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3篇
药学   6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以猪作为动物模型,通过分层抽样,制作各向同性切片,在图像分析仪下对超薄皮瓣的血管密度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超薄皮瓣血管密度于术后第5天开始出现显著性变化。这种变化首先出现在超薄皮瓣存活部分的远端,之后渐至近端。这种变化在超薄皮瓣血运重建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猪作为动物模型,对带真皮下血管网超薄皮瓣的血运重建规律进行了探讨。以超薄皮瓣为实验组,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为对照组,按自身配对原则随机分为6个组。通过荧光素显色,透明标本,组织学,明胶墨汁灌注过程中超薄皮瓣的染色情况等观察,发现超薄皮瓣的再血管化发生在术后第5天,至第7天新生血管通过塑形趋于成熟。它既发生在皮瓣与受床之间,又发生在皮瓣与创缘之间,而且由皮瓣成活部分远端渐至近端。  相似文献   
3.
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发展了一类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能提高心肌的cAMP浓度,增强心肌收缩力,并兼有血管舒张作用。 LY 195115(1),化学名1,3-二氢-3,3-二甲基-5-(1,4,5,6-四氢-6-氧代-3-哒嗪  相似文献   
4.
将超薄皮瓣设计在猪的腹部,按术后不同时间分成6个组。通过观察其色泽、肿胀、成活情况以及血流量测定,对超薄皮瓣的血流病理生理学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①术后1天皮瓣处于“休克状态”,术后3天其血流量开始代偿性增加,5~7天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接近正常水平。②超薄皮瓣蒂部血流的有效供应范围是长:宽为1.5~2:1.  相似文献   
5.
前文报告一些东莨菪碱酯的制备。这些酯曾进行过抗震颤和抗僵住症等试验,表现有强弱不等的作用。我们又将东莨菪碱酯季铵化,以使分子中带有阳离子头,增强与受体阴离子部位的作用。本刊曾报道溴化异丙基东莨菪碱具有强效平喘作用,说明这类化合物可能导致有特异作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四氢巴马汀与千金藤啶碱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将四氢原小檗碱的C环扩展为七元环,合成环上带有不同取代基的同系化合物。7-苄氧基-1-(3′-羟基-4′-甲氧基)苯乙基-6-甲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与甲醛在乙醇中共热,进行酚环化;或在盐酸存在下与甲醛进行Mannich反应,分别获得带有不同取代的目标化合物。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对多巴胺神经受体的亲和力试验。  相似文献   
7.
东莨菪碱是从洋金花、颠茄、莨菪等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是常用的抗胆碱能药物。它具有阻滞外周及中枢M-胆碱能神经受体的作用。如改变其局部化学结构,制得溴丁东莨菪碱,可加强外周作用,用于舒张血管或胃肠道平滑肌。我们试将东莨菪碱用各种不同羧酸酯化,当能改变其理化性质,使其易于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继而在脑内又复水解为东莨菪碱,则可加强其中枢作用。鉴  相似文献   
8.
萘丁美酮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甾体抗炎药萘丁美酮(nabumetone,1)的广谱抗炎作用与萘普生相当,因分子内不带羧基,对胃肠道刺激很小,国内各方正在试制。我们看到张国樑等报道其所试合成路线中较好的一条,恰与我们探索的路线相近。但我们实验中所获一些经验,可能作补充参考。合成路线如下:  相似文献   
9.
加锡果宁(Edulinine)系河南省中医研究所常志青等从芸香科植物 Zanthoxylum simalans Hance的根及根皮中分得的取代喹啉酮生物碱,曾研究过它的肌松作用并作过临床观察。其化学结构与Iriarte等从Rulaceous树的加锡弥罗果Casimiroa Edulik中分得的相同,化学名:4-甲氧基-1-甲基-3-(2,3-二羟基-3-甲基丁基)喹啉酮-2(V)。Boyd等也曾从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Ⅳ_b,经水解制得Ⅴ,并确定了该化合物的结构。鉴于该化合物具有一定生物活性,我们试探了它的合成方法,以便扩大药源作深入研究,进而改造结构探讨其构效关系。文献曾报道将3-甲基丁烯-2-基丙二酸二乙酯(Ⅰ)和N-甲基苯胺在二苯醚内进行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