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验证由峰效应时间法(TFEAK)计算的依托咪酯血浆-效应室平衡速率常数(ke0)值在效应室浓度(Ce)靶控时的准确性.方法 69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靶控输注依托咪酯400ng/ml持续15 min,计算血浆浓度.Ⅰ组靶控血浆浓度,Ⅱ组、Ⅲ组分别以ke0为0.48/min和1.02/min的Ce.记录依托咪酯浓度、BIS的经时变化过程,同时监测BP、HR和意识消失(LOC)时间;用两种ke0值分别模拟Ⅰ组患者LOC时的Ce.结果 与Ⅱ组比较,Ⅲ组能更好地预测依托咪酯药物效应的时间过程.Ⅰ组患者LOC中位数(75 s)显著大于Ⅱ组和Ⅲ组(40 s,P<0.05).ke0为1.02/min时,Ⅰ组患者LOC时模拟的Ce(336 ng/ml)与Ⅲ组患者靶控效应室输注LOC时的浓度387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SBP的最低值和DBP的最大降幅的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源自BIS监测所得的峰值时间及其计算所得的ke0值1.02/min能更准确地预测依托咪酯效应位靶控输注时药物效应的时间过程.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麻醉下靶控输注丙泊酚镇静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靶控输注(TCI)丙泊酚镇静对硬膜外麻醉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并确定血压降低50%的靶控浓度。方法 28例择期行硬膜外麻醉手术的患者,ASA Ⅰ~Ⅱ级,年龄17~67岁,术中采用丙泊酚TCI镇静,靶控浓度从0.4μg/ml开始,以0.4μg/ml梯度逐渐上升,直至患者入睡并维持该浓度直至手术结束。麻醉中观察并记录SBP、DBP、MAP、HR和SpO2的变化。结果 MAP和HR随靶控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降低的平均幅度分别为23%和11%。MAP降低50%的靶控浓度为6.31μg/ml。结论 硬膜外麻醉下丙泊酚TCI镇静时,达意识消失状态时的靶控浓度远低于EC50,镇静深度易于调控,血液动力学较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用熵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BIS)测定依托咪酯单次注射后的最大效应时间(TpEAK),并藉以估计依托咪酯的血浆-效应室平衡速率常数(Ke0).方法 22例患者静脉注射最大效应负荷剂量依托咪酯后,用熵指数模块和听觉诱发电化监测仪测定从注射开始至反应熵(RE)、状态熵(SE)、BIS最低的时间(TPEAK),用TpEAx和Arden等报道的依托咪酯药代学模型,按照Minto等提出的方法计算KeO.结果 RE、SE、BIS的TpEAx中位数分别为70、70和80 s,Ke0中位数分别是1.10/min、1.10/min和1.02/min.结论 单次注射依托咪酯后,熵指数和BIS监测的TpESK和计算的Ke0相同,且有别于国外研究报道的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