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H2O2)对胆总管结扎诱导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大鼠门体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机制。方法胆总管结扎诱导的肝硬化PHT大鼠和假手术组大鼠每天一次腹腔分别注射浓度为10 000 U/kg聚乙二醇过氧化氢酶(PEG-catalase)或生理盐水,共8 d。测定大鼠肠系膜组织H2O2含量,利用彩色微球技术测定门体分流率及相应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大鼠肠系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VEGF受体-2(VEGFR-2)蛋白含量。结果肝硬化PHT组大鼠门静脉压力、肠系膜组织H2O2水平及门体分流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PEG-catalase处理使PHT大鼠门体分流率明显下降,VEGF及VEGFR-2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内脏高血流动力循环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H2O2在肝硬化PHT内脏高动力循环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和VEGF介导的血管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废用状态及废用后再负荷对大鼠比目鱼肌钙蛋白酶(calpain)活性和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尾部悬吊法建立大鼠后肢骨骼肌废用模型,将48只雌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CON)、正常运动组(CON+T)、吊尾2周组(TS)和吊尾2周后运动组(TS+T),每组12只。用伊文思蓝(Evansblue,EB)作为示踪物,检测细胞膜的通透性;用酪蛋白酶谱法检测calpain的活性。结果:CON组和CON+T组细胞间隙充满EB,肌细胞内则未见,TS组极少量肌细胞有EB进入,TS+T组有部分细胞内充盈EB。TS组calpain水解条带与正常组相比吸光度呈增加趋势,并且有自激发条带出现,TS+T组calpain水解条带更加明显,calpian水解活性明显增强。结论:大鼠在经历2周吊尾后的再负荷,肌细胞膜通透性升高,屏障功能受损,可能与calpain水解肌细胞膜上的骨架蛋白有关;由calpian介导的细胞骨架蛋白的降解加速可能是导致废用后再负荷骨骼肌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AP)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血液恶性肿瘤患者62例,其中PICC组31例,VAP组31例,两组分别统计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和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VAP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87.1%,PICC组为93.5%(P>0.05);VAP组留置时间1年以上的患者为30例,PICC组为2例(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VAP组为6.4%,PICC组为29.0% (P<0.05).结论 VAP是血液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输液的理想通路,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煅烧牛骨(骼瑞)修复动物骨缺损的有效性。方法:分别建立犬牙槽骨缺损修复模型、SD大鼠和新西兰白兔颅骨极限缺损模型,对照组骨缺损不植入修复材料,实验组骨缺损中植入骼瑞,每个组取材6只动物。术后用HE染色、Micro CT、Masson三色染色等方法观察缺损修复效果。结果:犬牙槽骨缺损修复8周后牙槽骨缺损修复良好。兔的颅骨修复实验中,实验组术后6周,煅烧骨颗粒周围有大量新骨形成。术后12周,骨缺损区新骨部分连接成片,已改建成板层骨,煅烧骨颗粒大多被新生骨包围。术后24周,新生骨成熟度进一步提高。SD大鼠颅骨缺损修复实验,术后8周,实验组骨缺损区域愈合,且填充修复区域的骨密度几乎接近于正常骨的骨密度。3种动物实验中,实验组骨缺损修复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骼瑞材料对于骨缺损修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Tanimura等人研究成功一种简单而又高效的全液体分离技术,称为液滴逆流层析(DCCC)。DCCC比CCD简单而且分离效率高,是将流动相以微滴形式通过装有液体固定相而进行的。近来,这种技术已大量使用,在实验室中广泛用于分离提纯各种天然产物。在许多分离中,它远比常用的层析法更易于成功。样品可以从几毫克到几克间随意掌握,并且溶剂耗量很少。目前许多实验室已采用这种技术,并发表了关于这种技术在天然产物化学和生物化学中各种分离问题的报告。有些作者用DCC作为液滴逆流层析的缩写。由于DCC是双环己烷碳化二  相似文献   
6.
两种菊花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两种菊花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方法:用硝酸和高氯酸(4+1)对样品进行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两种菊花中Fe,Mn,Zn,Cu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黄山贡菊中Fe,Mn,Zn,Cu的含量分别为54.205μg/g、123.908μg/g、19.522μg/g、197.826μg/g;高原野菊花中Fe,Mn,Zn,Cu的含量分别为64.021μg/g、281.800μg/g、10.908μg/g、119.825μg/g。方法回收率在93.5%~105.4%之间,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8.
Tanimura等人研究成功一种简单而又高效的全液体分离技术,称为液滴逆流层析(DCCC)。DCCC比CCD简单而且分离效率高,是将流动相以微滴形式通过装有液体固定相而进行的。近来,这种技术已大量使用,在实验室中广泛用于分离提纯各种天然产物。在许多分离中,它远比常用的层析法更易于成功。样品可以从几毫克到几克间随意掌握,并且溶剂耗量很少。目前许多实验室已采用这种技术,并发表了关于这种技术在天然产物化学和生物化学中各种分离问题的报告。有些作者用DCC作为液滴逆流层析的缩写。由于DCC是双环己烷碳化二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研究聚乙二醇过氧化氢酶(polyethylene glycol-catalase,PEG-CAT)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脏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探明活性氧产物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大鼠(正常组,共6只)、CCl4诱导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门静脉高压组,共7只)以及PEG-CAT处理的门静脉高压症大鼠(PEG-CAT组,共6只)。采用插管法测动脉及门静脉压力,彩色微球法检测心出量及内脏器官血流变化,过氧化氢检测试剂盒检测小肠及肠系膜过氧化氢含量变化,并用Western blotting 测小肠及肠系膜血管形成标志物VEGF、VEGFR2及CD31蛋白表达。结果 (1)门静脉压力:与正常组比,门静 脉高压组和PEG-CAT组明显升高(P<0.05),但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脏器血流:与正常组比,除胰腺及结肠血流无明显差别外(P>0.05),实验组其他各内脏血流均显著升高(P<0.05),PEG-CAT干预则能显著降低上述各内脏血流量;(3)过氧化氢含量:与正常组比,门静脉高压组小肠及肠系膜中过氧化氢含量显著升高(P<0.05),在PEG-CAT干预后其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与正常组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4)使用PEG-CAT降低组织过氧化氢含量后,VEGF、VEGFR2及CD31三种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CCl4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小肠及肠系膜过氧化氢含量增高,从而导致VEGF、 VEGFR2及CD31蛋白表达增加及门静脉血流阻力减少和血流量增加。PEG-CAT干预虽不能降低门静脉压力,但可显著降低门静脉血流量。这一实验结果肯定了过氧化氢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内脏高血液动力状态形成 中的作用,并为以降低内脏组织过氧化氢含量为宗旨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临床治疗提供了初步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