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5篇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中截骨面大,出血量多,术中和术后的血液补充是恢复患者血容量的基本方法。自体引流血可以保存红细胞的完整性和携氧能力,有效的补充血液成份,现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身上,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科从2002年5月~2007年5月共对378例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的患者进行术后自体引流血的回输,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自体静脉黏接移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使用内置可溶支架,将家兔自体颈外静脉黏接移植于颈总动脉进行实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纯种新西兰白兔20只,体重2.5—3.0kg(平均2.7kg)雌雄不限。[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歼击机飞行员改装体检脊柱病症的医学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对近几年来我院改装体检歼击机飞行员脊柱病症健康鉴定进行归纳总结。方法收集分析了261例歼击机飞行员体检和X线、CT的影像诊断资料,并对因脊柱病症体检不合格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歼击机飞行员体检中,脊柱影像诊断中以腰椎间盘突出(49例)最多,但多数没有相应的临床症状,有20例因脊柱病症不合格,其中腰椎双侧峡部裂伴Ⅰ°滑脱9例,占不合格总数的45%,是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结论外科体检中应该重点加强对脊柱的检查,影像诊断应结合症状和脊柱功能作出鉴定,必要时应作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5.
足拇外翻病人常因拇囊炎、第一跖趾关节处疼痛和前足趾畸形而要求手术治疗。在拇外翻畸形矫正术中,于踝关节处有选择性的进行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确切,同时可有效地解决术后局部疼痛的问题。现将我们在神经阻滞麻醉下完成的8例14足拇外翻手术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例,其中男1例,女7例,平均年龄49岁;6例为双足,2例为单足。常规消毒后,按7~10mg/kg利多卡因计算,配以布比卡因混合液,分别在内踝后一横指处胫后神经和胫距关节平面处的伸拇肌腱内侧缘处胫前神经处,用1.3%~1.6%利布合剂各5ml阻滞;…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经皮腕掌侧入路双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4年间经皮腕掌侧入路双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舟骨骨折17例,男16例,女1例;年龄17~44岁,平均25岁;左侧8例,右侧9例。术前均行X线及CT检查,骨折按Herbert分型,B1型2例,B2型15例。受伤类型:体育运动中损伤7例(41%),坠落伤6例(35%),交通事故伤4例(24%);受伤至手术时间3~12 d,平均6 d。依据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术后患者进行评价。术后4周、6周及12周复查X线片,疼痛消失且X线示骨折断端有明显骨小梁形成视为骨愈合。结果手术时间20~35 min,平均27 min;术中无肌腱及神经血管损伤。16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3.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3周,平均8.5周。术后Mayo评分75~100分,平均95.31分,其中12例优(90~100分),3例良(80~89分),1例可(65~79分)。所有患者腕掌侧小切口Ⅰ期愈合,随访期内无感染、骨坏死或瘢痕形成病例。结论经皮腕掌侧入路双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舟骨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切口微创、断端加压固定、骨愈合率高,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模拟高空跳伞着陆训练环境测定不同高度半蹲式跳伞着陆状态下的踝关节角速度、地面垂直反作用力,为预防跳伞着陆踝部损伤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 募集18名健康志愿者,包括空军地勤人员9名、职业跳伞人员9名。两组受试者身高、体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试者分别从30 cm和60 cm高的跳台以半蹲式跳伞着陆并腿姿势跳落到测力台上。高速摄像机记录着陆过程,测定踝关节跖屈角位移及时间、地面垂直反作用力,计算角速度,分析踝关节动态角位移、角速度、垂直作用力与不同高度的相关性。结果 30 cm高度:地勤人员组与跳伞运动员组踝关节角位移分别为25.73°±8.13°、20.05°±12.27°,垂直反作用力分别为(3 372.4±748.6) N、(5 181.5±1 726.2) N,受力时间分别为(0.049±0.015) s、(0.012±0.004) s,缓冲时间分别为(1.397±0.746) s、(1.737±0.451)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0 cm高度:地勤人员组与跳伞运动员组踝关节角速度分别为(25.45±15.01) °/s、(16.51±4.18) °/s,垂直反作用力分别为(4 616.0±1124.7) N、(7 119.5±2 307.4) N,受力时间分别为(0.048±0.013) s、(0.015±0.006) s,缓冲时间分别为(0.922±0.347) s、(1.617±0.547)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从不同的测试高度跳下,跳伞运动员组的地面垂直反作用力大于地勤人员组,但角速度及角位移小于地勤人员组。对比地勤人员组,跳伞运动员组的受力时间短而缓冲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手术切除Toyama Ⅲb和Ⅵ型上颈椎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可行性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例Toyama Ⅲb和Ⅵ型上颈椎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患者,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40~65岁,平均56.2±7.8岁。神经鞘瘤8例,神经纤维瘤2例。肿瘤位于C1/25例,C2/3 3例,C3/4 2例。Toyama Ⅲb型7例,Ⅵ型3例。术前行MRI测量椎管外肿瘤距离硬膜囊边缘的最大径为4.0~6.5cm,平均4.8±0.7cm;JOA评分平均为9.5±3.5分;ASIA分级,B级1例,C级1例,D级2例,E级6例。均采用一期后路手术切除肿瘤及单侧内固定重建颈椎的稳定性,术后行JOA评分及ASIA残损分级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复查X线评估颈椎的稳定性。结果:所有的肿瘤均一期后路完全切除,其中椎管外瘤体均是完整的整块切除,无椎动脉损伤、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手术时间为210~270min(231.0±18.5min),术中出血量为400~700ml(550.0±87.9ml),住院时间为6~8d(7.2±0.8d)。随访6~15个月,平均12.0±3.0个月,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者,患者的神经症状及阳性体征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半年的平均JOA评分为15.4±1.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A分级D级1例,E级9例,末次随访时D级1例也恢复到E级,末次随访与术前ASIA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患者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和后凸畸形的发生。结论:Toyama Ⅲb和Ⅵ型上颈椎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可经一期后路手术切除并恢复颈椎的稳定性,短期的临床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