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18例报告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目的探讨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月我院收治的118例老年病人LC的临床资料。结果116例顺利施行LC,中转开腹手术2例,其中1例为胆囊管开口于胆总管下端,另1例胆总管损伤。LC手术时间30~120min,平均50min。术后均恢复顺利。术后住院3~7d,平均4.5d。1例胆总管损伤术后随访2年6个月,有短暂的腹痛和发热,应用抗生素2—5d后症状消失,无胆道狭窄和胆道结石。余117例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0.5月,无腹痛、发热、黄疸等并发症。结论老年人可耐受LC,且安全可靠,充分的围手术期处理、仔细的手术操作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 ,6 2岁。因上腹部不适 8个月并发现上腹部包块 ,消瘦 3个月入我院。入院后查体 :一般情况好 ,心肺未见异常 ,右下腹可扪及包块 ,大约 8cm×8cm ,可移动 ,无压痛 ,边界清楚。钡灌肠造影检查显示 :盲肠部粘膜破坏及充盈缺损 ,大便潜血 (++)。入院诊断 :(1)盲肠占位性病变性质待查 ;(2 )盲肠癌待定。于入院后第 7天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检查 ,盲肠部可见肿瘤 ,大约 6 5cm× 5 5cm× 5 0cm ,形状不规则 ,未侵犯浆膜 ,肿瘤相对肠系膜处发现 3 0cm× 2 5cm× 2cm肿大淋巴结 1枚 ,腹腔其余脏器未发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2012年8月29日1例新辅助化疗后腹腔镜辅助食管内翻拔脱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男,58岁,吞咽困难进行性加重半年.经胃镜和活检病理诊断为颈段食管鳞状细胞癌.化疗3周期后,分期从T3N1M0降为T2N0M0,行腹腔镜辅助食管内翻拔脱术:腹腔镜下用超声刀游离胃、下段食管和膈食管裂孔,利用腔镜切割缝合器制成管状胃.同时,经颈部游离食管和清理颈部各组淋巴结.腹部悬吊,腹腔镜辅助食管内翻拔脱后,将管状胃牵至颈部,与食管残端吻合.手术时间2 h 50 min.术中出血量约210 ml.术后第7天进清流食,逐渐加量.术后第12天出院.住院期间未发生声嘶等并发症.术后病理:颈部各组淋巴结15枚,未见癌转移.术后3个月,酸反流4~6次/d,多在夜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化三孔法”和“帆式”构型技术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1月~2022年1月对我院收治的130例阑尾炎采用脐部切口、麦氏点及反麦氏点切口,以及调整反麦氏点为观察孔和脐部切口为主操作孔为特点的“优化三孔法”和将阑尾系膜提起形成“帆式”构型技术施行LA。结果13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手术时间(56.9±23.6)min。术中出血量1~30 ml,中位出血量5 ml。术后病理: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9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72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25例,慢性阑尾炎14例。术后1、3、6个月规律随访,除2例合并慢性肠道疾病和4例合并右侧附件炎或盆腔炎的女性患者术后仍有右下腹隐痛不适以外,其余124例(95.4%)未再出现右下腹痛症状。结论优化的LA安全可行,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延髓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电视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extended thymectomy,VATET)后喉肌电指标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6月~2011年7月我科36例延髓型重症肌无力(延髓型组)行VATET的临床资料,对术前后喉肌电指标进行分析,选取同期36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延髓型组术前喉内肌肌电振幅(210.68±75.42)μV,较对照组(309.40±55.33)μV明显缩窄(t=6.332,P=0.000);时程(7.68±0.57)ms较对照(5.42±0.34)mB明显延长(t=-20.431,P=0.000);募集相最大电位(1132.18±467.19)μV较对照组(1675.00±532.85)μV明显缩窄(t=4.596,P=0.000),术后2组比较仅时程有明显差异(t=6.375,P=0.000)。延髓型组喉内肌群术后肌电振幅(312.91±69.43)μV,较术前(210.68±75.42)μV明显变宽(t=-5.983,P=0.000);术后时程(6.19±0.64)m8较术前(7.68±0.57)m8明显缩短(t=10.431,P=0.000);术后募集相最大电位(1557.67±521.45)斗V较术前(1132.18±467.1)μV明显变宽(t=-3.646,P=0.000);喉外肌仅肌电振幅差异显著[(139.36±74.26)μV vs.(102.75±63.22)μV,t=-2.252,P=0.027]。术后喉肌电图正常的患者疗效有效率89.3%(25/28),喉肌电图异常的患者疗效有效率37.5%(3/8),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6.891,P=0.009)。结论延髓型重症肌无力患者肌电指标异常,VATET可有效改善各项指标,缓解相关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行腹部手术时围手术期停用华法林后使用低分子肝素桥接抗凝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2年1月至2009年4月期间收治的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需要行腹部手术的患者70例,术前3 d开始停用华法林,术后36 h恢复华法林口服,如果术前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ation ratio,INB)>1.5则使用维生素K1对抗华法林,使之终止抗凝作用.停用华法林后,患者中前33例使用低分子肝素桥接围手术期(桥接组),后37例不用抗凝药物进行桥接(非桥接组).对比研究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及发生血栓并发症的风险.结果 桥接组术后伤口出血2例,非桥接组无术后伤口出血,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1,P>0.05).两组住院期间均无瓣膜血栓形成.结论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行腹部手术时围手术期停用华法林后使用低分子肝素桥接抗凝是一种安全的方法,未增加出血的风险,在理论上降低了瓣膜血栓形成的风险,并且使围手术期抗凝处理更加灵活安全.  相似文献   
7.
急性胆囊炎的腹腔镜手术治疗体会(附2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经验。方法 2004年1月~2009年1月,对212例急性胆囊炎行LC。术中行胆囊减压,将胆囊颈部嵌顿的结石反向推至胆囊内,恢复胆囊三角的解剖关系,紧贴胆囊颈分离解剖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对增粗的胆囊管用7号丝线结扎后再加钛夹或可吸收夹;胆囊局部病变重,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者,行胆囊大部切除,残余胆囊黏膜电凝破坏,缝合胆囊残端;对短胆囊管,在明确胆囊管、肝总管和胆总管的关系后用1枚钛夹夹闭胆囊管,离断时留部分胆囊颈组织以防钛夹脱落。212例术后均放置腹腔引流管。结果 201例完成LC,11例中转开腹,其中Mirizzi综合征Ⅰ型2例,胆囊与胃、十二指肠、横结肠紧密粘连2例,7例为胆囊三角粘连严重,解剖不清。4例术后胆漏,经保守治疗痊愈。186例随访1~12个月,平均4.6月,无胆总管残余结石等并发症。结论 LC治疗急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严格病例选择,酌情处理胆囊三角、胆囊管和分离胆囊,常规放置引流管,适时中转开腹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辅助小切口胆总管探查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诊治经验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42例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小切口辅助胆总管探查术组(A组)、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组(B组)和开腹手术组(C组),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辅助腹腔镜胆囊切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安全可行,但应根据情况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七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治经验,作者从病理生理、病因、致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进行了探讨。作者1984年至1996年收治了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7例,全部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本组7例患者经手术及抗凝治疗,其中5例治愈,2例死亡。作者认为此病大多数以急腹症就诊,术前要做出正确诊断有一定难度。对可疑病例必须进行严密观察及适时开腹探查。为降低死亡率,必须彻底切除包括外观正常但含有血栓系膜的肠袢,此外应早期、足量给予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2月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32例结石性胆囊炎采取低流量(〈2 L/min)、低压力(8~12 mm Hg)或间断气腹法行三孔LC。手术前后采用肝素暂时替代抗血小板药物。结果32例LC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0~90 min,(45.6±20.4)min;术中出血量30~150 ml,平均65.2 ml。术后无胆汁漏,切口一期愈合。32例术后随访0.5~2年,平均1.1年,支架内再狭窄率0.3%(1/32)。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胆囊炎胆结石患者经适当处理,在低气腹压力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是可行、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