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米替林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阿米替林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间质性膀胱炎患者54例,病程19~72个月,平均(40.7±11.6)个月.口服阿米替林治疗,起始剂量25 mg/次,每晚1次.1周后,若症状不缓解,可加量至50 mg/次;再观察1周,若症状仍不缓解,则可加量至75 mg/次;维持能够缓解症状的最小剂量,总疗程3个月.观察用药前及用药3个月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每日排尿次数、最大排尿容量、尿痛程度评分)和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问卷表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①用药3个月后每日排尿次数明显减少,治疗前后分别为(28.5±8.4)和(15.6±3.3)次;最大排尿容量明显增加,治疗前后分别为(108.7±62.2)和(171.0±53.9)ml;尿痛程度评分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分别为6.4±1.5和2.2±1.5,上述指标用药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患者用药3个月后问卷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减少,治疗前后分别为26.9±4.0和13.7±5.7及5.5±0.5和2.5±0.6;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45例在服药第1个月内有不同程度的困倦,43例1个月后自行缓解,2例由于困倦严重且不能缓解而停药.10例服药3个月后体质量增加(5.8±1.8)kg.11例有轻度便秘症状,可以耐受.9例有口干症状,可以耐受.3例出现重度排尿困难,停药后改为其他方法治疗. 结论 阿米替林口服治疗能有效缓解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且耐受性及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增长,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前列腺增生由罕见病变变为常见病,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营养状况的改善,目前国内这方面资料报道很少。哈尔滨市近年来前列腺增生的发病者越来越多,为了解哈尔滨市前列腺增生的发病情况,我们对本市40岁以上的城乡1226人男性居民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在前列腺增生发病率的调查中,随机抽样调查本市2家工厂、2所学校、2个乡镇及部分离退休干部40岁以上男性共1226人,其中农民353人、工人208人、教师32人、干部298人、其他335人进行调查,所有入选者必须在本地区居住1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男性顽固性下尿路症状的病因。方法疑似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1例,年龄(51.3±14.3)岁,病程(3.0±1.6)年。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和膀胱充盈时疼痛。评估方法为尿及前列腺液常规和细菌学检查、细胞学检查、IVU等,临床常规评估均正常时,进一步行麻醉下水扩张和膀胱随机活检。结果11例患者中随机活检为慢性炎症者9例,其中1例麻醉下水扩张阴性;采用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断性治疗即口服阿米替林及膀胱灌注RTX联合治疗(6例),单纯口服阿米替林治疗(1例),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1例)和骶神经电刺激神经调节治疗(1例);其24 h排尿次数、平均排尿量、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症状及问题指数、膀胱区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另2例患者麻醉下水扩张阴性,但膀胱随机活检显示为广泛原位癌,并行膀胱尿道全长切除及尿流改道术,术后患者膀胱疼痛症状消失。结论疑似慢性前列腺炎经抗生素治疗无效的顽固性男性下尿路症状应考虑间质性膀胱炎的可能性,也应警惕膀胱癌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间质性膀胱炎合并盆底疼痛进行骶神经电刺激神经调节治疗的疗效。方法2004年1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美国国立糖尿病、消化病和肾病研究所(NIDDK)制定的标准诊断间质性膀胱炎合并盆底疼痛者4例,并接受永久性神经调节器植入。结果4例经永久性神经调节器植入后,分别随访3-8个月,排尿日记24 h平均尿量由治疗前90-110(96.3±9.3)ml升至治疗后的192~212(201.0±9.2)ml,P<0.05),24 h排尿次数由治疗前的15-25(20.3±4.1)次降至7~12(9.8±2.2)次(P<0.05),夜尿次数由治疗前的8~11(9.8±1.5)次降至治疗后3-6 (4.3±1.3)次(P<0.05),排尿疼痛评分由治疗前的7~10(8.8±1.5)分降至治疗后的1~4(1.8±1.5)分(P<0.01);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指数评分由治疗前的均为满分(36分)降至治疗后的8 -11(9.3±1.5)分(P<0.01)。膀胱疼痛和盆底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尿频症状也明显改善。结论骶神经电刺激神经凋节治疗是治疗间质性膀胱炎合并盆底疼痛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原性低顺应性膀胱的疗效。方法对9例(男7例,女2例)脊髓栓系所致神经原性低顺应性膀胱患者行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及自家清洁间歇导尿。患者年龄(14.2±7.3)岁,术后平均随访(39.3±37.5)个月,随访评估项目包括B超、IVU、膀胱输尿管返流造影、尿动力学、实验室生化全项检查及生活质量评估。结果9例均获随访,均未见肾积水和生化全项异常。2例患者出现一侧轻度膀胱输尿管返流。尿动力学检查示平均膀胱容量(486.7±50.0)ml,充盈期末膀胱内平均压力(18.3±5.6)cm H2O(1 cm H2O=0.098 kPa)。9例患者均能掌握自家清洁间歇导尿术,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患者顽固性便秘症状消失,7例男性患者勃起功能保留。结论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能有效增加膀胱的安全容量,消除顽固性便秘及保留男性勃起功能,结合自家清洁间歇导尿可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是治疗脊髓栓系所致神经原性低顺应性膀胱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膀胱灌注辣椒辣素类似物(resiniferatoxin,RTX)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6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行RTX一次性膀胱灌注治疗.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患者的临床症状情况(每日排尿次数、最大排尿容量、尿痛程度评分)和O'Leary-Sant问质性膀胱炎问卷表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QOL)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患者用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每日排尿次数明显减少(用药前vs用药后1 W、1 M和3 M的每日排尿次数:28.41±10.77 vs 15.30±4.77、15.63±3.70和17.19±4.06),最大排尿容量增加[用药前vs用药后1 W、1 M和3 M的最大排尿容量为:124.26±79.31 vs 187.41±67.46、188.89±62.35和161.85±65.11(ml)],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下降(用药前vs用药后1 W、1 M和3 M的疼痛程度评分为:6.74±1.38 vs 3.89±1.15、4.63±1.31和4.85±1.67),与用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患者用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O'Leary-Sant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与用药前相比(O'Leary-Sant评分:用药前vs用药后1 W,1 M,3 M为27.93±4.03 vs 28.04±6.69,27.44±3.89,27.96±4.13;生活质量评分:用药前vs用药后1 W、1 M、3 M为5.52±0.51 vs 5.30±0.47、5.33±0.56、5.44±0.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所有患者均坚持完成试验,无一例退出.使用RTX后患者生命体征均平稳,其中20例有轻度或中度膀胱或尿道刺激症状,可以耐受,1~3天后均自行消失,无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用RTX膀胱灌注治疗能有效缓解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症状和改善其生活质量,且耐受性及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对四所小学男性儿童包茎和包皮过长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料来源与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根据地理位置、经济状况随机抽出哈尔滨市4所小学,对其学校内8~10岁男性学龄儿童进行调查。(1)外生殖器检查,(2)是否施行保健措施(经常彻底清洗外生殖器)。总调查样本量为1060人。2 结果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29岁.2006年9月28日在当地医院行剖腹产手术,术后第4天出现下腹剧烈疼痛、高热及腹膜刺激征.超声发现左侧腹腔积液,穿刺出尿液后留置腹腔引流管持续引流.静脉肾盂造影(IVP)示双侧肾盂饱满,左侧输尿管下段造影剂外溢.  相似文献   
9.
膀胱镜活检组织CD44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膀胱镜活检组织CD44蛋白表达与膀胱肿瘤恶性程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荧光技术对3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7例良性病变和12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进行CD44蛋白表达检测.结果发现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灶CD44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和正常粘膜,具有显著差异(P<0.01);CD44表达在浸润性膀胱癌明显高于浅表性膀胱癌,有显著差异(P<0.05),癌前病变即开始出现高表达趋势.结论CD44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膀胱镜活检组织中CD44蛋白含量的测定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早期诊断、转移潜能预测和术前决策方面有很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输尿管炎性假瘤,又称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术后梭形细胞结节、假肉瘤样肌纤维瘤等,为泌尿系少见病。通过Medline检索到的文献中其病理学特点和生物特性描述均一致,多数文献为个案报道,缺乏完整、系统的临床诊治原则。本研究拟分析北京朝阳医院和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1990年1月-2008年1月人院治疗且病理诊断的11例输尿管炎性假瘤患者的病历资料,以探讨输尿管炎性假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