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应用A型肉毒毒素(BTX-A)建立双足直立鼠脊柱侧凸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56只4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C、D、E、F、G组,每组8只.将所有大鼠截除双前肢,予高笼喂养,建立双足直立鼠模型,同时行全脊柱前后位X线片检查,剔除存在脊柱侧凸的大鼠,并及时补充.截肢后3d,A~F组大鼠于胸椎后凸区域右侧椎旁肌多点注射BTX-A,注射剂量分别为100U、50U、25U、12.5U、6.25U、3.125U,注射体积为0.5ml,G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后2周,存活大鼠行全脊柱前后位X线片检查,明确各组大鼠是否存在脊柱侧凸,若脊柱向右侧侧凸成角定义为正值,若脊柱向左侧侧凸成角定义为负值;麻醉下切开背部皮肤,肉眼观察大鼠背部肌肉形态变化,留取注射区域椎旁肌标本行组织学检查.结果:双足直立鼠模型全部建立成功,大鼠麻醉苏醒后可竖直站立取水.A~D组大鼠于BTX-A注射后5d内相继死亡,E、F、G组大鼠全部存活.注射后2周全脊柱前后位X线片检查,E、F组大鼠均存在脊柱侧凸,且注射侧为凸侧,E组侧凸Cobb角为37.5°~46.8°,平均(41.9±3.4)°;F组为28.3°~37.3°,平均(33.1±3.2)°;G组侧凸Cobb角为-8.2°~12.0°,平均(2.9±6.8)°;E、F、G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注射后2周,E、F组大鼠切开背部皮肤,见大鼠脊柱向注射侧侧凸,肉眼及光镜下见注射BTX-A区域的椎旁肌明显萎缩;G组肌肉无明显变化.结论:BTX-A 6.25U及3.125U一侧椎旁肌注射可建立双足直立鼠脊柱侧凸模型,椎旁肌肌力失衡可导致双足直立鼠脊柱侧凸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toxinA,BTX—A)注射造成双足鼠椎旁肌力量失衡,观察双足鼠出现脊柱侧凸的规律及追加注射BTX.A双足鼠侧凸的变化情况。方法将30只4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3组,每组10只。首先,所有大鼠截除双上肢建立双足鼠模型,术后即刻予高笼喂养。1周后,A组、B组大鼠椎旁肌右侧区域注射6.25U/100g剂量的BTX—A,C组为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B组大鼠于首次注射6周后追加注射6.25U/100gBTX.A1次,A组、C组追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次。各组大鼠于首次注射后2周、4周、6周、8周、12周分别行X线检查。结果双足鼠模型全部建立成功.X线提示A、B组大鼠出现脊柱侧凸,且注射侧为凸侧。方差分析提示,BTX—A注射后2周侧凸角度最大,之后逐渐减小;追加注射BTX—A后,侧凸角度加大。结论双足鼠椎旁肌力量失衡可导致脊柱侧凸的发生,追加注射BTX—A可维持侧凸状态。  相似文献   
3.
退变颈椎间盘中IL-17表达与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退变颈椎间盘中自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与分布,并探讨其与颈椎间盘退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实时荧光相对定量PCR(RQ-PCR)检测30例退变颈椎间盘及10例正常对照椎间盘中IL-1β、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孤核受体(retinoid-related orphan re-ce...  相似文献   
4.
大鼠急性颈脊髓损伤后P物质与肺水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大鼠急性颈脊髓损伤后P物质与肺水肿的关系。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40只,体重240~250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每组又分为造模后24h、3d、1周、2周共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5只大鼠。实验组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作大鼠C7急性脊髓损伤(SCI)模型,打击力度为10×2.5g.cm;对照组只暴露C7段脊髓。在造模后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并检测各时间点两组大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P物质含量和蛋白浓度,计算肺通透指数(肺泡灌洗液蛋白浓度/血清蛋白浓度)。结果:实验组大鼠急性SCI后24h肺组织可见肺毛细血管充血,肺泡内分泌物增多、红细胞增加;伤后3d达到高峰;伤后1周肺泡内水肿、出血较3d时减轻;伤后2周明显好转;对照组肺泡透亮,无水肿和出血。实验组伤后24h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P物质升高,伤后3d达高峰,伤后1周开始下降,伤后2周明显下降;实验组伤后24h、3d、1周血清及伤后24h、3d肺泡灌洗液中P物质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伤后2周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通透指数的变化与P物质的变化趋势相同。结论:大鼠急性颈SCI后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P物质含量变化与肺水肿程度变化同步,P物质可能参与了急性颈SCI后肺水肿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5.
颈椎三维活动度测定仪的测量稳定性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自行设计的颈椎三维活动度测定仪的测量稳定性进行评估。方法由A、B医师分别对30名健康受试者的颈椎屈伸、侧屈、旋转活动度进行2次重复测量,得出本组受试者颈椎三维活动度的平均值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得出A医师重复测量的组间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和95%CI,得出A医师与B医师间重复测量的ICC和95%CI。结果本组受试者的颈椎活动度均值为:屈伸123.0°±8.3°,侧屈86.3°±8.9°,旋转135.1°±8.3°。观察者内屈伸活动度一致性非常好(ICC=0.87),侧屈活动度高度一致(ICC=0.92),旋转活动度高度一致(ICC=0.94);观察者间屈伸活动度一致性非常好(ICC=0.87),侧屈活动度高度一致(ICC=0.90),旋转活动度高度一致(ICC=0.91)。结论本实验证实颈椎三维活动度测定仪具有良好的观察者内信度和观察者间信度,是一种简单实用、稳定精确的颈椎活动度测量工具,适合临床和科研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探讨评价后凸曲度的可靠方法。方法:对23例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在矢状位X线片上测量C2~C7的后切线角及Cobb角、后凸节段后切线角及Cobb角、后凸累及椎体数、后凸顶点位置,计算颈椎曲度指数(CI)及后凸指数(KI),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后凸节段C2~C5 11例,C2~C6 5例,C3~C6 7例,后凸平均累及椎体4.2个(平均累及3.2个椎间隙);后凸顶点均位于椎体的后上缘,位于C4 16例(69.57%),C5 7例(30.43%);C2~C7后切线角9.8°~75.1°,平均37.1°±16.7°;C2~C7的Cobb角为4.7°~68.3°,平均35.6°±14.5°;后凸节段后切线角19.8°~120.6°,平均54.8°±23.9°;后凸节段Cobb角21.8°~96.3°,平均53.7°±19.7°;颈椎曲度指数(CI)8.6~79.8,平均37.7±20.5;后凸指数(KI)15.2~141.9,平均53.0±29.1。统计学分析显示,后凸指数与后凸角度呈高度正相关。结论: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的后凸顶点位于椎体的后上缘,后凸范围仅累及部分颈椎节段,后凸节段的后凸指数可准确地反映后凸畸形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颈椎的转动范围较大,传统的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算法不能准确测量颈椎的活动度。提出一种改进的DIC算法,可以实现大转角的变形测量。方法采用一种子区窗口旋转的相关匹配法,通过引入子窗口的旋转角作为一个新的迭代量,和传统的位置参数(x,y)一起进行Newton-Rapshon迭代运算。在初始时只需提供位置和角度的迭代初值,即可求出精确的位移和角度值,同时通过平动和转动实验验证该方法的精度和可靠性。结果平动实验证实,本文方法与传统的DIC具有相同的效果,位移测量精度在0.5%以内;转动实验证实,本文方法可以测量任意转角的变形,角度误差与旋转量无关,角度误差在0.5°以内。将该方法用于颈椎的压缩实验,准确地测量了颈椎在压缩过程中的活动度。结论对比传统的DIC,子区窗口旋转的相关匹配法实现了颈椎在各种载荷作用下大范围活动度的测量,为颈椎的生理稳定和生理活动的测量判断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