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dual-source CT coronary angiogra-phy,DSCTCA)中的检出率及其形态学特征,明确MB与邻近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08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DSCTCA,观察MB的检出率、位置、长度、厚度及壁冠状动脉(mural coronary artery,MCA)收缩期受压缩程度;观察记录MCA近、远端2 cm以内血管及MCA本身有无动脉硬化(atherosclerotic,AS)。结果 (1)MB检出率为27.8%(30/108),以左前降支中段最多见(53.3%,16/30),MB平均长度为(19.17±6.43)mm,MB的平均厚度为(2.02±0.80)mm。MCA收缩期平均受压缩程度为(38.41±17.09)%;MCA收缩期受压缩程度与MB厚度呈正相关(r=0.910,P<0.01),与MB的长度无相关性(r=0.176,P=0.362>0.05)。(2)所有MCA未发现明显AS斑块,相邻2 cm以内冠状动脉段发现AS斑块14例,其中近端12例,远端2例。近端AS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远端及MCA(χ2=9.32,P<0.05;χ2=15.00,P<0.05)。结论 DSCTCA对MB的检出率高,并可判断MB的形态特征,是检测MB安全、有效、可靠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我国息肉切除术护理研究的现状和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从宏观上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方法 基于中国知网中文数据库,借鉴文献计量学的理论与方法,对该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挖掘,并采用主题词共现分析法和突现词探测算法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关注领域进行分析.结果 近年来,研究学者对我国息肉切除术护理的关注度持续上...  相似文献   
3.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在体位复位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体位复位下经皮穿刺单侧椎弓根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31例,对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角及活动能力评分(LAS)进行比较。结果 31例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VAS术前为(8.27±0.57)分,术后1 d为(1.80±0.78)分,术后6个月为(1.37±0.61)分(P<0.05);术后后凸畸形得到部分矫正,Cobb角术前为25°±4.4°,术后1 d为13°±3.1°,术后6个月为14°±3.2°(P<0.05);术后恢复日常活动,LAS术前为(3.4±0.5)分,术后1 d为(1.3±0.2)分,术后6个月为(1.2±0.1)分(P<0.05)。有3例骨水泥渗漏,未发生严重并发症。31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疼痛及骨折无再发。结论 PVP结合体位复位是治疗新鲜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单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微创技术,操作简便,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部分矫正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4.
王峻奇  冀舒文  马赵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1323-1325,I0002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6例疑有冠心病的患者冠状动脉进行DSCT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析比较DSCT冠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 36例DSCT冠脉成像与CAG相比较: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100.00%,特异性66.67%,阳性预测值93.75%,阴性预测值100.00%,准确率97.20%;配对X2检验(x2 =0.500,P >0.05),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768,P<0.01).按病变血管计算,其诊断冠脉明显狭窄的敏感性95.24%,特异性96.08%,阳性预测值90.91%,阴性预测值98.00%,准确率95.83%;配对x2检验(McNemar检验)(X2=0.167,P>0.05),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99,P<0.01).DSCT和CAG两种检查方法在评价冠心病及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血管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 双源CT对冠心病的诊断准确度接近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DSCT与CAG具有较高的符合性与一致性,是一种无创、安全可靠的冠状动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的各种CT征像对良恶性结节鉴别的意义。方法选取41例术后病理结果的孤立性肺结节CT征像,依据病理结果把病例分成恶性结节组23例,良性结节组18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结节直径对比分析,对孤立性肺结节的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尾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磨玻璃结节及钙化等CT征像进行单一CT征像及组合CT征像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中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节平均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一CT征像比较,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磨玻璃结节及钙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毛刺征、胸膜尾征及空泡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合CT征像比较,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尾征+血管集束征、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尾征、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尾征+血管集束征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单一CT征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的意义,而多种组合CT征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更有意义,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接受无痛内镜下切除术的胃肠息肉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以河南省人民医院2020年4月—2020年11月时间段中收治的300例胃肠息肉患者为对象展开研究,通过随机表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行无痛内镜下切除术治疗,每组各150例.其中对照组治疗期间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治疗期间进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道息肉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无论是胃肠道息肉症状消失时间还是住院时间均显著长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便血发生率、腹胀发生率、消化道溃疡发生率以及恶心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率以及基本满意率低于观察组,不满意率高于观察组,总满意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接受无痛内镜下切除术治疗的胃肠息肉患者,在其治疗期间开展综合护理可以进一步促进其术后康复,不仅可以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napshot freeze,SSF)在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9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行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从45%和75%期相中选择最佳期相的图像分别重建为标准方法组和SSF方法组;采取双盲法由两位高年资医师按照冠状动脉15段分段法,使用5分制评分法评价两组图像质量;分别测量出两组图像中右冠状动脉中段血管横断面移动伪影区域以及邻近脂肪组织的标准偏差(SD)值,计算移动伪影指数(moving artifact index,MAI)值。应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对两组图像的图像质量和MAI值进行比较,应用2检验比较两组图像冠状动脉分级显示段数。结果69例患者875段冠状动脉节段被评价,在使用SSF方法重建后图像质量主观评分高于标准方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左主干两组图像质量比较,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动伪影指数(MAI)标准方法组高于SSF方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冠状动脉成像中,SSF技术可减轻移动伪影,改善图像质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