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淳  陈粹  晋国营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2):1404-1405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按中国分类法将57例烧伤患者分成为轻度烧伤组(=18)、中度烧伤组(=14)、重度烧伤组(=14)及特重烧伤组(=11),另选取5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及比较5组Cys-C、尿素氮(BUN)及肌酐(Cr)水平。结果 4组烧伤组与对照组血清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重度烧伤组、特重烧伤组与对照组血清BU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而中、轻度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血清Cys-C值比较,对照组与轻度烧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与中度烧伤组、重度烧伤组及特重烧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 Cys-C能有效地监测烧伤患者肾功能损伤变化,为临床提供积极的治疗建议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入路甲状腺腔镜手术方式对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21年6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52)和试验组(n=53),对照组采用锁骨下入路腔镜手术,试验组采用经乳晕入路腔镜手术,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两组患者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较术前略有上升,白细介素(IL-6)指标较术前降低,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降低,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试验组美容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锁骨下入路腔镜手术相比,乳晕入路腔镜手术具有创面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等优势,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死亡教育培训方案在新入职护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7月德阳市某三甲医院新入职的99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培训方案,试验组实施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死亡教育培训方案。比较两组面对死亡态度、照顾临终患者态度、死亡应对能力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面对死亡态度、照顾临终患者态度、死亡应对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面对死亡态度评分低于对照组,照顾临终患者态度、死亡应对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死亡教育方案有利于促进新入职护士死亡态度及照顾临终患者态度的正向转变,缓解死亡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提高其照顾临终患者的能力及死亡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4.
烧伤复合肺爆震伤(附1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表皮肤烧伤合并肺爆震伤 ,是烧伤复合伤的严重类型之一 ,在南方多见于高压锅炉和液化气罐的爆炸、炸药或化学物品贮罐爆炸等。肺爆震伤是因爆炸产生的高压气浪冲击胸部使胸壁撞击肺组织 ,紧随高压后的负压波使肺脏碰撞胸壁而产生肺挫伤、肺毛细血管出血、小支气管和肺泡破裂、肺组织广泛性渗出、肺水肿 ,严重者可有血气胸 ,危及生命。我院自1996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共收治 19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9例 ,其中男17例 ,女 2例 ;年龄 19~ 6 2岁 ,平均35 .7岁。致伤原因 :液化气贮油罐爆炸伤 9例 ,高压锅炉爆…  相似文献   
5.
周菊  王延芬  陈粹 《华西医学》2014,(9):1753-1755
总结电子医嘱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护理管理措施。严格执行医嘱制度和医嘱查对制度,可保证电子医嘱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提升医院临床工作效率,使医疗卫生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TI)应用于严重烧伤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将71例严重烧伤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n=33)和UTI治疗组(n=38),两组均进行常规抗体克、创面处理、切(削)痂及植皮术和营养支持治疗;UTI组在接受上述常规治疗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经静脉滴注UTI 10万U/次,每8小时1次,3次/d,连续用药7d.治疗疗前及治疗后第3、5、7天对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D-乳酸脱氢酶(D-LDH)、二胺氧化酶(DAO)、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髓过氧化物酶(MPO)、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C)、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异型(CKM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C-反应蛋白(CPR)、总胆红素(STB)、结合胆红素(CB)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UTI治疗组:TNF-α含量伤后第5及7天较用药前明显下降:CK含量在治疗第7天,CK-MB、ALT及AST含量用药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CB含量治疗第5天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CPR含量治疗第7天较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MDA含量治疗后第5天较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T1治疗组SOD及Scr含量用药后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烧伤早期应用UTI能显著抑制中性粒细胞蛋白酶的释放,抑制过度的炎性反应,减少氧自基释放,降低SOD消耗,从而减轻对机体器官的损害,控制脓毒症,争取时间进行切(削)痂及植皮手术.  相似文献   
7.
医院急诊科震灾应急救治大批量伤员的流程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震灾应急救治大批量伤员的经验进行总结。突出阐述了快速反应、高效统一指挥、科学合理调度医院急诊科超常规接诊、分诊、抢救的流程化管理模式;以及在震后72h对1200多名伤员进行应急救治,确保抢救工作紧张有序顺利开展,有效提高抢救效率,成功挽救大量伤员生命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重症烧伤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为临床重症烧伤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入院治疗的94例重度烧伤患者进行了研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补液、抗休克、早期切削痂手术以及营养支持等,治疗组患者在上述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连续治疗7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常规、体内炎症因素水平变化以及APACHE Ⅱ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降低,血小板(blood platelet,)数量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患者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诊断时APACHE II评分基本相当,72h后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体内的炎症状态,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烧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烧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 检测137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 烧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逐年增多,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呈总体上升趋势,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情况十分严重,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上升明显,已达50.65%,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为19.48%.结论 应重视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和烧伤病房的消毒、隔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谨慎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