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76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3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髓母细胞瘤中VEGFR-2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在儿童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84例获随访的儿童髓母细胞瘤中的VEGFR-2表达,按术后生存期3,5,10年分为A,B,C三组,使用Cox回归统计分析。结果:84例儿童髓母细胞瘤中,VEGFR-2阳性表达74例(88.09%),A,B,C三组间VEGFR-2阳性表达分别为100%,88.89%,55.33%(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VEGFR-2是影响生存时间的一个独立的预后因子,它与预后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VEGFR-2表达水平可作为儿童髓母细胞瘤的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3.
儿童髓母细胞瘤中ERBB-2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ERBB-2在儿童髓母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84例获随访的儿童髓母细胞瘤中的ERBB-2表达,按术后生存期3、5、10年分为A、B、C三组.使用Cox回归统计分析.结果:84例儿童髓母细胞瘤中,ERBB-2阳性表达72例(85.71%),A、B、C三组间ERBB-2阳性表达分别为100%,88.9%,40%(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ERBB-2是影响生存时间的一个独立的预后因子,它与预后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ERBB-2表达水平可作为儿童髓母细胞瘤的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细胞(SC)移植对损伤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采用切割法制备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T8平面),实验动物随机植入pSVPoMcat微基因的 SC组(A组)、SC组(B组)和明胶海绵组(C组),每组10只.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 及图像分析方法比较各组间诱发电位潜伏期、波幅,再生轴突计数.同时,行电镜观察及联合行为(CBS)记分. 结果 A,B两组潜伏期和波幅呈恢复趋势,且A组已接近正常,与CBS结果一致.再生轴突计数A组为388±163,B组为109±16(P<0.01),与电镜观察一致. 结论 pSVPoMcat微基因修饰SC移植对脊髓损伤(SCI)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多种基因蛋白异常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02例手术切除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标本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p53、p21ras及EGFR蛋白的表达.结果星形细胞瘤组织PCNA标记指数(PCNALI)为55.6±15.5,p53、p2lras及EGFR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58.6%、52.3%、42%,均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CNALI及EGFR蛋白表达与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相关(P<0.01),p53、p21ras蛋白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无关(P>0.05).星形细胞瘤中PCNALI与EGFR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p53、p21ras表达相关(P<0.05).结论 p53、p21ras、EGFR异常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相关,PCNALI是评估星形细胞瘤增殖活性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脑神经促通仪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CI)的疗效及机制。方法治疗分为传统治疗(A)组30例,脑神经促通仪治疗(B)组30例。分析比较治疗前后GCS,GOS等神经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脑电地形图(BEAM)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等参数。结果B组的临床(CCS)、血液流变学指标、BEAM、预后(GOS)均明显改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应的TCD参数下降同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神经促通仪能迅速改善SCI患者的意识状态、BEAM异常率及生存质量。研究表明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和大脑中动脉血管痉挛缓解有关,这可能是脑神经促通仪改善SCI患者预后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72 h内(早期脑损伤期)脑组织中转运蛋白(translocator protein,TSPO)的表达。  方法  将44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两组,Sham组17只,SAH组27只。SAH组通过血管内穿刺法构建SAH模型,Sham组不刺破血管。造模前(0 h),造模后6 h、24 h、48 h、72 h,两组采用改良加西亚评分对小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造模后各时点处死SAH组小鼠(Sham组仅取造模后24 h处死),以Western blo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和免疫荧光染色评价TSPO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评估TSPO与小胶质细胞的共定位。  结果  SAH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造模后随时间先降低后增加,脑组织中TSPO表达量造模后随时间先增加后降低,两者呈负相关(r=-0.615 6,P < 0.01)。PET-CT提示SAH后小鼠脑组织示踪剂摄取量较Sham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免疫荧光染色提示SAH组出血侧顶叶皮层和基底皮层均有TSPO表达增加,且与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共定位。  结论  SAH后早期脑损伤期,TSPO在脑组织中的表达部位广泛增加,表达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可能参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并调控SAH后脑损伤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发性脑室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具有发病急,病情凶险,进展快等临床特点,本文介绍了自发性脑室出血病因及病理生理情况,并分别详述了原发性脑室出血与继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现状及进展情况,指出脑室外引流联合脑室内纤溶治疗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足,仍需要进行大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神经电生理以及显微技术的发展,听神经瘤的治疗重点已从延长患者生命逐步转移到相关神经功能的保留,其中,听力保留成为继肿瘤全切除和面神经功能保留之后的现代听神经瘤外科治疗的又一研究重点。本文综述了听神经瘤听力损害及听力保留的概念、听力保留的有关影响因素、术中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和不同治疗方式的适应症及优缺点,并提出目前听神经瘤听力保留治疗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10.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肿瘤趋向性生长的能力,并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特性,提示其可能成为治疗恶性胶质瘤的有效载体.MSCs可将特定的细胞因子运至恶性胶质瘤细胞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还可通过向恶性胶质瘤分泌抑瘤因子等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在恶性胶质瘤的基因治疗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MSCs在恶性胶质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