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脑结构的网络效率及节点效率属性的异同,分析抑郁症患者大脑全局信息处理模式和脑区间信息整合效率的改变,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27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36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利用解剖学自动标记模板将整个大脑划分为90个区域,同时对全脑进行确定性纤维追踪,构建脑结构二值化网络.并对所得抑郁症组与对照组脑结构网络的效率属性值进行双样本t检验.结果 (1)2组脑网络分别与相匹配的随机网络比较:网络全局效率均与随机网络相似;网络局部效率均大于随机网络.(2)抑郁症组网络全局效率(0.86±0.01)较对照组(0.87±0.01)下降(t=-2.31;P =0.02).(3)抑郁症组节点全局效率属性值较对照组(右侧额上回眶部:0.41±0.04与0.44±0.02;左侧颞中回颞极:0.31 ±0.02与0.33±0.03)下降(t=-3.52、-3.84;P=0.0008、0.0003;通过多重校正).(4)抑郁症组右侧额上回眶部全局效率属性值与HAMD17总分呈负相关(r=-0.46,P=0.02).结论 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大脑都具有高效经济的“小世界”式的信息处理模式.抑郁症患者脑区间信息整合的能力已受损,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旨在探讨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重性抑郁发作患者静息态下局部脑区神经活动的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特征.方法:招募51例伴NSSI和61例不伴NSSI的重性抑郁发作患者,同时招募84名健康对照.将3组受试进行3.0T静息态功能...  相似文献   
3.
乳腺恶性病变的钼靶X线及磁共振表现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病变的钼靶X线和MRI表现及与病理结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恶性病变的钼靶X线、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38例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1例,导管原位癌11例,黏液癌3例,腺样囊性癌2例,髓样癌1例.结果:乳腺恶性病变主要表现为乳腺结构及局部血管异常,肿瘤多呈星芒状、蟹足样,边缘多毛刺状、不光滑.钼靶X线示病灶内部密度不均匀,钙化点数量较多,多呈沙粒样,可成簇生长,也可弥散在腺体的一个区内.主要MRI表现为病灶T1WI多呈低、等信号,T2WI多为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钼靶乳腺摄影操作简单,准确性较高,是乳腺恶性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MRI能清楚的显示乳腺内病变的细微结构,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抑郁症患者在识别喜悦表情时前额叶.杏仁核最优效能连接模式,并以此探讨抑郁症前额叶-杏仁核情绪加工可能的异常机制。方法利用脑磁图检测20例抑郁症患者及20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在识别动态面部表情时的脑部反应。通过动态因果模型方法选出最优模型,并比较抑郁症组及对照组的效能连接变化。结果贝叶斯模型选择结果显示,总体最优模型的特征是背外侧前额叶、前扣带回、杏仁核两两存在自上而下的调节连接,模型超越概率为0.41。最优模型中固有连接水平出现组间差异,在固有连接水平上,抑郁症组右侧杏仁核-前扣带回的前向连接显著减弱(t=-2.50,P=0.016),前扣带回-背外侧前额叶的前向连接显著增强(t=2.37,P=0.022),杏仁核-背外侧前额前向连接显著增强(t=2.10,P=0.04)。结论抑郁症患者右侧半球自下而上的固有连接异常,可能与抑郁症患者负性偏向有关;而抑郁症患者处理喜悦面孔时前额叶-杏仁核调制连接并未出现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3个核心脑网络基线时alpha和beta波能量与抗抑郁治疗早期疗效的关系。方法:筛选63例抑郁障碍患者和22名健康被试入组,采集基线时脑磁源性静息态数据,计算默认网络(DMN)、中央执行网络(CEN)和警醒网络(SN)的alpha和beta波能量。在基线和治疗2周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以2周6项HAMD减分率≥50%为有效组,否则为无效组。比较有效和无效组的能量差异,并将能量与疗效作相关性和ROC曲线分析。结果:有效组、无效组和健康对照3组间DMN、CEN网络的beta波能量存在差异,事后检验经Bonfferoni校正发现有效组DMN(P=0.035)、CEN(P=0.025)能量高于无效组;3个网络beta波能量DMN(r=0.37,P=0.008)、CEN(r=0.34,P=0.017)、SN(r=0.33,P=0.019)均与疗效相关,且有助于识别早期疗效(AUC=0.684,P=0.021,敏感度60.9%,特异度71%)。结论:抑郁障碍3个核心网络基线时beta波能量有助于预测药物抗抑郁治疗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探讨抑制控制网络关键脑区右额下回岛盖部beta频段的事件相关去同步化(ERD),寻找抗抑郁治疗早期疗效相关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随机入组46例抑郁症患者及25名健康对照,在完成Go/No-Go实验范式下采集脑磁图数据,计算基线期右额下回岛盖部beta频段的ERD,以抗抑郁治疗2周后HAMD 17总分减分率是否达50%为标准划分为早期疗效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组间差异,分析其与HAMD 17减分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右额下回岛盖部去同步化水平降低,且无效组弱于有效组,右额下回岛盖部(r=-0.397,P=0.006) beta频段的ERD与2周后HAMD17减分率呈负相关。结论:右额下回岛盖部beta频段的ERD降低与抗抑郁早期疗效不佳相关,该区域beta频段的活动强度可能是抑郁症早期疗效预测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磁图频谱分布特征及其与临床症状群的相关性。方法:对18例首发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和22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静息态脑磁图扫描,采用个体化频谱分析计算方法,比较两组间各脑区δ、θ、α1、α2、α3和β各频段在感兴趣皮质区相对能量值,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各脑区各频段能量值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左枕叶θ频段,右颞叶α1、左枕叶、双侧颞区α2以及双侧枕颞区α3频段能量减弱(P均<0.05);β频段在双侧中央区、顶叶,左侧额叶、枕叶能量显著增强(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左颞叶、右枕叶α3频谱能量值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阻滞因子分呈负相关(左颞区:r=-0.554,P=0.017;右枕区:r=-0.488,P=0.040)。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头后部的快波能量增强,慢波活动减弱;快α频段能量异常或可作为患者阻滞症状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识别负性情绪面孔时前额叶-边缘环路theta波功能连接能否作为识别抑郁症的脑影像学特征。方法:利用脑磁图检测31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及43名与其相匹配的健康人(正常对照组)在识别动态面部悲伤表情时的脑部电生理反应。通过一致性方法计算出感兴趣脑区间在300~600 ms的功能连接值,比较抑郁症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功能连接差异,将感兴趣脑区功能连接矩阵作为特征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并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作相关分析。结果:识别负性情绪面孔时感兴趣脑区theta波功能连接对抑郁症患者识别率为94.59%(P=0.0015)。在300~400 ms,抑郁症组右海马与左眶额叶上部(r=-0.49,P=0.0055)、与左眶额叶下部(r=-0.52,P=0.0022)的功能连接值与HAMD-17评分负相关;在500~600 ms,抑郁症组左海马与左扣带中部功能连接增强与HAMD-17评分呈正相关(r=0.62,P=0.002)。结论:在识别负性情绪面孔时前额叶-边缘环路感兴趣脑区的theta波功能连接有助于识别抑郁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男性中青年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静息态下局部脑区活动的低频振幅(ALFF)特征。方法:对12例男性单相抑郁患者(单相抑郁组)、12例双相抑郁患者(双相抑郁组)及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11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进行3. 0 T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计算全脑ALFF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间ALFF值在左侧颞中回(-54,-51,9; K=18)、双侧前扣带回(±3,42,15; K=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1,Alphasim矫正);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单相抑郁组双侧前扣带回(±3,39,15; K=18) ALFF值显著减少(P均0. 01),双相抑郁组左侧颞中回(-48,-60,6; K=8;-51,-51,9; K=2) ALFF值显著增加(P均0. 01);单相抑郁组较双相抑郁组左侧颞中回(-54,-51,9; K=10)和左侧前扣带回(0,42,18; K=16) ALFF值显著减小(P均0. 01)。结论:男性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静息态下左前扣带回及左侧颞中回活动存在异常,或可作为区分单、双相抑郁障碍的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10.
左骶棘肌非何杰金淋巴瘤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何杰金淋巴瘤是恶性淋巴瘤的一种 ,原发于软组织者罕见。现报道 1例原发于肌组织的非何杰金淋巴瘤。患者 男 ,3 3岁。 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背部一包块 ,无痛。体检 :左背部一大小为 15cm× 6.0cm之带状包块高出皮面 ,表面皮肤无红肿 ,质韧 ,边界不清 ,无压痛。活动度差 ,无波动感 ,站立时包块明显 ,平卧时缩小。无外伤史。超声 :左侧背部实质性包块 ,肌纤维瘤 ?CT所见 (图 1) :(1)左侧背部中层肌肉内带状低密度影 ,大小约 15cm× 6.5cm× 2 .3cm ;(2 )右侧背部浅、中、深 3层肌肉先天缺如 ;(3 )脾脏大。手术所见 :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