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6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 本组男12例,女5例,年龄40~73岁,平均51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伴有胸闷、胸疼及咯血等,其中下肢静脉炎6例,慢性肺心病及心瓣膜病2例,心肌梗塞2例,外伤术后1例。经手术取栓证实5例,本组经临床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辅助检查:(1)动脉血气分析:低氧血症及低碳酸血症11例,单纯低二氧化碳血症3例;(2)血浆D-二聚体检测超过5μg/L 13例;  相似文献   
2.
鼻部明显突出于面部,是面部外伤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收集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1月有完整临床资料的86例鼻骨骨折病例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临床证实的鼻骨骨折患者86例,男性73例,女性13例,年龄8~72岁,中位年龄34岁,病程1 h至6 d,检查时间为伤后1~72 h,主要原因有拳击伤、车祸撞伤、坠落伤等,临床表现主要有鼻部肿胀,鼻出血及鼻部畸形,伴疼痛及触压痛、骨擦感等,其中10例有明显的鼻部塌陷.  相似文献   
3.
64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排CT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42例肋骨骨折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对CT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掩(SSD),容积再现(VRT)、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处理.结果 42例患者,明确骨折40例总计1041处,骨折检出率达95.2%.结论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能有效地避免常规CT的不足,降低了漏诊率,为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郭祥彬   《中国医学工程》2012,(10):28+31-28,3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64层螺旋CT扫描及手术证实为肠扭转病例,分析其CT表现及后处理的技术优势。结果 11例CT诊断为肠扭转全部为手术证实,其中小肠扭转6例,十二指肠扭转1例,结肠扭转4例。CT主要影像特征为:肠管及肠系膜血管"漩涡征",血管"扭曲反折征",肠管"C形征","鸟嘴征",肠壁水肿增厚"靶环征"。结论 64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的综合运用对肠扭转的定位及定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收集85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腺样体肥大(adenoidalhyper trophy)的CT扫描病例,旨总结其可靠的CT征象。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02-02~2004-02经手术治疗的腺样体肥大患儿85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4岁,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塞85例,伴有睡眠时张口呼吸及打鼾77例,说话时有闭塞性鼻音、语音50例,伴有鼻分泌增多、流黄色脓鼻涕18例,伴有耳内闷胀、耳痛、听力下降4例,伴头痛5例。其中18例伴有鼻窦炎、扁桃体炎,经CT鼻窦冠状位扫描以明确炎症范围。47例做了内镜检查,以确定梗阻部位及辅助治疗。全部病例都经临床及手术所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应用.材料与方法:对51例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利用原始数据在工作站进行MPR、CPR及VR后处理.结果:横轴位图像上可观察到真假腔形态、大小、剥脱的内膜片、破口位置及内膜和主动脉壁钙化,而后处理重建图像能观察主动脉整体受累情况,确定内膜剥离范围,显示破口、内膜与各分支血管之间的关系,按DeBakey分型,表现为1型16例,Ⅱ型10例,Ⅲ型25例.结论:主动脉CTA是诊断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综合运用后处理技术对提高图像质量及确诊率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CT球管和X线球管的构造基本一致,但是由于CT机连续工作的特性,要求球管热容量大,因而带有油循环散热装置.从故障分析,球管损坏有如下原因.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骨重建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鼻骨骨折一般单凭临床表现即可作诊断,鼻骨X线侧位片可作为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对鼻梁完整的鼻根骨骨折,X线由于前后重叠以致对骨折显示不清,我院采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加三维骨重建诊断鼻骨骨折取得了很好效果。现将我科自2001年以来,对32例鼻骨骨折病人CT扫描检查结果报告结合平片及临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在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癌患者的CT资料,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其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特征及病理基础。结果 CT发现21例共22个肾脏癌块,其中呈等低混杂密度及略低密度团块12例,等密度团块8例,略高密度团块1例,18例癌灶内见坏死区,1例见钙化。增强扫描皮质期16例明显强化或中等强化,强化均匀或不均匀,CT值升高30~70 Hu。略有强化呈稍高密度4例,无明显强化1例。肾实质期所有病灶强化不同层度减退,排泄期20例病灶强化进一步降低,有5例肾癌出现肾周邻近脏器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结论肾癌的CT表现与其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增强扫描征象有一定特征性,可作为临床定性诊断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原发性胸腺癌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行CT检查的205例胸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84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胸腺癌(记为胸腺癌组),其余121例为良性胸腺瘤(记为良性组),比较两组CT表现的差异,并以病理结果为准,分析CT对原发性胸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84例原发性胸腺癌患者,CT上可见前上中纵膈肿块影,向一侧或双侧胸腔凸出,形态不规则或边缘有分叶,密度不均匀,伴囊变坏死,与邻近结构脂肪层消失,并侵犯周围组织向远处转移;胸腺癌组肿瘤直径及不均匀强化、肿瘤不规则形、纵膈脂肪层消失、心包侵犯、大血管侵犯、心包积液、淋巴结肿大比例高于良性组(P0.05);CT诊断原发性胸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83.33%、87.60%、85.85%、82.35%、88.33%、0.708。结论原发性胸腺癌CT有典型影像表现,可依据肿瘤大小、形态、边界、强化方式等与良性胸腺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