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EMR治疗,研究组接受ESD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不同直径病灶切除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癌抗原125(CA125)、CA199、癌胚抗原(CEA)等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并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大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和研究组直径2 cm的病灶完全切除率分别为80.00%、86.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直径≥2 cm的病灶完全切除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的6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治疗前CA125、CA199、CEA等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研究组CA125、CA199、CEA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29%,高于对照组的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MR、ESD治疗结直肠癌各具优势,临床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用相应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腺癌患者螺旋断层放疗(TOMO)后致胃、十二指肠放射性损伤的内镜下表现,并寻找预测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2月至2015年5月在中国空军总医院放疗科行TOMO的胰腺癌患者70例,放疗前、后均行内镜检查,描述内镜下放射性胃、十二指肠损伤,对致胃、十二指肠放射性溃疡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放疗后行内镜检查的中位时间为1个月,内镜结果显示放射性胃、十二指肠炎症41例(58.6%);放射性胃、十二指肠溃疡30例(42.9%),活动性出血7例(10.0%),放射性溃疡并瘢痕造成局部狭窄3例(4.3%),新发胃潴留6例(8.6%),新发胃底静脉曲张4例(5.7%).临床因素手术减黄、放疗防护(氨磷汀)与胃放射性溃疡的发生有关(x2=4.186,P=0.041x2=5.679,P=0.017);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评分≥2与十二指肠放射性溃疡的发生有关(x2=3.960,P=0.047).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表明,胃平均剂量>13.39 Gy、≤13.39 Gy时溃疡的发生率分别为25.0%、9.1%,曲线下面积(AUC) =0.740,P=0.048.结论 胰腺癌TOMO后胃肠道损伤普遍存在,手术减黄是放射性胃溃疡的保护因素,平均剂量>13.39 Gy是放射性胃溃疡的剂量预测指标,建议TOMO后早期行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3.
随着放疗技术在腹部肿瘤的应用,胃、十二指肠放射性损伤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放射性胃、十二指肠损伤多出现在黏膜褶皱处及黏膜萎缩部位,实质是一个炎症过程。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HP感染、肝硬化等既往史与损伤的发生有关,更多研究探讨了物理因素的临床预测价值。先进的放疗技术是否在胃肠损伤安全性方面更具备优势值得进一步探讨。治疗以减轻炎性、止血为主,严重的放射性胃肠出血的治疗棘手且方法不一。  相似文献   
4.
正上段食管癌占食管癌的14.1%,该段食管周围解剖结构复杂,手术切除难度大,术后切缘阳性率高,导致食管残端肿瘤复发率高。放射治疗为上段食管癌首选的治疗方式,然而以往放射治疗的疗效并不理想,5年生存率维持在8%~10%[1],局部剂量不足导致肿瘤未得到控制而使肿瘤复发是放射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进入临床应用的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分阶段服用奥美拉唑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活动性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HP感染活动性慢性胃炎患者210例,随机分为A组(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片)、B组(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片+胶体果胶铋胶囊)、C组(分阶段服用奥美拉唑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各70例.比较...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描述胰腺癌放疗致放射性胃、十二指肠损伤的内镜下表现,研究放疗同步S-1(替吉奥胶囊)、吉西他滨化疗对放射性溃疡发生的影响。方法对空军总医院2010年2月-2015年5月胰腺癌单纯放疗及放疗同步替吉奥、吉西他滨化疗患者的放疗前、后上消化道内镜下表现进行自身对比研究。以Pearsonχ2检验分析单纯放疗组与放化同步组的放射性溃疡发生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单纯放疗组、放疗同步替吉奥化疗组、放疗同步吉西他滨化疗组放射性溃疡发生率分别为44.1%(26/59)、50.0%(10/20)和46.7%(7/15);3组间放射性溃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7)。结论从胰腺癌放化同步对胃、十二指肠安全的角度考虑,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同步应用替吉奥、吉西他滨化疗,同步化疗与否对放射性溃疡的发生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