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儿Samuel,男,18个月,因“湿疹发作”由其父亲陪同就诊。 应该考虑的问题 首先询问患儿湿疹发病多长时间了以及患儿父亲所知道的病情。询问“发作”所指的是什么,尤其要询问患儿瘙痒情况以及湿疹对患者活动、睡眠的影响。还要了解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处方药、非处方药或者二者交替使用)。鉴别并处理混淆情况或假象,例如润肤剂油腻或类固醇副作用所导致的湿疹。了解实际问题,比如手部是否经常使用润肤剂。最后还要询问患儿湿疹加重的原因。回顾诱发因素,比如肥皂、洗衣粉和过敏原。  相似文献   
2.
胃癌组织中MVD和VEGF表达与影像学表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相似文献   
3.
4.
5.
<正>CT增强扫描是一种有利于发现病变并进行定性诊断常用的影像检查技术。由于多数患者为初次检查,对CT增强扫描缺乏认识,顾虑较多,或因快速注射造影剂,可能出现心慌、恶心、呕吐、头痛、荨麻疹等副反应,在扫描过程中,容易出现烦躁、紧张和恐惧情绪,对图像的采集影响甚大,严重者会导致  相似文献   
6.
正病例资料患者,女,51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伴黑便,无发热,无恶心及呕吐,以腹部不适加重1周,伴隐痛的主诉就诊。超声检查提示十二指肠肿块,血红蛋白80 g/L,粪隐血(++),血清肿瘤标记物CEA为1.54 ng/ml和CA19-9为5.12 U/ml。影像表现:CT示十二指肠降段不规则实质性肿块,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对肾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肾细胞癌患者39例,肾错构瘤2例,肾囊肿11例,肾周感染性病变2例,双肾正常者32例,均行MSCT肾脏灌注扫描。通过后处理软件分析所得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结果:正常人两侧肾脏皮质或髓质的BF、BV、MTT、PS无显著性差异。肾癌与正常肾皮质BF、BV、MTT、PS均有显著性意义。而肾癌的BF、BV、PS值低于正常肾皮质,MTT高于正常肾皮质。并且BF值显著高于肾错构瘤、肾囊肿及肾周感染性病变等的BF值。结论:MSCT肾脏灌注成像实现了,肾脏血流的定量研究,对肾肿瘤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病毒(novel swine-origin influenza A H1N1 virus,S-OIV)肺部感染的影像表现及病理相关性.方法 回顾2009-07-2009-12收治重症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20例的CT检查所见,分析其影像表现的特点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结果 14例双侧肺野中外带混合存在磨玻璃样、斑片状肺泡实变影,其中3例呈"蝶翼"征,2例出现气胸及皮下气肿.4例局灶性边缘模糊的大片状阴影伴支气管气像.3例双肺广泛分布的高密度结节伴树芽状变.2例斑片状实变呈不规则分布于双肺下野,同时肺内各肺叶伴有散在边缘模糊的结节,网状结构均位于肺外周带.纵隔窗可见多发高密度结节分布于双肺下叶.以上各例薄层重建图像可对此清晰显示在这些病变中不同程度夹杂着支气管气像、肺大泡、网格状影、"铺路石"征及其他间质改变.结论 CT检查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部感染是简单易行的有效方法,CT可以准确地显示S-OIV的各种征象,对S-OIV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29例,男16例,女13例,年龄35~68岁,平均56岁.均行64层螺旋CT扫描,并将扫描原始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蓖组(MPR)处理.结果 VR明确显示动脉瘤的范围和周围血管的关系;MPR对瘤体内附壁血栓范围的显示较佳;而MIP对瘤壁的钙化及对管腔各段的精确测量颇有价值.结论 64层螺旋CT是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诊断、随诊观察和术后随访较理想的影像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食管癌高发区肥城市食管炎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肥城市一食管癌高发乡镇40~69岁队列人群中,采用染色内镜和活检病理诊断方法确诊食管炎357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内镜检查食管黏膜正常者5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食管癌家族史、吸烟、饮酒、营养成分等与食管炎的关联,以OR及95%CI作为评价关联强度的指标。结果 将性别、年龄作为调整因素,以无食管癌家族史为比较的基线水平(OR=1.0),一级亲属患食管癌的OR为1.830(95%CI :1.183~2.833);以吸烟指数=0为比较的基线水平,吸烟指数≥500的OR为1.852(95%CI :1.142~3.005);以饮酒指数=0为比较的基线水平,饮酒指数<130和≥130的OR分别为1.789(95%CI :1.141~2.804)、1.642(95%CI :1.029~2.621);将吸烟(吸烟、不吸烟)、饮酒(饮酒、不饮酒)情况进行组合,以不吸烟+不饮酒为比较的基线水平,吸烟+饮酒的OR为1.889(95%CI :1.143~3.122);将各营养成分年摄入量划分为3个层次,以最低水平为比较的基线水平,发现脂肪、叶酸、铁的影响达到显著性水平(OR均小于1)。结论 食管癌家族史、吸烟、饮酒是食管炎的危险因素,营养成分对食管炎的影响不明显。在食管癌高发区,特别是在有食管癌家族史的人群中,提倡戒烟戒酒,对预防食管炎进而减少食管增生和食管癌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