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5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造影设各系日本岛津HD150G—4型1000毫安主机配无锡产DGZ—1型电动高压注射器及KHJ—1型快速换片机,近年来在作肾动脉造影检查中,由于配套设备或导管因素导致造影失败数例,延误诊断和  相似文献   
2.
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罕见 ,仅占膀胱肿瘤的 1 %~5 % ,发生于膀胱间叶组织 ,主要来源于肌肉、血管、淋巴、神经、胚胎等组织 ,我们遇 1例大部分囊变的膀胱平滑肌瘤 ,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  患者 ,女 ,34岁。间歇性终末血尿一年 ,左下腹痛1 0天。一年前发现无明显诱因血尿 ,为终末性 ,在当地医院消炎治疗后有所缓解。无尿急、尿频、尿痛及排尿困难等症状。 1 0天前出现左下腹间歇性钝痛。查体 :膀胱区不膨隆 ,无压痛及叩击痛。膀胱镜检 :见膀胱右后壁约 4cm× 5cm× 5cm的肿块组织 ,表面光滑 ,包膜完整 ,表面无渗血。B超 :膀胱内见 5 0…  相似文献   
3.
MRI在胃肠道肿瘤术前TNM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在胃肠道肿瘤术前TNM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9月,采用单次屏气快速扫描序列,并利用脂肪抑制技术、水成像技术及Gd-DTPA动态增强等检查方法,对230例胃肠道肿瘤病人进行了MR扫描,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RI对T分期、N分期、M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6%(197/230)、85.2%(196/230)、89.6%(95/106)。结论 MRI检查可较准确地显示胃肠道肿瘤侵犯胃肠道壁的范围和深度,同时可反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脏器的转移情况,对于胃肠道肿瘤术前TNM分期的评估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下颈动脉体瘤的表现及其评价诊断价值。方法:搜集了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16例,术前均行16排CT血管造影,注射速率采用4.0mL/s获得容积数据进行MIP及VR重建,总结颈动脉体瘤在MSCTA下的特点。结果:16例病变均为单发,右侧10例,左侧6例。16例MSCTA原始图像上均显著强化,CT值均在200HU以上,16例病灶内均可见粗大迂曲的血管。12例位于颈动脉分叉内后方,2例完全包绕颈内外动脉,2例完全骑跨于颈动脉分叉中使颈动脉分叉角度明显增大,其中1例破裂出血。结论:MSCTA不仅显示肿瘤大小、部位及内部特点,而且能三维立体的显示肿瘤和周围血管的关系,是诊断颈动脉体瘤的首选方法,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骨髓瘤起源于骨髓的原始网状细胞,系骨髓内浆细胞肿瘤性增殖所致,可累及全身多个部位.如颅骨、脊柱、肋骨、骨盆等。脊柱是其好发部位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21例经骨髓穿刺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脊柱骨髓瘤临床表现和X线、CT检查资料,重点探讨其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颈动脉造影成像(CTA)及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诊断颈动脉体瘤的价值.方法 术后病理证实的16例颈动脉体瘤,术前行多层螺旋CT对肿瘤行增强扫描的同时行颈动脉CTA检查12例,行MRI及MRA检查4例.结果 16例术前CTA及MRA诊断为颈动脉体瘤,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75%,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CTA及MRA是诊断颈动脉体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心脏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冠状动脉的基本结构、类型、功能作出基本概括.把当前比较先进的影像设备在冠状动脉影响因素所表现出的优势及缺陷;把CT中常见的冠状动脉狭窄的情况、分类、影响程度及冠状动脉变异心肌桥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淋巴结转移是胃癌的主要转移方式,正确诊断及评估胃周淋巴结病变的情况对胃癌预后及转归有重要意义,而DWIBS是MR功能成像的一种新技术,借助ADC值可以从分子水平反映淋巴结病变的性质。就DWIBS的成像原理及胃癌转移淋巴结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正常子宫和子宫内膜癌(EC)中的表现特征。方法对25例子宫正常者和16例经病理证实的EC病人,进行常规MRI扫描及子宫横断面DWI扫描(b=1 000s/mm2)。分别测量正常子宫的三层结构和EC病灶的弥散信号强度,分别计算ADC值,并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子宫三层结构的弥散图像信号强度内膜最高,肌层最低,结合带与肌层的差异肉眼不能分辨。ADC值肌层〉内膜〉结合带,差异有显著性(F=38.153,q=2.971~11.248,P〈0.05)。EC病灶弥散图像信号强度高于正常子宫内膜,ADC值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96、3.538,P〈0.05)。结论正常子宫三层结构MR扩散能力存在较明显差异,内膜扩散信号最好,结合带ADC值最低。弥散加权图像有利于突出显示EC病灶,ADC值测量对于弥散图像信号与正常子宫内膜相仿的EC病灶有一定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海拔高度正常肾脏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的表现.方法 采用16排螺旋CT机对35例3组高海拔地区(A组20例2 260~2 500 m;B组7例3 000~3 500 m;C组8例4 000~4 500 m)的健康志愿者行肾脏灌注扫描,应用工作站上Perfusion分析软件测定正常肾脏的各项灌注参数值,并分别比较左右侧之间、不同海拔高度之间各灌注参数有无显著性差异,从而分析海拔高度、侧别是否对各灌注参数产生影响.结果 高海拔地区的正常35例(70个肾)肾皮质平均灌注量为(171.09±48.39) ml·100 ml-1·min-1,髓质平均灌注量为(57.70±28.25) ml·100 ml-1·min-1.肾皮质和髓质的峰值增强值(peak enhancement,PEI)、达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血容量值(blood volume,BV)分别为(96.54±24.92) HU、(16.61±3.85) s、(55.45±11.46) ml/100 g和 (43.88±17.15) HU、(22.67±5.54) s、(22.53±6.90) ml/100 g.35例双侧肾脏各自的皮质或髓质的同一灌注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但同侧肾脏皮质和髓质的同一灌注指标明显不同(P<0.05).不同海拔高度对肾脏皮髓质灌注参数值有影响,3组间比较肾皮质A组与B组的肾脏血流灌注(Per)、PEI、TT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的Per、TT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髓质A组与C组的Per、PEI、TT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灌注成像显示肾脏皮、髓质的灌注值与海拔高度有关,而与左右侧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