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94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弥漫性轴突损伤的磁共振氢谱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弥漫性轴突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普遍存在于各种程度的颅脑损伤中。脑白质中轴突的广泛断裂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例占50%以上,而在轻度颅脑损伤中仍占30%,检查轴突损伤在了解外伤性脑损害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何在活体中检测轴突的病理改变相当困难,虽然明显的病理改变能被传统的影像学(CT或T1、T2加权像MRI)证实,  相似文献   
2.
后颅窝硬脑膜动静脉瘘(附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7例后颅窝硬脑膜动静脉瘘,并对其病因、血供、临床特征、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管内栓塞进行讨论。本组资料提示,头痛和颅内杂音是最常见的发病症状;侧窦闭塞与病变的发展有密切关系;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16例垂体腺瘤采用单侧鼻前庭切口经蝶切除,效果满意,既可减少手术创伤,又缩短了手术距离,且避免了美容缺陷,是一种设计巧妙,较为实用的手术方法,尤其适用于生长激素腺瘤。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出血的常见病因,经典的手术夹闭瘤颈和介入栓塞动脉瘤腔成为主要的治疗策略,如何评价二者的关系和地位,多年来一直是神经外科讨论的重点。本文就我科近日手术央闭和介入栓塞联合治疗1例复杂颅内动脉瘤的情况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主办的2006北京市神经外科学术研讨会上进行讨论,与会的各位专家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的特点和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颈内动脉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的手术经验。手术均采用翼点人路,床突旁动脉瘤病例预先暴露颈部颈内动脉以备临时阻断。从硬脑膜内磨除前床突、视神经管上壁以及外侧嵴,以显露动脉瘤的近侧角。术中采用逆向抽吸法使动脉瘤塌陷,如动脉瘤内含机化血栓,则在临时阻断后切开瘤体,用CUSA和取瘤镊去除瘤内血栓,再将动脉瘤夹闭并达到视神经减压的目的。术中监测脑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并采用术中超声多普勒检查动脉血流。结果46例动脉瘤直接夹闭,2例海绵窦段动脉瘤行动脉瘤孤立并分别做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隐静脉移植颈外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43例术后行DSA检查,绝大多数动脉瘤夹闭满意。按GOS评分术后良好为41例(85.4%),差为5例,死亡2例。结论充分显露、合理应用临时阻断技术、有效的动脉瘤减压,以及术中应用电生理监测和超声多普勒检查等辅助措施,能够取得动脉瘤的满意夹闭。  相似文献   
6.
关于DSA、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国内很多医院相继开展了3D-CTA技术,用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作为一种费用低廉和无创的检查技术,逐渐被临床医生和患者所接受。有些医生认为3D-CTA技术在诊断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很多优势,可以完全取代DSA技术。另一些医生认为3D-CTA技术不能完全取代DSA技术,两者可以互补。DSA仍然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本期重点报道了国内一些医院开展3D-CTA的临床文章。同时,刊载了国内7位知名专家对3D-CTA和DSA技术的评述,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放射性脑坏死(radiation encephalopathy,REP)是脑肿瘤或其邻近部位肿瘤或其他疾病放射治疗后的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临床及影像学诊断困难,常以肿瘤术后复发而行手术治疗,后经病理证实.我科自1998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8例,均经手术或立体定向活检后病理证实,其中手术发现11例,立体定向活检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专科研究生的培养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主动性较差,知识传授无法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PBL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导向、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老师为引导者,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探索,培养自身"归纳"与"查新"能力。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将影像信息进行数字化综合处理,并进行可视化,广泛用于临床实践中。两者相结合打破传统教材章节框架的束缚,以具体患者诊疗过程为线索,将枯燥的课本知识变为生动的小组讨论,将抽象的解剖学知识进行三维可视化,并以规范化的形式进行课程实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教学效率,并消除时间与场地的限制,使教学效率最大化。本文比较了传统教育模式与新的教育模式,在培养研究生的"归纳"与"查新"能力方面,新的教学模式效率更高,更适合现代神经外科研究生教育。  相似文献   
9.
背景:由于听神经瘤缓慢地膨胀性生长,听神经的解剖位置发生很大的变化,手术中面神经的损伤不可避免。目的:总结120例听神经瘤患者术中面神经功能监测的l临床经验,了解面神经监测的方法学、准确性、实用性以及术中监测和面神经预后的关系,实现解剖保留面神经功能。设计:自身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对象:于1996—05/2000—02选择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听神经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小型听神经瘤(直径〈2cm)3例,中型听神经瘤(直径〉2cm)9例,大型听神经瘤(直径〉3cm)的108例,其中包括双侧听神经瘤1例,复发性听神经瘤1例;手术采用枕下乳突后入路119例,经迷路入路1例。方法:术中使用美国Ⅴiking-Ⅳ型多导术中监测仪监测自发和诱发面肌肌电图。监测面神经功能时,记录电极置于眼囵匝肌、口囵匝肌或上唇方肌上。监测三叉神经运动支时,记录电极置于咀嚼肌上;监测副神经时,电极置于斜方肌上。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测定:记录电极为正极,置于额区中线(脑电图10~20分类系统),记录出的波形呈向上的偏转(正),参考电极A1或A2,接地电极置于额极中线(相当于鼻根部);记录电极均为针电极并用胶布固定。一般刺激强度为80~90nHL,对侧耳用40nHL的噪声。通过术中监测解剖保留面神经。术后复查CT(必须有增强扫描)或MRI,了解肿瘤的切除程度;术后患者面神经功能的H—B评分(术后2周,6~9个月复诊时再次评分)。主要观察指标:手术前后听神经瘤患者面神经功能的H—B评分。结果:纳入患者12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面神经解剖保留117例;1例听神经瘤因面神经呈羽状位于肿瘤的后方,开始切除肿瘤时没有给予电刺激而未能保留,后行面-舌下神经吻合术。2例面神经不慎拉断后两残端足够长且没有张力,故修整后用7—0可吸收线行面神经端-端吻合,术后6个月H—B分级为Ⅳ~Ⅴ级。②术后2周面神经功能的H—B评分为Ⅰ级10例,Ⅱ级57例,Ⅲ级44例,Ⅳ级4例,Ⅴ级2例.Ⅵ级3例。③术后9个月面神经功能的H—B评分为Ⅰ级94例.Ⅱ级18例,Ⅲ级4例,Ⅳ级1例,Ⅴ级1例,Ⅵ级2例。结论:通过术中监测自发肌电图结合单极恒压电刺激诱发肌电图可以精确判断面神经的位置,损伤较机械刺激小.面神经的解剖保留率高,且电刺激量由大到小,距离由远及近,定位准确、及时,并可判断面神经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携带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α基因的反转录病毒真核表达载体pLEGFP-N1-SDF-1α,转染恒河猴骨髓基质细胞(BMSC),观察外源性SDF-1α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在BMSC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从pBudce4.1-SDF-1α获得SDF-1α基因片段,重组到pLEGFP-N1真核表达载体上.pLEGFP-N1-SDF-1α经病毒包装,转染至恒河猴BMSC,用Western免疫印迹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表达情况.结果 酶切、PCR和DNA序列鉴定均证实插入基因片段的正确性.BMSC转染pLEGFP-N1-SDF-1α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发出绿色荧光.western免疫印迹和免疫细胞化学证实SDF-1α在细胞内有效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本研究pLEGFP-N1-SDF-1α,经病毒包装转染至恒河猴BMSC,SDF-1α和EGFP基因在BMSC内有效表达.为BMSC-SDF-1α-EGFP工程细胞自体移植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