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病伴肾功能损害患者的疗效和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治疗前停用降压药物2周,或未接受过规则的降压治疗,均应用苯那普利治疗,剂量10mg/d,2周后血压未降至正常者改用20mg/d,总疗程6周,治疗前后3次非同日血压的平均值为治疗前后之血压对照,检测治疗前后肾功能情况。结果苯那普利具有明显的降压效果,总有效率为94.0%,其中显效74.0%,6周后降至正常者占60.0%。苯那普利在降压的同时对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该组患者治疗前后BuN、Ser、24h尿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显著。结论苯那普利能提供24h有效的血压控制,对心脑等主要器官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具有疗效好、服用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与易化介入术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明  王有  董志梅 《医学信息》2006,19(5):856-858
目的回顾性分析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直接介入术,dPCI)与溶栓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易化介入术,FPCI)对心肌梗死的疗效、安全性影响。方法收集发病24h内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比较dPCI组(A)组和FPCI组(B组)的成功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成功率、出血、靶血管并发症、再梗死方面相同,无显著性差异。A组从入院到导管室时间为3.7~21.5h,平均(6.4±3.8)h,B组从入院到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时间为0.5~6.3h,平均(2.4±1.6)h,A组时间明显长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无复流现象及导管室事件如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室颤动、低血压等方面,A组较B组明显多,有显著性差异。结论FPCI较dPCI有相同的成功率及更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体压缩骨折骨髓水肿的范围与骨折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外伤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MRI资料,按照外伤时间分为7组,测定骨折后骨髓水肿的范围,分析骨髓水肿的范围与外伤时间的相关性。结果:60d内骨髓水肿范围无明显差别;60d后骨髓水肿范围明显缩小;120d后基本消失。散点图上骨髓水肿范围随骨折时间呈下降趋势,两者呈负相关(r=-0.411,P<0.05)。结论:MRI检查对外伤性椎体骨折的鉴定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2003—2006年分别来我站要求取环的40例绝经后妇女,均放置金属单环,身体健康,无生殖道炎症,年龄38~70岁,平均取环年龄47.4岁,置环年限10~35年,平均17.2年。绝经后至取环年限,1年以内者12例,1~10年者18例,10年以上者10例,共计40例。  相似文献   
5.
人流是各种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但近年来逐步被药物流产所替代。药物流产采用米非司酮、米索前例醇等药序贯使用,并具有胃肠不良反应轻、引产时间短、出血少、组织残留率低、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等特点,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口服药,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6.
<正> 下肢静脉畸形较少见,血管造影术仍是公认的检查诊断的金标准。高分辨力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系非侵入性检查方法,无辐射、不需要造影剂和血管穿刺或插管,可长时间、全病程(或疗程)多次重复检查。回顾性分析总结有血管造影证实的12例下肢静脉畸形患者的超声学资料,评价CDUS对下肢静脉畸形病变的检查价值。  相似文献   
7.
腹茧症1例     
患者男性,29岁.腹痛6h.查体:腹部隆起,以脐周为著,腹肌较硬,正中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脐周可触及一圆形包块,肝脾未及,无振水音.既往有腹痛病史,行抗炎治疗后好转.无外伤病史.查血肿瘤标志物在正常范围. 全腹部CT平扫加强化检查,发现腹部小肠扩张聚集,周围似膜状物包裹,部分肠壁增厚,肠腔扩张,内见气-液平面,肠间隙模糊,肠系膜动静脉向右前方移位,聚集肠管袢周围膜状物强化.CT诊断:小肠梗阻,原因:腹茧症?内疝?.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静脉血栓介入前双源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行CT静脉血管成像和肺动脉血管成像联合扫描(CTVPA)检查并利用软件进行图像处理,2~5天后患者行下肢深静脉造影和肺动脉造影,对27例患者的CT图像和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7例患者血管造影发现肺动脉栓塞25例,下肢深静脉栓塞23例,CT发现肺动脉栓塞25例,下肢深静脉栓塞19例。下肢静脉栓塞CT表现为静脉腔内对比剂充盈缺损。横轴位上显示充盈缺损15例,“靶征”4例,MIP、CPR、VR图像15例显示静脉管腔狭窄和中断,4例表现双轨征。结论:CTV—PA是一种新的扫描模式,可同时完成肺动脉和下肢深静脉成像。两双源CT扫描速度快,扫描范围更大,图像重建更快捷、简便,更适合CTVPA。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