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膀胱癌的MRI征象,探讨MRI对膀胱癌分期的作用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探讨经手术与病理证实23例膀胱癌的MRI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男性,19例,女性,4例,年龄50~90岁,平均年龄70岁。18例行MRI增强检查。结果:膀胱三角区及膀胱后侧壁是最常见好发部位,表现为膀胱壁突向腔内肿块和(或)膀胱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肿瘤平扫T1WI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Gd-DTPA动态增强早期肿块显著强化。根椐肿瘤生长方式可分为:①小结节型,②广基肿块型,③浸润型。MRI对膀胱癌定位、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5.7%(22/23)、91.3%(21/23);术前MRI诊断与TNM分期符合率为82.3%(19/23),MRI较病理分期偏高。结论:膀胱癌的MRI表现具有独特性。T1加权主要用于肿瘤的定性诊断,T2加权主要用于肿瘤的术前分期;MRI检查多方位、多序列成像,是显示膀胱癌最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莫友发 《海南医学》2005,16(7):78-79
目的 对肝脏病变在SCT三期扫描中的特征表现进行分析,并作出鉴别诊断。方法 对63例肝脏低密度灶进行SCT三期扫描、观察动脉期,门脉期,均衡期的CT表现特征。结果 肝癌为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均衡期密度快速下降,很快恢复为平扫低密度,表现为“早进早出”。肝转移瘤病灶一般多发。可见特征的“牛眼征”,肝胆管细胞癌可见病灶不均强化及其内胆管扩张,钙化灶。肝血管瘤动脉期可见周边点状强化,门静脉及延时期可见强化向中心发展变为等密度。典型肝脓肿门静脉期及均衡期可见“双靶征”,不典型肝脓肿可见“蜘蛛征”及“蜂房征”。肝囊肿三期扫描均不强化。呈水样密度。肝局灶脂肪浸润门静脉期可见低密度灶内正常走行的血管。无受压。结论 SCT三期扫描对肝脏疾病可提供更多信息,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并能显示病灶的特征改变有益于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脊髓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MRI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MRI检查诊断,并经临床治疗证实为脊髓多发性硬化25例;其中男8例,女17例,年龄为21岁~64岁(平均年龄32岁),全部病例行MRI检查。结果脊髓多发性硬化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无力伴活动不良,颈部疼痛、感觉异常,视神经损害,共济失调,尿便功能障碍。病灶分布颈段脊髓最多(13/25),颈胸髓同时受累(9/25),胸髓受累(2/25),全身脊髓受累(1/25)。MRI特征性表现为:大多数病变矢状位长度小于4个椎体,长度大于宽度;急性期病变局部脊髓肿胀,病灶呈斑片状、条带状;T1WI呈等或界限模糊的稍低信号,T2WI为长短不一的条状高信号。轴位像病灶位于脊髓侧方和后方,一般小于脊髓截面1/2。静脉注射Gd-DTPA后,活动期病灶呈条状、片状强化,但强化区范围明显小于T2高信号灶范围。经激素正规治疗后病灶脊髓恢复正常,强化程度减弱或无明显强化。结论脊髓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对其诊断、治疗及随访等有重要作用,因此脊髓多发性硬化的检查应首选MRI。  相似文献   
4.
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门静脉(PV)和肠系膜上静脉(SMV)血栓形成的MRI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PV和SMV血栓形成患者12例,全部行MR T1WI、T2WI、抑脂T2、血管成像及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3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直接征象为血管内血栓信号(12例),表现为T1WI和T2WI显示PV和SMV流空信号消失。3例急性期血栓T。WI为低或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8例亚急性期血栓T1WI及T2WI均为高信号;1例慢性期血栓T1WI为混杂信号,T2WI为低信号;增强扫描静脉期PV、SMV管腔内无对比剂充盈,PV周围呈轨道样增强,其内无强化的低信号血栓。间接征象包括肠腔扩张积液(10例)、肠管积血(6例)、肠壁增厚(12例)、肠黏膜水肿(11例)、薄纸样肠壁(1例)、缆绳征(11例)、肠系膜积液(2例)、肠壁积气(3例)、腹腔积液(12例)、PV海绵样变(3例)、肝脏异常灌注(6例)。结论 MRI是诊断PV和SMV血栓形成并肠道缺血敏感有效的方法,MR多序列、多轴面成像及增强扫描对病变的显示、定位、范围及血栓的分期等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MRI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MRI征象,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NRI检查诊断,临床治疗证实为脊髓多发性硬化25例,分析其MRI征象.结果 脊髓多发性硬化病灶分布颈段脊髓最多(13/25),其次为颈胸髓同时受累(9/25),胸髓受累(2/25),全身脊髓受累(1/25).MRI特征性表现为:大多数病变矢状位长度小于4个椎体,长度大于宽度;急性期病变局部脊髓肿胀,病灶呈斑片状、条带状;T1 WI中等或界限模糊的稍低信号,T2WI为长短不一的条状高信号.轴位像病灶位于脊髓侧方和后方,一般小于脊髓截面1/2.静脉注射Gd-DTPA后.活动期病灶呈条状、片状强化,但强化区范围明显小于T2高信号灶范围.经激素正规治疗后病变脊髓恢复正常.强化程度减弱或无强化.结论 脊髓多发性硬化的N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其诊断、治疗、随访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胰腺损伤脾静脉的CT征象,评价其在胰腺损伤CT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搜集经手术证实4例和经临床表现、实验室、CT表现证实6例胰腺损伤病人的CT检查资料,观察和分析脾静脉的变化。结果10例胰腺损伤病人脾静脉均有改变,CT平扫脾静脉分辨不清,CT增强扫描包括弧形征3例,S征3例,V征分为浅V征和深V征均为3例,僵直征4例。结论CT能较准确反映胰腺损伤脾静脉的变化;结合胰腺及胰周的CT表现,能准确显示胰腺损伤的部位、程度及并发症,并能初步判断脾静脉损伤的部位、程度。  相似文献   
7.
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CT、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静脉(PV)和肠系膜上静脉(SMV)血栓形成的CT、MRI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PV-SMV血栓形成病例CT和MRI检查资料。结果PV-SMV血栓形成的直接征象CT表现为PV-SMV血管内充盈缺损,PV周围呈轨道样增强;MRI表现为PV和SMV正常流空信号消失;急性、亚急性期血栓T1WI呈等或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静脉期PV-SMV管腔内对比剂充盈缺损。PV-SMV血栓形成的间接征象包括肠腔扩张积液,肠管积血,肠壁增厚,肠黏膜水肿,薄纸样肠壁,缆绳征,肠系膜积液,肠壁积气,腹腔积液,门静脉海绵样变,肝脏异常灌注。结论CT、MRI是诊断PV-SMV血栓形成最有效的影像检查方法,MRI对PV-SMV血栓形成的定位、定量及血栓的分期优于CT。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脑干胶质瘤的MRI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29例脑干胶质瘤的MRI资料,结果,脑干胶质瘤分为:内生型(弥漫型、局限型及延颈型)26例,外生型2例,扩散型1例。结论 脑干胶质瘤MRI有独特性。MRI多方位、多序列成像是脑干毅然质瘤首选检查方法,可为诊断与手术选择、手术入路及术后随访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髓母细胞瘤的MRI诊断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磁共振成像(MRI)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4 6例,全部病例均行MRI检查。结果:髓母细胞瘤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恶性、呕吐及行走不稳。肿瘤位于小脑蚓部4 2例,小脑半球4例。MRI上,病灶在T1WI为低信号者占81% (33/ 4 6 ) ,混杂信号者占19% (13/ 4 6 ) ;T2 WI上为高信号者81% (33/ 4 6 ) ,混杂信号者占19% (13/ 4 6 ) ;Gd DTPA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呈均匀强化者占75 % (34/ 4 6 ) ,不均匀强化者占2 0 % (9/ 4 6 ) ,有5 % (3/ 4 6 )的病灶显示环状强化,瘤周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及伴有不同程度脑积水表现。MRI对髓母细胞瘤检出率、定位及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0 0 %、96 %、90 %。结论:髓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对其诊断、治疗及术后随访等有重要作用,因此髓母细胞瘤的检查应首选MRI。  相似文献   
10.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对腰椎后缘软骨结节(LPMN的认识,着重探讨LPMN对中心椎管、侧隐窝、椎间孔的影响及其伴随改变.方法 回顾分析29例LPMN的CT表现.结果 32个软骨结节,26例单发,3例多发;中心椎管狭窄27个,其中单纯中心椎管狭窄7个,伴一侧侧隐窝狭窄10个,伴一侧侧隐窝及椎间孔同时狭窄2个,伴双侧侧隐窝狭窄8个;单纯一侧椎间孔、侧隐窝同时狭窄5个.椎间盘突出13个,腰椎滑脱3例,双侧小关节半脱位1例,单侧小关节半脱位及黄韧带肥厚或骨化2例.结论 CT不仅能准确反映LPMN对椎管的影响,而且还能明确伴随改变,并能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