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MR弹性成像(MRE)及动态增强成像(DCE-MRI)诊断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EV)的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MRE及DCE-MRI检查的肝硬化患者59例,记录血小板计数(PLT),测量肝弹性值(HS)、脾弹性值(SS)和MR增强视觉分级相关指标;以内镜结果为金标准,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相关指标诊断GEV的价值。结果 PLT、HS、SS及MR增强视觉分级与肝硬化GEV分级具有相关性(rs=-0.317、0.436、0.682、0.703,P均<0.05)。诊断有无GEV时,SS的AUC略高于MR增强视觉分级、HS、PLT (AUC分别为0.880、0.795、0.744、0.635),其中SS与PLT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诊断中重度GEV时,MR增强视觉分级的AUC略高于SS、HS、PLT (AUC分别为0.893、0.816、0.713、0.665),其中MR增强视觉分级与HS、PLT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0.002)。联合SS及MR增强视觉分级,鉴别诊断有无GEV及中重度GEV的敏感度分别为94.16%、96.83%。结论 MRE可有效预测GEV及其严重程度,与DCE-MRI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胰腺导管癌(PDAC)增强CT强化程度与病理的关系,观察其对评估PDAC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PDAC患者,术前均接受胰腺CT平扫及双期(实质期和门静脉期)增强扫描,测量增强CT双期肿瘤与周围胰腺实质的CT值差(实质期和门静脉期CT胰腺-肿瘤)及肿瘤强化后与平扫期CT值差(CT实质期-平扫期和CT门静脉期-平扫期),观察其与肿瘤分化程度及其内纤维间质含量的关系,分析PDAC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实质期CT胰腺-肿瘤与肿瘤分化程度呈中度负相关(P<0.05),余各CT值差与分化呈低度相关(P均<0.05);实质期CT胰腺-肿瘤与肿瘤内纤维间质含量呈负相关(r=-0.51,P<0.05)。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手术切缘状态为PDAC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PDAC实质期CT胰腺-肿瘤与其病理级别及其内纤维间质含量均呈负相关;值差越小,病理级别越低,患者存活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2校正1H-MRS定量分析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脂肪含量(HFC)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应用3.0T1H-MRS定量测量4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HFC,评价HFC与组织学结果及代谢物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不同丙型肝炎基因型之间HFC的差异。结果 1H-MRS测量的丙型肝炎的HFC范围为1%~29%,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0.71,P<0.01);HFC与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r=0.43,P<0.05)、稳态模型β细胞功能(r=0.42,P<0.05)、体重指数(r=0.41,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r=0.38,P<0.05)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r=0.56,P<0.05)均呈正相关;HFC与肝纤维化程度无相关性(r=-0.03,P>0.05)。患者基因型包含1b型23例,2a型14例,混合型6例,不同丙型肝炎基因型之间HF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P>0.05)。结论 1H-MRS可准确定量分析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HFC,适合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胰腺肿瘤与周围胰腺实质CT值差预测肿瘤分化及患者预后生存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为胰腺导管腺癌的患者150例,测量增强后肿瘤与周围胰腺实质的CT值差(CT胰腺-肿瘤)及肿瘤强化后与平扫期的CT值差(CT实质期-平扫期及CT门脉期-平扫期),将各CT值差与病理分化作对照分析,采用Cox 比例风险模型获得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胰腺实质期CT胰腺-肿瘤与病理分化具有显著负相关性(r =-0.673,P <0.001),胰腺实质期CT胰腺-肿瘤与肿瘤内纤维间质含量具有显著负相关性(r =-0.513,P<0.001),是胰腺癌预后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1.682, 95%可信区间:1.117,2.534,P =0.013)。结论 胰腺实质期CT胰腺-肿瘤可反映病理分级,CT值差越大,恶性程度越高,其内纤维间质含量少,患者存活的时间越短,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成像对胎盘植入深度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研究回顾性分析44例怀疑胎盘植入的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特点,试探讨MRI在评价是否存在胎盘植入及其具体植入深度中的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照组:10例超声怀疑胎儿发育异常的孕妇,年龄23~42岁,平均31岁;孕龄16周+2~39周+1,平均31.2周。病例组:44例临床或超声怀疑胎盘植入的住院患者,年龄19~41岁,平均29.2岁,孕龄10周+4~40周+1,平均28.5周。既往有剖宫产史16例(2例为2次剖宫产术后),既往人流术32例。本次产后患者6例(阴式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MR-DWI)多b值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分子成像技术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乙酰唑胺作为水通道蛋白抑制剂,将对照组及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分别于乙酰唑胺静脉注射抑制前后进行常规MRI及DWI扫描.DWI扫描多b值包括0~4 500 s/mm2共18个不同b值,先按照常规方法获得“标准”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然后再分别以200、1 500作为界值将其分为低、中和高b值.以病理学肝纤维化分期将大鼠分为S0、S1、S2、S3、S4期,比较低、中、高b值下,不同纤维化分期大鼠肝脏ADC值,并观察同一分期大鼠乙酰唑胺抑制前后,肝脏组织细胞膜上AQP表达量和活性变化情况.结果:“标准”ADC值在各分期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在肝纤维化早期,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进展,肝脏组织细胞膜上AQP1表达相应增加.乙酰唑胺抑制前,在高b值下,S0期ADC值显著低于S3、S4期(P<0.05),其余各组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乙酰唑胺抑制后,高b ADC值比较,S0与S1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S0与其他各期比较、S1与S2、S1与S3/S4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各组内乙酰唑胺抑制前后自身比较,SO、S1期抑制率分别为15.5%、16.0%,S2期抑制不明显1.9%,S3+S4期为11.7%.结论:初步实验表明,常规方法获得“标准”ADC值并不能发现肝脏纤维化早期病变,也不能有效对其分期.磁共振DWI多b值扫描,主要是高b值下ADC值变化与肝脏细胞膜上AQP表达相关,该技术可以用于评价早期肝纤维化和对肝脏纤维化分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b值下门静脉灌注量降低对肝脏ADC值的影响。方法对25名健康志愿者分别在静息状态和标准运动后(有效减少门静脉灌注量)采用相位对比法定量测量门静脉灌注量,比较b值不断递增时(b为0、250、500、750、1000s/mm2)门静脉灌注量降低对肝右前叶、右后叶ADC值的影响。结果门静脉灌注量在运动后均显著下降,平均下降比例为43.31%。b=500、750、1000s/mm2时,肝右后、右前叶运动前、后ADC值的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b=250s/mm2时,肝右后、右前叶ADC值的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此时门静脉灌注量的改变量与肝右后、右前叶ADC值的变化量无确切相关性(r=0.16,P=0.45;r=0.16,P=0.46)。结论选择较大b值(b≥500s/mm2)可有效减小门静脉灌注量对肝脏ADC值的影响,以获得稳定、优化的ADC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回波同反相位(IP-OP)减影法及T2校正1H-MRS定量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脂肪含量(LFC)的可行性。方法:对42例临床怀疑脂肪肝的患者行3D T1WI IP-OP成像结合减影技术及1H-MRS检查。选取5名患者行多次回波PRESS序列以测量水、脂的T2值。采用非参数Spearman分析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评价两种影像方法定量分析脂肪肝的能力。结果:1H-MRS各峰值采用T2进行校正(T2水=33.1 ms,T2亚甲基=64.2 ms)。IP-OP减影法、1H-MRS对脂肪肝定性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9.2%、100%及91.2%、100%。IP-OP减影法及1H-MRS测得的脂肪含量与病理结果均呈显著的相关性(r=0.80,0.92;P<0.01)。1H-MRS可有效区分无脂肪肝与轻度脂肪肝(Z=-2.97,P<0.01)、轻度与中度脂肪肝(Z=-3.72,P<0.01)、中度与重度脂肪肝(Z=-3.25,P<0.01),IP-OP减影法可有效区分无脂肪肝与轻度脂肪肝(Z=-2.54,P<0.01)、轻度与中度脂肪肝(Z=-3.72,P<0.01),不能区分中度与重度脂肪肝(Z=-1.77,P=0.08)。1H-MRS、IP-OP减影法测得的LFC均低于病理结果(除无脂肪肝组外,Z≤-2.21,P<0.05)。结论:IP-OP减影法可简单快速的诊断脂肪肝程度,1H-MRS对脂肪肝的定量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在体1.5T氢质子波谱鉴别慢性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正常胰腺、慢性肿块型胰腺炎(CMFP)与胰腺癌(PC) 的在体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表现,评价应用在体1H-MRS鉴别CMFP与PC的可行性.方法 经手术病理和穿刺活检或随访证实的胰腺病变患者28例,分为CMFP组(n=7)和PC组(n=21);以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1.5T磁共振单体素PRESS序列采集胰腺病变患者肿块实质部分和正常对照组的胰腺头部波谱,测量1.80~4.10 ppm之间所有物质的峰面积与脂肪(0.90~1.80 ppm)峰面积的比值(P[1.80~4.10 ppm]/P[0.90~1.80 ppm]),并比较三组间该比值的变化.结果 在体1H-MRS显示CMFP组脂肪相对含量较PC组显著减少,但CMFP组和PC组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脂肪相对含量.CMFP、PC和正常胰腺P[1.80~4.10 ppm]/P[0.90~1.80 ppm]均值分别为2.52±1.42、0.72±0.70、0.35±0.28,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FP、PC与正常胰腺间1H-MRS有显著差异;1H-MRS对于鉴别CMFP和PC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儿童肝脏门静脉血流灌注对MR表观弥散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门静脉血流量变化对正常儿童肝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影响.方法 对15名健康儿童,在空腹及餐后60 min时,用1.5T磁共振扫描仪重复进行肝脏扫描,对扫描后处理得到的肝右前叶及右后叶的ADC图进行ROI分析.对受试儿童在空腹状态及餐后的门静脉流量值及其在不同b值下空腹状态、餐后的肝脏各相应ROI平均ADC值,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餐后门静脉血流量显著增加,平均增加102.27%.b=750 s/mm2时,空腹状态、餐后肝右叶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250 s/mm2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500 s/mm2 时,空腹状态、餐后肝右后叶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右前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选择较高b值有可能减轻血流灌注对儿童肝脏ADC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