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78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脾动脉起始部真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脾动脉起始部真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996年1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7例病人,经彩色超声、CT和血管造影检查证实脾动脉起始部真性动脉瘤;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动脉瘤切除,5例行脾动脉血管重建,2例同时行脾脏切除。结果:手术后10—14d治愈出院。随访1—9年,1例人工血管转流术后2年死于急性心肌梗塞,余6例均健康生活。无复发。结论:脾动脉起始部真性动脉瘤切除、脾动脉重建是—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因下肢缺血性疾病截肢17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1999年3月至2006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76例及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100例因下肢急慢性缺血性疾病而截肢的病人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学的发展,急救医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特别是外伤、重症以及大手术后的患者,如果能在ICU 室进行一段重症监护,可以大大地提高其生存率。这方面国外发展很快;我国这方面的工作正在起步。为适应ICU 室治疗的需要,现将有关ICUI 的问题介绍如下:一、ICU 的概念、发展史以及急救医学所谓ICU 是intensive care unit 的简略语,就是在生命最危急的关头,采取严密的监视,使用先进的医疗技术,进行集中治疗。日本人也把它称之为集中治疗。为达此目的,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严密的医疗体制;②一整套的监视器械;③高超的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4.
腹部外科术后所致ARDS诊治体会:附23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5.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粘膜肿瘤相关抗原的表达以及癌旁粘膜粘液性质的变化。结果显示:T抗原在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癌近侧端10cm处粘膜的表达,但与癌远侧端5cm处粘膜的T抗原表达则无明显差异。在距直肠癌远端5cm及近端10cm处粘膜唾液酸粘蛋白反应分别为45%(9/20)和20%(4/20),癌旁远侧端5cm处粘膜T抗原与唾液酸粘蛋白均呈阳性反应者为40%(8/20),均呈阴性者为30%(6/20),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在癌旁近侧端10cm处两者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表明,直肠癌旁粘膜肿瘤相关抗原的异常表达及其分泌的粘液性质的改变可能提示癌旁粘膜存在某种程度的恶性潜势。  相似文献   
6.
移植静脉的重塑与再狭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管再狭窄是影响PTCA和静脉移植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 ,既往认为血管再狭窄是由于血管平滑肌迁移至内膜 ,增殖和分泌细胞外基质造成的。最近实验研究表明血管非适应性重塑是造成血管狭窄的主要原因 ,包括早期血管壁细胞如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表型改变 ,通过增殖与凋亡参与损伤修复及合成分泌细胞外基质与胶原机化与重排共同参与血管重塑。血管再狭窄不是单纯孤立的内膜、中膜及外膜变化的结果 ,而是血管壁构成在修复损伤过程中重塑的结果 ,而适应性重塑血管代偿性扩张不形成再狭窄  相似文献   
7.
旁路转流术是治疗冠状动脉及周围动脉缺血的重要方法之一。迄今,自体静脉仍是应用最多,疗效最佳的移植材料。静脉移植于动脉后,常出现狭窄,甚至闭塞,导致手术失败。据文献报道,静脉移植术后早期(移植后30d内)静脉阻塞率达5%-26%;在晚期(移植后2年以上),下肢动脉重建后的5年累积阻塞率高达40%。其通畅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迄今,对自体静脉移植管腔再狭窄认识尚不完全,其发生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同源盒gax基因在破裂腹主动脉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破裂腹主动脉瘤体14个,破口位于前壁者4个,后壁者10个,正常腹主动脉组织(自愿捐肾者3人)3块.即刻切取破缘或正常血管组织冻存,分别将其设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印迹杂交(Western blot)检测二组组织中gax的表达.结果gax基因的mRNA与蛋白表达态:在A组分别是(144.9±38.7)与(75.8±12.3);在B组中分别是(99.4±30.7)与(46.8±18.7),组间比较P<0.05.结论同源盒gax基因可能是参与腹主动脉瘤病理演变后期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近10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腹主动脉瘤(AAA)病人的流行病学特点,为研究近10年AAA流行病学变化趋势,以及为AAA的进一步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自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1246例AAA病人的病案资料,回顾性分析包括病人年龄、性别、就诊时间、就诊科室、首发症状、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式选择等信息,分析近10年AAA流行病学变化特点。结果 入院病人平均年龄为(66.9±10.5)岁,男女占比约为4∶1。男性AAA病人以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为主,女性以血脂升高为主。AAA病人的主要合并症为3级高血压(41.9%)、冠心病(31.1%)和合并髂动脉瘤(25.8%)。男性AAA合并髂动脉瘤比率明显高于女性(27.8% vs.17.8%,P<0.01)。72.7%的AAA病人首诊原因为体检发现,其次是AAA破裂(18.7%)。AAA病人急诊与门诊就诊例数呈逐年升高态势,急诊与门诊就诊占比约为2∶3。65~69岁为现阶段住院病人主要年龄段。各年份男性占比约为80%,年龄段65~69岁为男性占比可达近90%。各年份腔内修复术(EVAR)是AAA的主要治疗方式,行EVAR治疗病人的例数和比例总体趋势逐年增加,行EVAR治疗的占比随病人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大。近10年AAA病人的病死率呈降低趋势,2015年后病死率总体维持在2%~3%,以男性为主,年龄段70~74岁的病死率最高为5.8%。AAA病人平均住院(17.0±16.4)d,平均住院费用为(11.3±10.7)万元。结论 近10年AAA住院病人有逐年增高趋势,主要患病人群为年龄>60岁男性,男女临床特点有较大差异。采用EVAR治疗的占比逐年增加。对于老年AAA人群,尤其是年龄段65~69岁男性AAA病人,在AAA的防治过程中应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脾动脉头端真性动脉瘤的切除方法以及血管重建方法,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1月—2013年6月作者收治的11例资料,均经彩色超声、CT和血管造影检查证实脾动脉头端真性动脉瘤。肝动脉脾脏动脉远端自体静脉移植1例;肾下主动脉—脾动脉人工血管转流7例;动脉瘤、脾脏切除2例,多发动脉瘤切除、脾动脉结扎、脾切除1例。结果手术后10~14天治愈出院,随访1~14年,9例存活,2例死亡,其中1例主脾转流后2年死于急性心肌梗死,1例动脉瘤切除、脾切除后5年死于急性脑出血。7例主脾转流中,1例术后2年吻合口逐渐狭窄,术后6年完全闭塞,但一直无脾脏梗死,脾脏供血由胃短血管及其侧枝提供;余6例主脾转流和1例自体血管移植者未见吻合口狭窄或假性动脉瘤。结论脾动脉头端真性动脉瘤切除、脾动脉血管重建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