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瘤样钙质沉着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提高本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肿瘤样钙质沉着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6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6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附近无痛性肿块,多发肿块2例,单发肿块4例.主要X线表现为关节周围团块状软组织钙化.MRI表现:T1WI上呈结节状不均匀低信号,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X线和MRI均显示邻近关节结构正常.结论:肿瘤样钙质沉着症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为不侵及关节的软组织内多发钙化性肿块,平片和MRI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病例例1,女,16岁.左臀部多发软组织包块10年,曾于外院手术治疗,术后复发.体检:左髋及左臀部巨大硬性包块,表面结节感,固定,局部皮肤溃破流出白垩样内容物,左髋关节功能基本正常.实验室检查:血钙正常,血磷升高.X线表现:左侧髋关节旁及臀部软组织内钙化性肿块,钙化融合呈菜花状,邻近骨骼、关节未受侵犯(图1),诊断为左髋、臀部肿瘤样钙质沉着症可能.  相似文献   
3.
马蹄肾是临床上较少见的肾脏先天畸形,发病率为1/500-1/1000,临床常因无症状而不易发现,影像检查也易漏诊或误诊。现回顾性分析15例马蹄肾的影像学检查资料(KUB、IVP、USG、CT、MRI)并复习文献,对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及诊断价值加以讨论,以期提高马蹄。肾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孙阳  桑玲 《新疆医学》2014,(6):68-70
人工流产严重威胁女性生殖健康,重复人工流产直接增加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1].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人工流产后立即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以避免重复人工流产[2].本文观察180例患者人工流产术后口服短效避孕药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 T三维重建(3D )在腹部寄生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腹部寄生胎患者的临床及C T影像资料,15例均行64层螺旋C T平扫及三维重建。结果15例中,女性9例,男性6例,年龄1个月10天~60岁。肿块位于腹膜后8例,腹腔内7例。C T 横断面表现为混杂密度肿块,境界清楚,内见轴骨系统、脂肪密度、软组织密度等结构,邻近组织脏器受压、移位,肠管积气。冠状面及矢状面最大密度投影(M IP )清晰显示肿块内脊椎骨、四肢骨及肋骨等骨性结构,容积再现(V R )完整显示寄生胎内骨性结构全貌。结论64层螺旋C T 平扫及三维重建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能为临床医师提供直观、真实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可作为腹部寄生胎患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孤立型脾脏单发淋巴管瘤的CT影像特点与病理类型间的关系,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型脾脏单发淋巴管瘤1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CT影像及病理资料,CT平扫10例,增强扫描9例.结果 本组10例中,男4例,女6例,年龄32~79岁,平均53.4岁,其中8例无任何临床症状,由B超体检发现,仅2例有与脾脏增大相关的轻微临床症状.10例均为单发,共10个病灶,直径3.2 ~6.6 cm,CT平扫所有病灶均为囊性低密度灶,境界清楚8例,不清楚2例,其中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内见粗细不均分隔的病灶有6例,增强后病灶囊壁较薄,囊壁及分隔轻~中度强化,囊内容物除分隔外均无强化,病理均诊断为海绵状淋巴管瘤,另外4例形态规则呈类圆形、密度均匀、内无分隔的病灶,增强后病灶囊壁较薄,囊壁轻~中度强化,囊内容物密度均匀、均无强化,病理均诊断为囊状淋巴管瘤.10例中误诊为脾脏囊肿1例.结论 孤立型脾脏单发淋巴管瘤少见,成年人发病率明显高于儿童,患者临床上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病程较长,进展缓慢,其CT影像特点与病理类型有关,海绵状淋巴管瘤CT平扫病灶形态多不规则,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内见粗细不均的分隔,增强后囊壁及分隔轻~中度强化,囊内容物除分隔外无强化;囊状淋巴管瘤CT平扫病灶形态较规则,呈类圆形,密度均匀,内无分隔,增强后病灶囊壁较薄,囊壁轻~中度强化,囊内容物无强化、密度均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内型隐睾精原细胞瘤的MSCT影像表现特点,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腹腔内型隐睾精原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15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5例全部为男性,发病年龄19~38岁,平均29岁。肿块均位于盆腔内,呈囊实性改变,境界清楚,密度不均,实性成份位于肿块边缘,中央见不规则的低密度坏死区,内均见条状分隔,所有肿块内均未见脂肪和钙化。增强后均呈不均匀强化,肿块边缘实性成分轻度强化,中央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区无强化,11例于动脉期可见增粗扭曲的睾丸动脉供血,静脉期9例可见增粗扭曲的睾丸静脉引流。同侧阴囊内睾丸缺如,右侧12例,左侧3例。CT分期均与手术病理符合。结论:腹腔内型隐睾精原细胞瘤少见,临床症状隐蔽,当临床遇到年轻男性患者,发现下腹部肿块,应仔细检查双侧阴囊内睾丸是否缺如,警惕腹腔内型隐睾精原细胞瘤的可能性,CT增强见到增粗睾丸动脉和(或)引流静脉则可确诊,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对腹腔内型精原细胞瘤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4岁,右足背外侧肿块伴发痒12年,双足内翻加重4年,9年前及6年前曾于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病理结果不明,术后昀复发,病原菌变加重,肿块逐渐增大,近4年进展明显,体检:右足外踝可触及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样包块,质硬,有轻压痛,局部皮肤无破溃,双足内翻畸形,左足内翻较轻,右足内翻较重,行走受限,末稍血液循环及感觉无异常,各项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9.
为了克服奖金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充分体现工作中的多劳多得,按照每人每月所得分值获取奖金. 1分值设立 根据护理排班表,每日积分为十分制记分法.每个护理人员积分值分为班次分、职称分和工作量分.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MFH)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BMFH 13例,9例行CT检查,其中行增强扫描3例;6例行MRI检查,其中行增强扫描2例;2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分析原发性BMFH的CT和MRI表现,并与组织病理学表现相对照。结果:13例中,长骨骨端11例,长骨骨干1例,髂骨1例。骨质表现为溶骨性破坏,其中6例病灶边缘有轻度骨硬化,7例骨质破坏区间夹杂粗细不等的骨嵴,骨膜反应1例;MRI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T2WI混杂高信号。13例均见超过骨破坏范围的软组织肿块,钙化1例;T1WI表现为等或等低信号,T2WI为等高或混杂高信号。CT、MRI增强扫描病变不均匀强化。结论:原发性BMFH的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能较好地反映病变的病理特点,对术前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