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4层螺旋CT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三联检查显示急性胸痛患者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病变的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0例患者进行64层MSCT回顾性心电门控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联合检查。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及容积再现(VR)多种重组技术显示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评价成像质量能否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结果平均扫描时间(8.5±1.0)s,总对比剂用量100ml。肺动脉和主动脉增强后CT值均≥200HU者占95.7%(67/70);冠状动脉显影图像质量优的节段占85.8%(720/839),图像质量良的节段占8.6%(72/839),图像质量差的节段占5.6%(47/839)。共检出冠状动脉狭窄≥50%者20例,肺动脉栓塞2例,主动脉夹层2例。结论64层MSCT三联检查能够在8s左右1次扫描完成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检查,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设计了一种心脏冠脉狭窄程度的客观评估方法,并自行开发了工具软件对图像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和计算。此后,本文采用该方法对四组心脏动态体模冠脉狭窄成像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对该客观评估方法各方面的特性进行了检验和评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文旨在以右侧冠状动脉为观察点,评估在前瞻性冠状动脉CT成像的基础上使用运动伪影的校正技术SSF的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宣武医院2014年 3月至4月29例心率60~80/min的可疑冠心病病人,采用GE宝石能谱CT行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扫描,选择图像质量最佳的时相采用SSF技术对其进行运 动校正处理.按照美国心脏学会15段分法将右侧冠状动脉分为4段,再将每段分为近、中、远三小段,由两名高年资医师按采用5分制评分法对前瞻性CCTA 扫描的原 始图像及校正后的图像进行量化评分.采用配对秩和检验方法进行逐小段及总体分析,比较校正前后图像质量评分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共采集到27名患者318小 段评分信息.采用SSF校正后经经统计学分析,各小段图像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第2段有显著改善,其近段:Z=-3.377P=0.001;中段:Z=-3.500P=0. 000;远段:Z=2.579P=0.000.总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Z=9.508P =0.000.结论 SSF技术能很好的消除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成像的右侧冠状动脉运动 伪影.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北京市三级医院CT使用现状。对象与方法调查北京42家三级医院的CT设备及应用状况,内容包括CT的品牌、型号、数量,成像要求,影像要求,胶片观察要求和辐射剂量。结果所检查的医院CT扫描操作整体情况较好,但在检查方式、成像质量、剂量控制和胶片使用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结论北京市三级医院CT整体使用状况较合理,但仍需加强监控,持续改进影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 64层螺旋CT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提高,使无创性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日臻成熟和完善,并逐渐被临床认可。影响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主要因素包括扫描时被检查者的心率、心律、呼吸运动伪影及冠状动脉管壁的钙化、右心房高密度对比剂等。对于检查过程中因心率异常造成的错层伪影及运动伪影,常用的解决方法是使用心电编辑软件。国内外近年有各种研究证实,心电编辑功能能够提高心率异常患者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心电编辑的方法消除或降低心率异常及屏气不良对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噪声的低电流扫描联合低电压技术对冠状动脉CTA(CCTA)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因疑似冠心病而接受CCTA的156例患者,其中常规电压组103例,采用基于噪声的低电流扫描,管电压120 kV;低电压组 53例,低电流扫描同时联合低电压技术,管电压100 kV。比较两组图像质量评分、CT值、噪声、SNR、CNR值及有效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低电压组图像质量评分、CT值、噪声、SNR和CNR值均大于常规电压组(P均<0.05);两组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噪声的低电流扫描联合低电压技术可实现个性化低剂量扫描,同时提高CCTA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辅助检测对检出乳腺X线片中成簇微钙化灶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CAD)对检出乳腺X线钼靶摄影片中成簇微钙化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2例乳腺X线钼靶片上疑有簇状钙化灶患者和13例正常对照者的140张乳腺钼靶X线片,经专业扫描仪数字化处理后,应用CAD软件标记其中的微钙化灶,由6位放射科医师分别单独阅片,再结合CAD阅片,结果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法进行分析。结果:6位放射科医师结合CAD阅片后,评价效果均优于未结合CAD时,其中3位低年资医师(有1年临床经验)和1位中年资医师(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两次评价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AD有助于提高乳腺X线片中成簇微钙化灶的检出率,尤其对缺少诊断经验医师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脑容积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与头颈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联合应用在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或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 artery,MCA)狭窄与闭塞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名健康人及17例患者(ICA狭窄11例、MCA狭窄6例)行CT平扫、CTP和CTA检查,分析灌注延迟表现与病变动脉及其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17例患者8例CT平扫未见异常,9例有腔隙性脑梗死和(或)陈旧脑梗死.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和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图灌注延迟表现分为3型:Ⅰ型病变仅累及MCA区,Ⅱ型病变仅累及分水岭区,Ⅲ型病变累及MCA和分水岭区.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Ⅲ型7例,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Ⅰ型4例.64排CT可同时获得容积CTP和颅底动脉环动态CTA,其动态CTA图像质量与常规CTA近似.结论MTT、TTP能够敏感显示灌注损伤,对ICA或MCA重度狭窄或闭塞诊断、治疗及脑梗死发病机制研究有重要价值.64排CT可得到包括基底节在内的上下8个层面的图像,可以更多地显示16层以下螺旋CT显示不到的病变,如脑干、小脑的梗死等.CTP联合CTA能够早期诊断脑梗死,并同时从功能和形态学上综合分析脑缺血的程度和原因,获得更详细的信息,为临床医师尽早进行合理治疗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纸质打印片及干式激光打印胶片对于数字化胸片上孤立性肺结节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LOCUS纸质打印机及KONICA DRYPRO 752干式激光打印机打印数字化正位胸片。由4位(具有3年工作经验和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医师各2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于50例正位胸片进行读片。读片分两次进行,两次读片间隔三周。每次读片分别采用其中的一种打印形式进行读片。读片结果采用LABMR软件进行ROC分析,绘制ROC曲线。结果采用两种方式读片时,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干式激光打印胶片图像诊断结果与纸质打印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干式激光打印胶片诊断准确率与纸质打印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小动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螺旋CT肺动脉造影(spiral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诊断犬肺小动脉血栓栓子(直径2.5-3.5mm)的应用价值。方法:23条实验犬行CTPA空白对照后,制成犬自体血块肺动脉栓塞模型,先后行CTPA与X线肺动脉造影(X-ray pulmonary angiography,XPA)检查,由2名医生在工作站上分析所获图像,并与犬肺病理解剖结果对照,评价CTPA与XPA对肺动脉血栓栓塞的诊断价值。结果:22条犬完成实验全过程,病理解剖发现肺动脉内栓子110个,与人工注入栓子数目相符,均位于肺动脉的段或亚段水平,其中107个位于扫描野内。CTPA发现栓子90个,诊断肺动脉内小血栓栓子的敏感度为84.1%,阳性预测值为93.8%;XPA发现栓子82个,敏感度为76.6%,阳性预测值为94.3%。结论:CTPA对实验性肺小动脉血栓栓子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