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6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肝癌(HCC)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作用,着重研究对肝动脉化疗栓塞的价值。方法 对54例HCC患者先行MSCT检查,分别观察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肝静脉期肿瘤及其并发症的影像表现;其中12例行CTA检查,42例应用MIP或MPR观察腹腔动脉的解剖和走行,根据影像表现拟订治疗方案。结果 54 例患者MSCT发现HCC病灶225个,门静脉瘤栓10例,动静脉瘘14例。MSCT对肿瘤数目、门静脉瘤栓显示率与 DSA无显著差异 (P>0.05)。CTA对于显示腹腔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三维结构优于后前位 DSA,观察与腹主动脉夹角较 DSA更方便。MSCT发现肝动脉起源变异5例,与DSA完全符合。结论 MSCT对于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应用立体-平面-立体思维方式教学,明显提高了学生对二维空间分布影像去还原想象三维空间分布被照体(人体)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一套影像诊断方法,形成自己的一套以影像诊断为主架构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SA下捕捞体内断裂静脉港导管技术要点、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静脉港体内导管断裂11例,采用DSA下经右侧股静脉介入法,使用不同规格的抓捕器及导管配合捕捞断裂导管。结果 11例静脉港体内断裂导管均成功经右侧股静脉取出,手术成功率100%。DSA下断裂导管取出耗时18~110 min,平均53.45 min,介入术中、术后未出现介入操作相关并发症。结论 DSA下经右侧经股静脉能及时捕捞断裂导管,快速解除断裂导管可能引发的严重并发症,创伤小,安全性高,避免了手术取出的创伤。  相似文献   
4.
5.
神经阻滞和神经破坏仍然是癌痛药物三阶梯治疗的有效补充手段,它是晚期癌性疼痛治疗的“第四阶梯”.腹腔神经丛的交感神经主司上腹部脏器的感觉传导,阻滞或破坏这些交感神经纤维后对躯体感觉、运动和内脏消化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对152例顽固性上腹部晚期癌症疼痛患者在X线引导下穿刺,注射无水乙醇行腹腔神经丛破坏术(neurolytic celiac plexus block,NCPB)镇痛,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腺棘细胞癌的X线表现并与肺鳞癌、肺腺癌进行比较。方法:报告的50例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全部有胸部正侧位平片,男43例,女7例,年龄35~68岁(平均55.7岁)。结果:作者根据X线表现将其分为二型:(1)周围型(包括肺段型)37例,肿块直径多大于3cm(79.4%)。(2)中心型13例,其中1例为气管肿瘤,以肺门肿块及肺不张为主要表现。结论:肺腺棘细胞癌以周围型多见,其X线表现介于周围型肺鳞癌和肺腺癌之间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7.
青年性乳腺癌CR钼靶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钼靶CR摄影在青年性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35岁以下经病理证实的青年乳腺癌的X线表现。结果浸润性小叶癌26例,浸润性导管癌24例。肿块影13例,单纯钙化7例,结构扭曲5例,片状阴影16例,片状阴影伴钙化4例,肿块伴钙化5例,晕环征6例。结论钼靶CR摄影仍然是青年性乳腺癌最佳和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比剂对肝癌介入患者全血黏度的影响。方法肝癌病人53例,随机分为76%复方泛影葡胺组(30例)和碘普罗胺组(23例),分别做体内、体外实验。体内检查在肝动脉造影前、后分别常规采取空腹血标本送检测全血黏度;体外常规采取空腹血标本分成2份,1份加入按体重比例计算的对比剂;1份对照标本,同时送检测全血黏度。结果体内实验:2种对比剂动脉造影术后全血低中高切黏度指标下降,泛影葡胺组下降明显(P<0.05);体外实验:2种对比剂加入静脉血标本后,全血低中高切黏度指标均下降,复方泛影葡胺对高切血黏度影响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血液黏度正常、增高的肝癌患者或伴有肝硬化、门静脉瘤栓形成的病人可以安全应用此2种对比剂;对于血液黏度降低或伴有出血倾向的病人应尽量减少对比剂剂量,建议应用非离子型对比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兔肝转移瘤模型血供来源及其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结构的关系.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40只,于脾脏种植VX2肿瘤细胞悬液1ml,浓度1×107/ml.瘤株接种后第14天作CT灌注扫描,第15天作DSA造影,分别观察肝转移瘤数目及大小,测定CT灌注成像转移瘤中心区域、转移瘤边缘及瘤周正常肝组织血流量(BF)、血容量(BV)、肝动脉供血分数(HAF),计算肝动脉灌注量(HAP)和门静脉灌注量(PVP);镜下观察转移瘤病理切片.结果 38只兔完成CT灌注扫描、DSA.CT发现6只兔有1个肝转移瘤,32只兔有多发肝转移瘤,大小为1.2~2.1 cm,以环形强化为主要特征;DSA显示1只兔有1个肝转移瘤,37只兔有多发肝转移瘤,大小为0.9~2.3 cm,以环形染色为主要特征.18只兔(47.37%)经DSA发现的肝转移瘤数明显多于CT,DSA发现而CT未发现的肝转移瘤大小为0.9~1.3 cm.DSA和CT分别显示37只兔(97.37%)和32只兔(84.21%)有多发肝转移瘤(P<0.01).CT灌注扫描显示肝转移瘤边缘及中心区域BV值及BF值高于瘤周正常肝组织,转移瘤边缘高于中心区域(P<0.01);转移瘤边缘HAP值高于瘤周正常肝组织,PVP值低于瘤周正常肝组织(P<0.01).低倍镜下病理观察显示转移瘤中心为坏死组织和少量瘤细胞,坏死细胞排列松散,呈嗜碱性红染;外周为浓染的肿瘤细胞、结缔组织及炎性细胞,与正常组织边界欠清,可见丰富的新生毛细血管;10×40倍镜下观察转移瘤中心坏死区为大量无核的坏死细胞,少量瘤细胞无胞质,仅可见浓染细胞核;外周为生长活跃的瘤细胞,形态不规则,胞核大而深染,胞质量少,可见丰富血窦.结论 DSA检出较小肝转移瘤优于CT,肝转移瘤主要供血来源于肝动脉,肝转移瘤中心区域主要为坏死组织和少量瘤细胞,外周主要为生长活跃的瘤细胞和丰富的新生毛细血管,如此病理结构决定了肝转移瘤CT增强扫描以环形强化为主要特征,DSA以环形染色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DSA、CT和经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灌注CT成像对肝转移瘤的血液供应显示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原发病灶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肝转移瘤患者资料,均进行了CT平扫、多期CT增强扫描、选择性腹腔动脉和超选择性肝固有动脉DSA检查,其中,56例还经肠系膜上动脉插管行肠系膜上动脉的门静脉灌注CT成像(P(1TAP)检查,计算转移瘤中心区域、肿瘤边缘、门静脉和正常肝实质的时间-密度曲线(TDC)灰度密度(K值),观察肝转移瘤血液供应来源.DSA图像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定量分析,CT图像用去卷积灌注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DSA表现:肝固有动脉造影TDC显示肿瘤中心K值峰值平均为(67±12)%,肿瘤边缘K值峰值平均为(76±15)%,正常肝实质K值峰值平均为(51±10)%.腹腔动脉造影TDC显示,肿瘤中心及肿瘤边缘K值表现为快速上升,然后为缓慢上升的平台,而正常肝实质则呈现持续缓慢上升的态势.PCTAP扫描表现:肿瘤在30 s的时间内,密度变化几乎呈直线,无增强表现.结论 肝动脉是肝转移瘤的主要血液供应来源,门静脉几乎不参与肝转移瘤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