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琦  文建忠  杨小敏  熊振凯 《江西医药》2008,43(12):1376-1378
目的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与异丙酚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全麻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Sev组和Pro组。Sev组采用循环回路诱导,在静脉注射2μg/㎏芬太尼1min后,再将准备好的呼吸回路上的面罩放在病人面前,保持密闭,让病人做深呼吸,吸入7%的七氟醚。Pro组则先静脉注射2μg/㎏芬太尼,1min后以30~40s速度静脉注射2.5㎎/㎏异丙酚。观察患者入室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为基础值。记录从诱导开始至意识消失所需时间(T1)、插管即刻BPS、DBP、HR、停止麻醉用药至苏醒拔管所需时间(T2)和术后24h躁动、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Pro组患者的意识消失时间较Sev组显著缩短(P<001);2组患者插管即刻BPS、DBP、HR之间比较及与入室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停止麻醉用药至苏醒拔管所需时间、术后24h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二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具有麻醉诱导迅速、麻醉维持平稳、苏醒快速完全等临床特点,是一种较为安全和理想的吸入麻醉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氯诺昔康用于食管癌术后镇痛对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 根据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给药方式不同,将24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组(氯诺昔康组,n=12):氯诺昔康40 mg 氟哌利多5 mg;M组(吗啡组,n=12):吗啡40 mg 氟哌利多5 mg.观察患者术后4、24、48 h镇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测定外周静脉血IL-2、IL-6、IL-10及TNF-α在诱导前(T1)、术毕(T2)、术后24 h(T3)及术后48 h(T4)的表达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 评分、两组患者诱导前血浆中IL-2、IL-6、IL-10、TNF-α之间比较及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TNF-α与诱导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M组IL-2在术后各时间点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5);IL-6、IL-10在术后各时间点较术前则有显著升高(P<0.05);L组IL-2在术后各时间点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5);IL-6、IL-10在术后T2、T3时间点较术前有显著升高(P<0.05);L组较M组IL-10在T4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 氯诺昔康用于食管癌术后镇痛疗效与吗啡相当,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优于吗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用于食管癌术后镇痛对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根据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给药方式不同,将24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组(氯诺昔康组,n=12):氯诺昔康40 mg+氟哌利多5 mg;M组(吗啡组,n=12):吗啡40 mg+氟哌  相似文献   
4.
病人,男,18岁.入伍2个月.约半小时前进行跪姿投弹训练,向后引弹时身体后仰,左脚前伸.弹体用力投出瞬间,左脚没有及时收回,突感左下肢疼痛剧烈,不能自主活动,遂来就诊.检查:发育正常,营养良好,面色苍白.心肺腹部未见异常.左大腿下1/3处肿胀,呈短缩畸形.触及骨折端,听诊骨擦音阳性.X线检查示:左股骨下1/3处短斜行骨折.入院1周局部肿胀减轻后,给予切开复位,加压钢板螺钉内固定术.18个月后行内固定取出术,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5.
颈丛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具有操作简单、效果可靠、对全身影响小等优点,但其可引起心血管副作用,我们在颈丛神经阻滞局麻液中加入小剂量艾司洛尔和芬太尼可明显降低其对血压、心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王琦  文建忠  杨小敏 《江西医药》2007,42(10):869-871
目的 观察治疗剂量高乌甲素加入颈丛神经阻滞局麻液中对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采用一针法C4双侧颈浅和病侧颈深丛阻滞.3组颈丛阻滞药液均为1%利多卡因加0.25%罗派卡因混合液,总量30ml.L组(高乌甲素组)在颈丛阻滞液中加入高乌甲素8mg;F(芬太尼组)组在颈丛阻滞液中加入芬太尼0.1mg;C组(对照组)颈丛阻滞液中不加其它药物.观察患者入室时、阻滞后5、10、15 min、肿瘤摘除即刻和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 L组:HR在颈丛阻滞后5min和SBP、DBP、HR在颈丛阻滞后10、15 min及DBP、HR在肿瘤摘除时较阻滞前有明显升高(P<0.05和P<0.01).F组:SBP、DBP、HR在颈丛阻滞后5、10、15 min和HR在肿瘤摘除时较阻滞前有明显升高(P<0.05和P<0.01).C组:SBP、DBP、HR在阻滞后各时间点均较阻滞前有明显升高(P<0.05和P<0.01).组间比较:L组SBP在肿瘤摘除即刻、手术结束时和DBP、HR在手术结束时比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P<0.05);F组SBP、DBP、HR在手术结束时比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P<0.05).结论 治疗剂量高乌甲素加入颈丛阻滞液中能一定程度的降低心血管副作用,与芬太尼效果相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应用老年硬膜外麻醉病人镇静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50例ASA Ⅰ或Ⅱ级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患者分成两组,年龄65-75岁为老年组,23-57岁为非老年组,硬膜外麻醉后,麻醉平面控制在T6以下,应用OAA/S进行镇静评分.丙泊酚靶控浓度为3μg/ml,根据OAA/S评分达3分时,调整靶控浓度,观察镇静前与OAA/S评分3分时患者血液动力学变化,停药后呼唤睁眼时间及术中不良反应.结果 在OAA/S评分3分时,两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与镇静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达到目标镇静评分时间、靶控浓度均低于非老年组.结论 丙泊酚应用于老年病人硬膜外麻醉镇静具有安全性和可控性.  相似文献   
9.
病人,男,20岁。因训练致双腿肌肉疼痛,用松节油搽拭,约24h后患者搽拭部位出现瘙痒、红肿、皮疹。随后出现致密的小水泡,直径约2mm。诊断为接触性皮炎。予松节油搽拭部位清水冲洗,搽炎平霜适量,口服氯苯那敏4mg,3次/d,静推10%葡萄糖酸钙10ml加50%葡萄糖注射液20ml、维生素C注射液1g,1次/d。治疗1d后.病人红肿消退,瘙痒症状消失.小水泡开始塌陷、萎缩。3d后.病人受损部位皮肤与正常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普萘洛尔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影响,我们观察了1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应用普萘洛尔的治疗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