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在骨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有大量炎症因子产生,针对炎症因子的抗体最近成为了研究热点。目的:概述治疗骨关节炎单克隆抗体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骨关节炎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6年1月至2020年5月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关节炎,单克隆抗体,炎症因子,osteoarthritis,monoclonal antibodies,inflammatory factors”。查阅相关文章,最终共纳入69篇文献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与结论:①骨关节炎是一种炎症性、退行性疾病,与传统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相比,单克隆抗体因其靶向性好、不良反应小的特点,在治疗骨关节炎疼痛方面已显示出良好效果;②部分单克隆抗体会加大患者关节置换的风险,因此药物选择应当因人而异;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会有更多针对不同靶点的单克隆抗体产生,为临床治疗骨关节炎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2.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附12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12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按通用分类法分类,Ⅲ型1例,ⅣA型3例,ⅣB型2例,ⅣC型5例,ⅣD型1例,5例术前行螺旋CT和三维重建检查。手术治疗的方法: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支架加克氏针,掌侧或背侧支持钢板,或支持钢板加克氏针,以及以单纯克氏针固定。结果 随访8-20个月,平均12个月,优9例,良2例,优良率为91.7%。结论 桡骨远端的关节内骨折在闭合复位欠佳时,应该考虑手术治疗,螺旋CT和三维重建技术在术前准备中可提供充分的骨折资料,术式的选择对不同类型的骨折应有所选择。  相似文献   
3.
模板法双钢板手术内固定治疗C3型肱骨髁间骨折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模板法双参照手术内固定C3型肱骨髁间骨折的结果。方法:本组收集C3肱骨髁间骨折7例,男5例,女2例。在术前准备中,先以人体骨骼标本上同侧的肱骨髁为模板预弯内外侧钢板,然后手术中以双钢板为模板行肱骨髁间骨折的复位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0个月,按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4例,良2例,差1例。结论:用模板法双钢板手术内固定治疗C3型肱骨髁间骨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荧光素逆行双标法和免疫组化法探讨下腰痛患者下肢或下腹部牵涉痛的发病机制。方法:将14只Wistar大鼠分两组。Ⅰ组中将荧光素碘化丙啶(PI)注入背肌,双苯甲亚胺(Bb)注入膀胱壁;Ⅱ组中将荧光素快蓝(Fb)注入背肌,维生素B2(NY)注入坐骨神经。此后在有双标细胞的切片上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在腰部的后根神经节(DRG)中发现荧光素双标细胞;部分荧光素双标细胞含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腰部的DRG细胞周围突有分支投射到背肌和膀胱及背肌和坐骨神经;部分有分支投射的细胞含CGRP。结论:由下腰痛引起的下肢或下腹部牵涉痛的发生机制可能与发生在DRG水平的轴突反射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输血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因股骨转子间骨折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手术28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骨折Evans-Jensen分型,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及脑梗死病史,术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术前等候天数,手术方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分级以及是否输血。按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127例)与非输血组(154例)。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围手术期的输血率为45.2%(127/281)。输血组与未输血组相比,性别、骨折分型、糖尿病病史、脑梗死病史、手术方式、麻醉分级、年龄、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血小板水平及术前等候天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血的影响因素有骨折分型为4型或5型、术前血红蛋白<90 g/L、有脑梗死病史、手术方式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或行切开复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固定术。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为4型或5型、术前血红蛋白<90 g/L、有脑梗死病史、手术方式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或行切开复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固定术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输血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手部皮肤撕脱伤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 4月 ,我院收治 1例右手皮肤逆行撕脱伤 ,将撕脱皮肤修剪成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后回植 ,皮肤全部成活。患者 男 ,43岁。右手被机器轧伤 2h入院。局部检查 :右手皮肤逆行性撕脱 ,撕脱部位近端在虎口与尺骨茎突的连线处 ,远端在近节指骨中段水平。手掌及背侧肌腱完整 ,无骨裸露。拇指皮肤完整 ,2~ 5指中、远端血供好 (图 1)。X线片 :右手中指近节骨折伴侧方移位 ,右环、小指及第五掌骨有裂隙骨折。急诊手术 :臂丛麻醉下 ,创面彻底清创后 ,在放大 6倍手术显微镜下见手背静脉网严重破坏 ,无法用静脉吻合的方法挽救撕脱皮瓣。将中指近…  相似文献   
7.
骨软骨瘤是常见的良性病变,占良性骨肿瘤31.6%,发病年龄以11~20岁多见,男女之比约为1.6∶1[1]。骨软骨瘤可分为单发、多发两种,通常发生于长管骨干骺端,生长在腘窝处极少见。本院于2010年5月收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组收集应用多枚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21例,结合这些资料,作者认为此术式存在下列问题;①加压作用不确定②易发生断针③对骨质的破坏作用并无减小④穿透股骨颈和股骨头的几率明显增高,这些问题应引起临床上重视。  相似文献   
9.
多虑平为三环类抗抑郁药之一。我院于1985年8月至1986年2月应用多虑平治疗消化性溃疡18例。结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8例病人均在治疗前2周内经纤维胃镜或胃肠钡透检查证实有活动性溃疡者。男性10例,女性8例,年令23—48岁。其中十二指肠溃疡11例,胃溃疡7例。均无大出血等合并症。二、治疗与观察方法:本组病人均在门诊观察,病人每日睡前服多虑平50mg,治疗六周后进行纤维胃镜复查,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同时观察病人疼痛缓解情况。治疗期间忌烟酒及其他辛辣饮食。三、治疗结果:1.溃疡愈合情况,治疗6周后纤维胃镜检查,凡溃疡消失或有斑痕  相似文献   
10.
下腰痛患者下肢或下腹牵涉痛发生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下腰痛患者下肢或下腹部牵涉痛的发病机制。方法:用荧光素逆行双标法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研究,将14只Wistar大鼠分两组。Ⅰ组中将荧光素碘化丙啶(PI)注入背肌,双苯甲亚胺(Bb)注入膀胱壁;Ⅱ组中将荧光素快蓝(FB)注入背肌,核黄(NY)注入坐骨神经。此后在有双标细胞的切片上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在腰部的后根神经节(DRG)中发现荧光素双标细胞;部分荧光素双标细胞含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结论:腰部的DRG细胞周围突有分支投射到背肌和膀胱及背肌和坐骨神经;部分有分支投射的细胞含CGRP。这说明,由下腰痛引起的下肢或下腹部牵涉痛的发生机制可能与发生在DRGS水平的轴突反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