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7篇
综合类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海上大深度饱和潜水对潜水员血清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白细胞介素 - 8(IL - 8)含量的影响。方法 用 EL ISA法检测 8名潜水员在饱和潜水前、后血清 IL - 6、IL - 8的含量。结果 饱和暴露前、后潜水员血清中 IL - 6、IL - 8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 ,但饱和潜水后血清中 IL - 6 (0 .82± 0 .2 3)ng/ L、IL - 8(4 1.72± 0 .34) ng/ L含量非常显著地高于饱和潜水前测定值 (P<0 .0 1)。结论 本次大深度饱和潜水潜水员免疫功能的两项指标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波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海上大深度饱和潜水对潜水员血浆精氨酸加压素 (AVP)、强啡肽 A(Dyn 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和促皮质素释放激素 (CRH)含量的影响。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8名潜水员在饱和潜水前后血浆 AVP、Dyn A、ACTH和 CRH的含量。结果 饱和潜水后潜水员血浆 AVP(14 4 8.5± 16 33.6 ) ng/L、Dyn A(4 9.4± 36 .8) ng/L、ACTH(392 .1± 2 4 5 .6 ) ng/L 和 CRH(378.1±4 4 .6 ) ng/L 含量显著或非常显著地高于饱和潜水前 (P<0 .0 5或 <0 .0 1)。结论 大深度饱和潜水能引起潜水员血浆 AVP、Dyn A、ACTH和 CRH含量的改变 ,所观察的 4种神经肽可能参与了大深度饱和潜水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潜艇艇员脱险,潜水员潜水、减压或治疗减压病都需要使用各种混合气,常用的混合气有不同配比成分的氦氧和氦氮氧混合气.混合气配制一般采用分压法或连续流量法,尤其在船上,由于空间有限和船的晃动,影响测量的准确性,不能采用容量或重量配气法.分压法配气受各种气体压缩性不同的影响,按规定必须放置24 h后测定氧浓度,如果氧浓度偏差较大,必须重复这一程序.因此分压法配气存在配气时间长、工作量大、配气精度低、对配气人员素质要求高等问题,不能满足潜水用混合气按需实时配制、高精度、低劳动强度等要求.连续流量配气法是经过预先校准,通过各种气体的流量控制使混合气中各种气体成分按一定比例持续充入混合气瓶内,能保证混合气的精确配制.按流量配气法,采用自动控制技术进行混合气配制在许多场合成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大深度快速上浮脱险时对机体的影响 ,制订、验证脱险方案和保障措施。方法  7名潜艇艇员着加装应急呼吸装置的脱险服 ,在模拟脱险舱内进行快速上浮模拟脱险。实验分 7种深度 ,即分别为 3,10 ,6 0 ,80 ,10 0 ,12 0和 15 3m,最后完成 15 3m上浮脱险。按 PT=P0 × 2 t/n要求增压 ,n值分别为 2 0 ,15 ,12 ,8和 7,减压按 (2 .5~ 3.0 ) m/ s速率线性减压至水面。在实验前、后监测心前区血流中的 Doppler气泡音、脑电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肺功能、尿液神经肽含量、临床医学观察和心理学测定。结果  3~ 80 m每个深度各 7人次 ,10 0 m 5人次 ,12 0 m 4人次 ,15 3m 3人次 ,实验共进行 4 0人次。实验中出现 4人次的单侧鼓膜轻微充血 ;1人次 15 3m时出现 ECG的 ST段下移 1.6 m V,7h后 ST段仍下移 1.0 m V ,2 4 h后基本恢复。其它指标中有的指标变化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或 P<0 .0 1) ,但仍属正常生理学变化范围。医学观察 1个月未发现任何临床改变 ,但实验时心理应激导致的指标改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结论 制订的脱险方案、保障措施安全 ,切实可行 ,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5.
快速上浮脱险试验对潜水员血浆和尿液神经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快速上浮脱险时机体的应激反应。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名潜水员基础值、不同深度快速上浮脱险后血浆和尿液精氨酸加压素(AVP)、强啡肽(Dyn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β-内啡肽(β-EP)和丙甘肽(Gala)的含量。结果快速上浮脱险后,潜水员血浆和尿液AVP、DynA,ACTH,CRH,β-EP和Gala的含量均较基础值增加(P〈0.01或P〈0.05)。结论 潜艇艇员快速上浮脱险可引起潜水员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大深度快速上浮脱险对潜艇艇员生命指征的影响。方法 分别进行了 3,10 ,6 0 ,80 ,10 0 ,12 0和 15 3m 4 0人次的快速上浮脱险实验 ,于脱险前和脱险后观察艇员血压、脉率及呼吸频率的改变。结果 脱险后 ,艇员收缩压、舒张压、脉率和呼吸频率均有所增加 ,在出舱后即刻为甚 ,大部分指标在出舱后即刻与进舱前相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或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在出舱后 10min各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在 10 0 ,12 0和 15 3m快速上浮脱险时第 1名艇员脉率改变持续较久 ,但最终也恢复正常。结论 快速上浮脱险可增加艇员血压、脉率和呼吸频率 ,但均为一过性。本次实验脱险方案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海上大深度饱和潜水时潜水员IL-1、IL-2R和TNF-α含量的变化.方法分别于饱和潜水前后以ELISA法检测8名潜水员在饱和前后血清中IL-1、IL-2R和TNF-α的含量.结果 8名饱和潜水员血清TNF-α含量均小于0.01 ng/L,饱和潜水前后无显著性变化,饱和潜水后血清中IL-1、IL-2R的含量较饱和潜水前有非常显著地增加(P<0.01).结论大深度饱和潜水对潜水员血清IL-1、IL-2R含量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氦氧饱和潜水作业中 ,将潜水员从居住舱运送至海底潜水作业点 ,以及潜水作业的过程中 ,潜水员在潜水钟内一般处于静息状态或轻劳动强度工作状态 ,如着装、开盖、牵拉潜水员脐带等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可能需要做中等劳动强度的工作。如果潜水钟内 CO2 吸收装置运转正常 ,则钟内CO2 分压可维持在较低的安全水平 ;如果 CO2 吸收装置发生故障 ,则很容易使钟内的 CO2 分压上升到危险值。例如 :如果饱和深度为 190 m,钟内 CO2 体积分数达到 0 .5 %时 ,CO2 分压高达 10 k Pa(绝对压 ,1k Pa≈ 0 .0 1ATA,下同 ) ,足以导致潜水员受到高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海上大深度氦氧饱和潜水对人体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8名潜水员 ,进行海上氦氧 15 0 m饱和 - 182 m巡回潜水 ,测定潜水员进舱前、加压、饱和暴露、出舱后立即和出舱后 2 4 h的肺通气功能。结果 高气压暴露阶段的肺功能变化显示 ,除 FVC在各阶段的值差异无显著性外 ,其他各指标与深度呈负相关。 FEV1 .0 、FEV1 % 在 15 0 m饱和停留阶段与基础值相比有显著性降低 (P<0 .0 5 ,<0 .0 1) ;MMF在 70 ,110 ,15 0 m饱和停留阶段与基础值比较有显著性降低 (P<0 .0 5 ,<0 .0 1,<0 .0 1) ;PEFR在加压 110 m和 15 0 m饱和停留阶段与基础值和 30 m测定值相比有显著性降低 (P<0 .0 1,<0 .0 5 ,<0 .0 1) ;在 15 0 m饱和停留阶段 ,FEF2 5% 与基础值、30 m测定值比较都显著降低 (P <0 .0 1,<0 .0 5 ) ;FEF50 % 与基础值、30 ,70和 110 m测定值比较都显著降低 (P<0 .0 1,<0 .0 5 ,<0 .0 5 ,<0 .0 5 ) ;FEF75% 与基础值、30和 70 m测定值比较都显著降低 (P<0 .0 1,<0 .0 5 ,<0 .0 5 )。在 15 0 m饱和停留阶段 ,FEF2 5% 、FEF50 % 、FEF75% 较基础值减低的幅度分别为 2 5 .5 1% ,4 2 .35 % ,5 6 .84 % ,表现出肺容量越低对应的流量变化越明显。出舱后的肺功能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出舱后立即测得的 MMF较基  相似文献   
10.
在潜水、消防、航空、航天等特殊环境 ,工作人员需要使用便携式呼吸装置。这些装置都需要用小气瓶供气 ,这就涉及到小气瓶充气的相关问题。例如小气瓶连接不便 ,被充气瓶充气时升温影响充气量等问题。如 1.3L 潜水装具用的气瓶 ,该气瓶在充气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 ,原充气装置的充气接头直接拧在气瓶瓶口的螺纹上 ,接头拧松了 ,充气时会漏气 ,拧紧了 ,卸瓶时 ,有可能连瓶头一起拧下。这在负荷压力 2 0 MPa的压力下显然不安全 ,又易损坏连接管和接头螺纹 ,工作效率低。第二 ,充气使气瓶发热 ,严重时被迫停机 ,影响充气效率和气瓶的充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