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5篇
眼科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MSCT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对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MS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MSCT均表现为边缘清楚的肿块,其中圆形、卵圆形18例,分叶状7例,密度高于腮腺,较均匀16例,不均匀9例。增强后均表现为渐进性强化,其中16例表现为均匀强化,9例表现为环形强化。结论:边缘清楚,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增强后渐进性强化是腮腺多形性腺瘤的MSCT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对胰腺癌侵犯胰周主要血管的影像表现及手术可切除性评价。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对胰腺癌患者扫描后,进行动脉期和门脉期胰周主要血管CTA三维成像。以三维图像为主,结合原始图像对胰周血管是否受累进行判别及评价,并与手术对照。结果:51例手术病例与手术结果比较,术前MSCTA判断不能切除的21例中手术均无法切除,术前MSCTA判断能切除的30例中手术结果能切除28例,2例误判,判断符合率为93%。结论:MSCTA对于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16层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行16层CT胸腹联合平扫和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表面遮盖显示(SSD)等后处理方法,重点观察和评价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内膜片、内膜破口以及重要分支血管的受累情况。结果:原始横轴位图像对病变信息的存储最为可靠;不同的重组方式所得图像有不同的显示特点;27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显示真、假腔27例(100%)、显示内膜片(100%)、内膜破口24例(88.9%)、假腔内血栓形成9例(30%)。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全面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病变和解剖细节,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占所有肿瘤的3%~10%。其长期诊断主要依靠胃镜下活检及上消化道钡餐。但二者不能准确判断肿瘤累及胃壁的程度,更不能显示胃周邻近结构是否受累以及实质脏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对肿瘤的分期及术后治愈率的判断具有一定局限性。本文收集并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胃癌患者的CT影像表现,着重探讨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47例中,男30例,女17例,年龄30~77岁,平均年龄55岁,其中40例患者长期胃炎病史,幽门螺旋杆菌阳性35例。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反酸、恶心,伴有不同程度消瘦,5例患者上腹部可触及包块。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腺癌40例,鳞癌4例,印戒细胞癌3例。1.2检查方法使用PHILIPS Brilliance16CT机,患者禁食8~10h以上,扫描前口服水700~1500mL,必要时肌注山莨菪碱。先行平扫,120kV,320mA,准直器1.5、层厚10mm,待发现病灶后行5mm薄扫。30例行增强CT轴位扫描,对比剂为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300mgI/mL)80~150mL,注射速率3mL/s,分别于注射后30s...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平扫或增强扫描特征。结果:23例瘤体中高度恶性14例,低度恶性9例;位于十二指肠9例,空肠8例,回肠6例;低度恶性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高度恶性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模糊,瘤体内常见坏死区。双期增强低度恶性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高度恶性多不均匀强化,双期强化程度稍低于低度恶性。结论:螺旋CT对小肠间质瘤病灶定位准确,对定性瘤体的恶性程度提供帮助,指导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依据。  相似文献   
6.
男性患者,33岁。因反复发作性咳嗽、咳白色脓痰,痰中带血12年。近8年症状有加重,并有胸背痛。1个月前再发而住院治疗。曾行抗炎、抗痨治疗,上述症状未有明显好转。体检:T37℃,P90次/分,R20次/分,BP18/12.5kPa。胸廓对称,心肺听诊无...  相似文献   
7.
张旭辉  尚建敏  陈晓荣  赵年   《放射学实践》2012,27(9):1036-1036
病例资料患者,男,48岁。体检发现纵隔肿块1年,当时无任何症状,未予以重视,近10天来出现胸闷、气短症状。入院体格检查:神清,体温37度,血压120/85mmHg,心率80次/分,心律齐,浅表淋巴结未肿大,左侧胸廓稍饱满,左肺呼吸音减弱,左胸叩诊实音,心电图正常。X线显示左侧胸廓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对小乳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径小于1 cm小乳腺癌X线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类圆形19例,不规则分叶形34例;境界清楚10例,欠清26例,分界不清17例;毛刺征、棘状突起23例,结节伴钙化23例,结构紊乱28例,大导管相10例,异常血管10例。结论:钼靶X线是小乳腺癌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赵年  秦燕  尚建敏  夏进东   《放射学实践》2009,24(3):304-304
病例资料 患者,男,55岁。2年前发现右臀部一核桃大肿块,无明显不适,半年来肿块明显增大。现已约苹果大小,行走坐立时均感肿胀不适,并有排便不畅感。既往体健。查体:右侧臀部自肛周向外有一巨大球形肿块,约大小10cm×8cm,皮肤无破损。质地中等.无触痛。活动度可,未闻及血管杂音,皮肤表面色泽较深,腹股沟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双下肢不肿,肛检无异常发现。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旭辉  夏进东  尚建敏   《放射学实践》2009,24(8):869-87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12~68岁,平均28.2岁。均行多层螺旋CT增强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三期扫描,动、静脉期薄层重建,工作站上行多平面重组(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处理,回顾性分析其CT特征。结果:26例均发生在肾上腺,共28个病灶。其中单发24例,多发2例,双侧各1个病灶。良性肿瘤23例,恶性3例。CT表现为类圆形肿块24个,呈分叶状4个,伴有坏死及囊变14个,出血6个。多平面重组(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能清晰显示肿瘤的立体形态、内部情况以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和血供情况。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结合后处理的MPR、MIP及临床资料,可以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