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总结1例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后出现持续性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患儿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消化道、鼻黏膜、股静脉置管穿刺点、皮肤黏膜出血的观察与护理;严密监测血小板计数,及时补充血小板;做好心理护理,以确保患儿在急性出血期间的安全.本例经外科手术取出封堵伞后,血小板恢复正常,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心脏重症监护室(CCU)收治6例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术后出现单纯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的重症护理工作,探讨巨大PDA介入封堵术后出现单纯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针对6例患儿的特点,对其生命体征、并发症及出血情况进行监测。[结果]4例患儿在给予血小板(PLT)、激素等内科保守治疗后,患儿血小板计数恢复,临床症状好转后痊愈出院;2例患儿反复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后,转入外科取伞、结扎后,痊愈出院。[结论]巨大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后出现单纯血小板减少症的重症护理关键是密切观察患儿消化道、皮肤黏膜、鼻黏膜出血情况,严密监测患儿基本生命体征变化,确保患儿在急性出血期间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皮下注射和按压时间对皮下出血和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0例ACS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类实验性研究方法,每例患者接受四种不同方法的皮下注射。方法A:注射10 s,停留10 s之后拔针,不按压;方法B:注射10 s,停留10 s之后拔针,拔针后按压5 min;方法C:注射30 s后拔针,不按压;方法D:注射30 s后拔针,拔针后按压5 min。注射完毕即刻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注射局部疼痛程度,注射后48 h测量最大皮下出血直径。结果 方法A的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发生率(40.5%)最低,与其他方法(67.0%、58.5%、5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四种方法的皮肤变色直径依次为(2.58±2.23)mm、(7.87±11.26)mm、(3.81±3.69)mm和(6.15±9.97)mm,A、C方法皮肤变色直径明显低于B、D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与C方法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方法A的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44.5%)最低,与方法B(5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方法的疼痛评分依次为(0.70±0.93)、(1.13±1.29)、(0.94±1.27)和(1.18±1.46),A方法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D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与C方法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ACS患者进行LMWH皮下注射治疗时,采用注射10 s,停留10 s,拔针后不按压的方法,能明显降低患者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及疼痛的发生率,同时减少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