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及预防方法,以期降低术后复发率.方法对230例行直肠癌前切除术并获得随访的患者进行分析,了解其复发情况及复发率与病理类型、分期、治疗方法等的关系.结果术后32例出现局部复发,复发率为13.9%,不同病理类型、分期、治疗方法、手术方式、患者复发率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可降低直肠癌前切除后的复发率,肿瘤的分明、病理类型与肿瘤术后复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波罗蜜叶中新的查耳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姚胜  闵知大 《中国天然药物》2005,3(4):219-223,i001
目的:研究波罗蜜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及Seohadex LH-20柱层析等色谱技术分离和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近代波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波罗蜜叶的乙酸乙酯部分分得8个化合物,其中5个为黄酮化合物:波罗密查耳酮ZA(artonin ZA,1),波罗密查耳酮ZB(artonin ZB,2),isobavachromene(3),apigenin(4),pinocembrin(5),其余的为2,5-二羟基苯甲酸(6),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7),豆甾醇(8)。结论: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对56例行新辅助化疗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56例患者中ⅢA期30例,ⅢB期15例,ⅢC期11例。采用AC方案(环磷酰胺600mg/m^2静脉滴注,阿霉素60mg/m^2或表阿霉素90mg/m^2静脉滴注,第1日,21d为1个周期)或ET方案(表阿霉素90mg/m^2静脉滴注,第1日;多西他塞75mg/m^2静脉滴注,第2日;地塞米松16mg/d,第1-3日口服,21d为1个周期)。化疗3-4个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全部患者临床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71.5%(40/56例),临床获益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稳定)为95.4%,病理完全缓解率8.9%(5/56例)。38例(67.9%)重获根治手术机会,中位随访时间40个月,总生存率为62.5%(35/56例),无瘤生存率为39.3%(22/56例)。结论新辅助化疗能降低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前TNM分期,使部分患者重获根治性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总结2000年3月至2006年3月施行的11例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切除的11例血管标本中,5例为血管周围炎性反应导致肿瘤与血管粘连;6例肿瘤侵犯了血管壁,其中5例侵及到管壁肌层,内膜完整,仅1例侵犯到内膜。随访2~49个月,12月内死亡1例,24个月内死亡2例,36个月内死亡2例,其余仍健在。结论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提高壶腹周围癌的切除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显微手术治疗巨大嗅沟脑膜瘤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于1995年6月-2008年4月收治的巨大嗅沟脑膜瘤患者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25-58岁,平均42岁;病程3-6年;以头痛为主诉者8例,首发症状为癫疒间 2例,嗅觉障碍9例,视力明显减退3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脓毒症时应用雷帕霉素(RPM)干预对肝脏内源性白介素10(IL10)表达和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烫伤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致严重脓毒症大鼠模型,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烫伤对照组(n=5)、烫伤脓毒症组(n=30)和RPM处理组(n=10)。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测肝组织IL10mRNA表达,并应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肝组织、血中IL10蛋白水平,同时观察肝功能指标的改变。结果与烫伤脓毒症组比较,RPM干预后0.5h肝组织中IL10mRNA表达和血中IL10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干预后2h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仍显著高于伤前水平(P<0.05或P<0.01)。同时,RPM干预组肝功能酶学指标明显改善。结论烫伤脓毒症早期应用RPM有助于保护IL10的内源性抗炎效应,从而减轻失控性炎症反应和急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7.
应用胰岛素泵调控腹部手术后血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胰岛素泵调控糖尿病患者腹部大手术后血糖,收效满意,比传统方法能更安全、有效地控制在满意范围。对比研究应用胰岛素泵与传统方法在调控糖尿病患者腹部大手术后血糖方面的优缺点。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1996~1998年间糖尿病腹部大手术32份病例进行调查,手术范围主要是腹部手术后3天以上禁食患者,包括胃肠手术12例,胰腺手术4例,肝胆手术11例,脾切断流术5例。均为Ⅱ型糖尿病。其中6例患者应用了胰岛素泵。具体方法是将胰岛素与生理盐水配制成1U/ml,用微量泵经静脉通道泵入。1.2 方法…  相似文献   
8.
自体血回输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因解剖因素而决定,颅脑血液供应极为丰富,术中出血量大,一般都在600 ml左右,多者可达1 000 ml以上.尽管目前的输血技术和检测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但大量输入异体血仍会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同时亦使本就非常紧张的血源更加馈乏.我科于1999年12月至2002年10月对68例颅脑手术患者施行了自体血回输,方法简单,效果可靠,且无不良反应,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在局部麻醉下应用前入路置入3DMax补片施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局部麻醉下施行的3DMax补片的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30例,对患者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后镇痛药应用、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均成功施行局麻下腹膜前3DMax补片置入术,手术时间平均(63.1 ±2.6) min.术后即可进食水,无尿潴留.术后无痛或轻微疼痛患者23例,中度疼痛6例,重度疼痛1例.30例伤口均一期愈合,2例发生皮下淤血,2例发生补片上方少量血清肿,1例患者大腿内侧皮肤感觉麻木,4个月后好转.3例患者下蹲时腹股沟区有异物感,1~5个月后消失.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1±7)个月,无复发.结论 局麻前入路应用3DMax补片覆盖耻骨肌孔修补腹股沟疝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轻的方法,能提高多发疝的术中诊断,避免遗漏疝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网膜防止聚丙烯网片与腹腔脏器粘连的作用及其丧失保护作用的原因。方法:1.动物实验:将雄性Wistar大鼠分为5组:(A)大网膜复盖组(n=15);(B)无大网膜复盖组(n=15);(C)大网膜切除组(n=15);(D)大网复盖 伤口葡萄球菌种植组(n=15);(E)大网膜切除组 伤口葡萄球菌种植组(n=15)。结果:D、E组动物术后死亡率明显高于A、B、C组(P<0.05)。术后1个月,D和E组粘连评分明显高于A、B、C组(P<0.05),术后2个月和3个月各组间粘连评分无显著性差别(P>0.05),但A和B组均为网膜与网片粘连,而D和E组则主要为肠管或肝脏参与粘连,C组为部分肠管或肝脏与网片粘连。结论:在无感染情况下大网膜具有防止腹腔脏器与网片粘连的作用,而感染后大网膜则失去保护作用,同样发生网片与腹腔脏器间的严重粘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