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9,自引:7,他引:49  
目的 研究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Seldinger方法作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15例子宫肌瘤患者。经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选择性进入双侧子宫动脉,经导管注入真丝线段和明胶海绵,阻断肌瘤血供。结果 经血管造影发现,子宫肌瘤血供丰富,均由双侧子宫动脉供血,栓塞双侧子宫动脉后,子宫肌瘤血供可完全阻断,治疗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表明:月经量及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疼痛明显改善,肌瘤和子宫体积明显缩小。临床有效率达86.67%。结论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创伤小,临床效果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Castleman病的CT表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承凯  韩萍  梁波  柳曦  李欣 《放射学实践》2003,18(6):413-414
目的:提高对巨大淋巴结增生(Castleman病)CT表现的认识。方法: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巨大淋巴结增生患者的CT表现.总结其特征。结果:3例中2例病灶位于肠系膜,1例位于纵隔。动态增强CT扫描.所有的病灶在动脉期明显强化.在延迟期均表现为持续强化。结论:纵隔或肠系膜富血供的病变.在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提示Castleman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肺动静脉畸形是一种极为少见的疾病,但在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病人中较为常见。它可以导致下述症状:工作负荷能力降低、紫绀、肺出血和异位体循环栓塞(如脑梗塞、脑脓肿等)症状。外科手术治疗曾是唯一可选择的疗法,然而近20多年,经导管栓塞已经成为治疗肺动静脉畸形的首选疗法。本文就肺动静脉畸形的病理学、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栓塞治疗作了较为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4.
患者 女,39岁.呼吸不畅伴咯血5年余,加重1年.体检:气管居中,双侧胸廓对称,气管闻及喘鸣音,双肺语音振颤减弱、呼吸音减低,未闻及明显干湿哕音.肺功能提示重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鼠Walker-256肝癌模型肝动脉造影表现及介入栓塞前后MRI、CT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征象。材料与方法 采用移植法建立Wistar大鼠Walker-256肝癌模型,于接种后第14天行肝动脉造影并栓塞,于第8、11、14、21天分别行MRI检查,部分行CT检查,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40只肝癌模型大鼠经MRI、CT检查证实均种植成功。经血管造影显示为肝动脉供血,且为富血供。病理检查提示该模型生长方式与人肝癌生长方式相近。结论 大鼠Walker-256肝癌模型适合于进行肝癌介入实验研究,MRI及CT检查有助于筛选实验动物,评估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肝动脉化疗栓塞对肿瘤血管生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目的 研究化疗栓塞术后残存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6 0只大鼠Walker 2 5 6肝癌模型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2 0只。对照组 :经肝动脉灌注生理盐水 0 2~ 0 3ml;单纯化疗组 :灌注 5 氟尿嘧啶(5 Fu) 2 0mg/kg ;化疗栓塞组 :灌注超液态碘油 0 5ml/kg及 5 Fu 2 0mg/kg。术后 2周用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 )方法检测各组von Willebrandfactor(Ⅷ因子 )、VEGF及bFGF的表达情况 ,对Ⅷ因子阳性血管内皮进行MVD计数。并结合其病理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单纯化疗组及化疗栓塞组MVD值分别为 80 84± 2 4 2 4、83 0 5± 2 0 2 9及 85 2 0± 2 3 91(血管个数 /视野 ) ,VEGF阳性率分别为 75 %、75 %及 85 % ,bFGF阳性率分别为 30 %、2 5 %及 30 % ,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F =0 193,χ2 =0 4 4 9,0 14 1,P值均 >0 0 5 )。MVD与VEGF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r =0 4 5 2 ,F =2 3 2 92 ,P <0 0 1)。结论 化疗 碘油栓塞对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影响较小。新生血管的形成及VEGF的表达对栓塞后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7.
肺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及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动静脉畸形是一种极为少见的疾病,但在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的病人中较为常见,它可以导致下述症状:工作负荷能力降低,紫绀、肺出血和异位体循环栓塞(如脑梗塞、脑脓肿等)症状。外科手术治疗曾是唯一可选择的疗法,然而近20多年,经导管栓塞已经成为治疗肺动静脉畸形的首选疗法。本就肺动静脉畸形的病理学、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栓塞治疗作了较为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双能减影与数字X线成像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ROC曲线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双能减影 (DES)与数字X线成像 (DR)对肺内孤立性结节及结节内钙化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4 0例肺内有孤立性结节和 4 0例肺内无孤立性结节的病例行CT、DR及DES检查。 4位医师分别对两组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价 ,结果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 (ROC)曲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发现肺内孤立性结节方面 ,DES组的ROC曲线下面积 (Az =0 .94 0 )大于DR组 (Az =0 .891) ,两者统计学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发现肺内孤立性结节内钙化方面 ,DES组的ROC曲线下面积 (Az=0 .90 2 )大于DR组 (Az=0 .82 8) ,两者统计学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DES在发现肺内孤立性结节及钙化方面优于DR ,是对DR检查的有利补充  相似文献   
9.
患者 女 ,2 9岁。发现右上颌部包块 1个月。体检 :右上颌包块表面无红肿 ,质硬 ,无活动 ,有轻压痛。实验室检查无特殊。颌面部CT平扫示右上颌窦内巨大类圆形占位性病变 ,向内达鼻中隔 ,鼻中隔向左侧偏移。病灶大小约 4 6cm× 5 1cm ,边界清 ,密度较均匀 ,CT值约 42HU ,右上颌窦壁及上齿槽骨呈膨胀性骨质破坏 ,骨皮质变薄 ,不连续 (图 1,2 ;图 2为俯卧位冠状面图像 )。手术及病理 :术中见右上颌骨体内有暗红色腐肉样疏松易出血的瘤体组织 ,大小为 4 0 × 4 0 × 4 0 ,穿透鼻腔及咽部黏膜。病理诊断 :(右上颌骨 )骨巨细胞瘤Ⅰ~Ⅱ级 (…  相似文献   
10.
肺动静脉畸形的综合影像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诊断肺动静脉畸形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肺动静脉畸形患者的各种影像学检查的表现、胸片、肺动静脉造影11例,CT平扫7例(增强4例),MR扫描2例(PA、MRA),并计算各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结果 肺动静脉造影发现病灶29个,病灶呈瘤样扩张的血管,有1条供血动脉和数条引流静脉,引流静脉和左房早期显影。胸片表现为肺内局限结节样影且有异常血管与肺门相连,其敏感性为79.3%(23/29)。CT表现为病灶密度均实,边界光整,并有典型的“血管蒂”征,增强扫描示病灶与肺动脉同步强化,多平面重建(MPR)有助于认识其相关血管,检查敏感性为94.4%(17/18)。MR扫描敏感性的80.8%(4/5),对比增强肺动脉MR成像(CE MRA)可弥补常规序列的不足,有助于显示病变全貌,图像堪与肺动脉造影相比。结论 胸片可作为筛选方法,而肺动脉造影是诊断的“金标准”;CT可以提供与肺动脉造影相同的诊断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可取代肺动脉造影;MR特别是动态增强MRA不仅可以在形态上确认病灶,还可用以评价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评估预后。胸片与CT是最佳的治疗后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