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专业人员在院内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院内专业急救小组成立前2012-01-2013-12期间8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对照组)临床资料及我院急救小组成立后2014-06-2016-06期间8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试验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各项操作开始与所需时间、循环自主恢复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除颤开始时间、气道开放时间与复苏需要时长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较早。结论:院内急救小队的成立提高了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缩短了抢救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12C6+离子束辐照大鼠C6脑胶质瘤的肿瘤局部控制效果,为12C6+离子束治疗脑胶质瘤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建立42只雄性SD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辐照前随机选取3只荷瘤鼠作为对照,其余随机分为0 Gy组(n=15)、1.0 Gy组(n=12)及2.0 Gy组(n=12),每组前期预试验随机选取6只进行生存分析。不同剂量12C6+离子束辐照前及辐照后第7、14天进行CT能谱成像增强扫描,每组于辐照后各时间点随机选取3只荷瘤鼠心脏灌流采集脑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Ki-67、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0 Gy组与2.0 Gy组荷瘤鼠生存期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2.0 Gy组辐照第7、14天肿瘤实体65 keV单能量CT值、碘浓度逐渐降低,1.0 Gy组辐照第14天明显降低,且均与0 Gy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0 Gy组辐照第7、14天肿瘤实体Ki-67增殖指数及CD34阳性细胞表达量逐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所致脓毒性肺栓塞(SPE-KPLA)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25例SPE-KPLA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归纳其特点。结果 25例SPE-KPLA患者中糖尿病患者18例,合并眼内炎6例,颅内感染5例,坏死性筋膜炎3例。肝脓肿多伴随肝静脉血栓性静脉炎,胸部CT多表现为脓毒性肺栓塞,其中磨玻璃影、实变影和外周楔形影一般2周内吸收,结节、伴空洞的结节和肺脓肿1.5个月内吸收。结论 SPE-KPLA以有糖尿病的中老年男性患者为主,常有严重并发症,CT对诊断及评估SPE-KPLA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袁莉  周福珍  刘建莉 《贵州医药》2007,31(5):478-479
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占肝脏占位病变的7.3%,50%~70%的患者无临床症状[1],肿瘤巨大时可压迫周围组织,引起相应症状或肝脏压力升高,致肝脏破裂,发生生命危险.  相似文献   
6.
取豚鼠5只,按不同手法针刺“足三里”穴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用扫描电镜观察其结构变化。结果:实验组足三里穴区见皮下层结缔组织纤维环绕针孔,肌层见肌内衣结缔组织纤维在针孔周围扭结缠绕,肌纤维呈相应方向扭曲。对照组穴区未见上述变化。提示针感得气的主要形态学基础在皮下组织和肌肉层,而结缔组织是捻针力的首先承受者。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居于恶性肿瘤第3位。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病程进展快、死率高,一旦确诊常属临床中晚期,多数已经错过了最佳手术时间。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已被公认为是非手术疗法中的首选治疗方法。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作好肝癌病人灌注化疗栓塞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改善副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4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分析其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影像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晕、头痛、视力下降;CT扫描和MRI影像检查示颅内与脑膜有关的占位性病变,信号多不均匀,并有显著不均匀强化;肿瘤组织学显示瘤细胞弥漫分布,异型性不明显,血管明显增生,为典型的薄壁鹿角状血管;免疫组化显示CD34、CD99和Vimentin均呈较强阳性;Ki-67表达较高,阳性细胞数平均为15.4%,而其他标记物的表达不尽相同。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来源于毛细血管的Zimmerman细胞,组织形态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颅内主要表现为恶性肿瘤的特征,预后不良。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须注意与脑膜瘤、胶质瘤、神经鞘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MRI分叶征与P73因子表达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用抗P73抗体对33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及27例血管瘤型脑膜瘤、6例正常脑膜组织标本进行标记并分析,对肿瘤MRI图像上分叶征情况进行评分,对照做相关分析.结果 33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P73均呈阳性表达,与对照组血管瘤型脑膜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肿瘤MRI分叶征评分的增高,P73阳性表达水平也升高(P<0.05).结论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MRI表现分叶征与肿瘤P73蛋白的表达程度相关,可做为临床分析肿瘤治疗和预后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α-半水硫酸钙人工骨对犬股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18只健康成年雄性家犬,建立双侧股骨下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A 组:右侧植入自制α-半水硫酸钙,左侧植入Osteoset®片;B 组:右侧植入自制α-半水硫酸钙,左侧骨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对照;C组:右侧骨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对照,左侧植入Osteoset®片,分笼饲养,分别于术后4、8、12周处死动物,行大体观察、X 线观察、HE染色组织学观察、骨密度检测、骨组织计量分析。结果 X线观察显示,骨缺损处植入的α-半水硫酸钙和Osteoset®人工骨逐渐降解吸收,被新生的骨组织取代,同期空白对照侧仅在骨缺损边缘处仅见少量新生骨组织。组织学观察显示,各期α-半水硫酸钙和Osteoset®人工骨植入区边缘可见分布密集的骨小梁和较多核深染的骨细胞,而同期空白对照侧缺损处骨小梁较稀疏,骨细胞数量较少。骨密度检测显示,各期两种人工骨植入部位骨密度无明显差别,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骨组织计量分析显示,各期两种人工骨材料植入区新生骨量无明显差别,但均显著多于同期空白对照组新生骨量。结论 α-半水硫酸钙人工骨成骨能力与Osteoset®人工骨一样,能够修复包容性骨缺损,是一种理想的人工骨植入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