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昭才  欧阳起 《广西医学》2007,29(10):1512-1513,F0004
目的探讨X线、CT对纵隔肿瘤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54例纵隔肿瘤,分析其X线及CT影像学特点。结果前纵隔肿瘤25例,中纵隔肿瘤18例;后纵隔肿瘤11例。CT定位正确52例占96.3%,定性正确51例占92.3%;胸片定位正确48例占88.8%,定性正确45例占83.3%。结论X线、CT影像学特点和纵隔分区能正确做出纵隔肿瘤的定性诊断,两者相比CT优于X线。  相似文献   
2.
侯昭才  梁有禄 《内科》2007,2(4):543-545
目的探讨磁共振SE序列扫描、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技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超急性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折34例发病6h内的脑梗塞患者进行磁共振常规T1WI、T2WI,FLAIR序列、DWI检查的MRI表现。结果34例患者中常规T2WI未发现病灶;其中11例(32%)FLAIR表现病灶区稍高信号;DWI成像均显示缺血灶呈高信号,并可显示梗塞灶的部位和数目。DWI可同时显示T2WI未显示的新鲜梗塞灶及T2WI为高信号的陈旧性梗塞灶。结论DWI对超急性脑梗塞病灶显示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FLAIR序列优于常规TWI。DWI为早期脑梗塞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右上纵隔增宽是胸部X线平片的一种常见征象,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因此,有关右上纵隔增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尤为重要。目前,CT、MRI已广泛应用于胸部疾病的诊断,并显示出较X线平片有诸多的优势,但未见有关CT、NRI对右上纵隔增宽诊断的专题论述。本文收集2000年2月至2006年5月我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证实的40例和根据CT、MRI典型表现诊断血管性病变的22例胸部X线平片显示右上纵隔增宽的病例,分析其X线、CT及MRI表现,探讨CT及MRI对右上纵隔增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注射硬化剂治疗肺大泡的临床价值。方法:12例肺大泡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入硬化剂鱼肝油酸钠,3 d后抽气。结果:9例肺大泡患者抽气后空腔完全消失,3例残存微量气体于空腔内,所有患者胸闷、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明显改善,2例(16.7%)并发少量气胸,1例(8.3%)出现剧烈胸部疼痛。结论:介入治疗肺大泡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费用低、可重复进行,可成为综合治疗肺大泡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5.
6.
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及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X线、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63例75个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平片、CT及MRI的诊断结果.结果 75个早期ANFH中, Ⅰ期30髋;Ⅱ期45髋;早期(Ⅰ~Ⅱ期)股骨头坏死的X线平片、CT及MRI的确诊率分别是25.3%, 64%及100%.结论 MRI在早期诊断ANFH的敏感性和准确率方面优于CT和X线平片.  相似文献   
7.
侯昭才  赵永利  梁有禄 《广西医学》2009,31(8):1117-1118
目的探讨MRI对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的MR/表现。检查方法为SE序列:T1WI、T2WI和增强扫描,部分病例行T2WI矢状脂肪抑制扫描。结果髓内肿瘤9例,占18.7%;髓外硬膜内肿瘤29例,占60.4%;硬膜外肿瘤10例20.8%。结论MRI对椎管内肿瘤定位准确,增强扫描和脂肪抑制序列对肿瘤的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后胆管损伤的原因与对策。方法:46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用5F导管超选择插管至肝血管瘤的供血支,经导管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进行栓塞。结果:超选择性插管成功率100%,术后共有2例出现胆管损伤并发症,总发生率4.4%,经对症等处理后分别于3、8个月后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明确CHL血供类型、控制碘油乳剂用量及高水平的操作技术可以减少和避免胆管损伤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3例X线、CT及MRI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X线、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53例62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及MRI的诊断结果。结果:62髋早期ANFH中,Ⅰ期25髋,Ⅱ期37髋;早期(Ⅰ~Ⅱ期)股骨头坏死的X线、CT及MRI的确诊率分别是24.1%、62.9%及100%。结论:MRI在早期诊断ANFH的敏感性和准确率方面优于X线和CT。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与MRI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昭才  李炳灿 《华夏医学》2007,20(6):1356-135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其症状及体征,目前CT及MRI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对57例行CT或MRI检查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CT,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价值及限度。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7例患者,男37例,女20例;年龄17~60岁。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腰部活动障碍,伴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小腿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等表现。1.2方法全部病例均行CT或MRI检查。CT型号:GE公司LiPt-speet16螺旋CT,软组织窗宽:200~400HU,窗位:30~50HU;骨窗窗宽:1200~2000HU,骨窗窗位:300~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