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8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HRMR)血管壁成像(VWI)所测壁强化指数(WEI)评估颅内动脉瘤不稳定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4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以3D-DSA观察动脉瘤大小、位置、形态。基于HRMR血管壁成像主观评估是否有动脉瘤壁强化(AWE),并采用软件计算WEI。采用ELAPSS及PHASES评分评估动脉瘤生长风险及破裂风险。以Spearman相关分析观察WEI与动脉瘤生长及破裂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174例患者共248个无症状未破裂颅内囊状动脉瘤,HRMR VWI示AWE 78个、无AWE 170个。AWE与无AWE动脉瘤大小、位置、形态、ELAPSS评分、生长风险、PHASES评分、5年破裂风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WE动脉瘤WEI高于无AWE动脉瘤(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WEI与动脉瘤3年、5年生长风险(r_s=0.40、0.40,P均0.01)及5年破裂风险(r_s=0.24,P0.01)均呈正相关。结论 HRMR VWI所测WEI越高,提示动脉瘤不稳定性越高。  相似文献   
2.
股骨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约占全身骨折的6%,我院25a来,因各种原因致股骨干骨折入院者325例,手术治疗276例,其中共231例为股骨中上段骨折,经观察6个月~9个月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31例中,男171例,女60例,男女之比为2.85:1;年龄多发于20岁~4o岁的青壮年,其次为10岁以下儿童。损伤原因:130例为机动车辆撞击伤、78例为直接砸伤、15例从高处跌伤百例为挤压伤。骨折类型:横形骨折176例,斜形骨折36例,螺旋形骨折至三例,粉碎性骨折8例。1.2治疗方法本组231例均使用髓内外固定,其中103例为“…  相似文献   
3.
运用无创性手段对心源性猝死(SCD)高危人群进行早期识别,从而规避危险因子、及早实施有效干预,进而减低猝死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放射性核素显像可通过SPECT或PET技术进行心肌血流灌注、心肌糖代谢或脂肪酸代谢、心脏交感神经活性分布显像,为预测包括心脏猝死在内的心脏事件发生、识别高危人群、筛选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适应证提供了无创性影像学诊断和评价方法,其中以123I-MIBG心脏交感神经活性分布单光子显像的研究和应用最为深入广泛,本研究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假瘤的临床特点及MRI影像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临床证实的脱髓鞘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图像,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0例脱髓鞘假瘤患者均表现为头痛、头晕、肢体异常或视力障碍,发病年龄为7~58岁。MRI检查均提示病变表现为局限性肿块,12例呈均匀长T1长T2信号,7例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1例呈等T1长T2信号,18例弥散受限。14例行Gd-DTPA增强扫描病灶均有不同程度强化,其中9例为开环状强化,2例为斑片状强化,2例呈结节样强化。2例行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um,MRS)检查,提示NAA峰降低,Cho峰升高,出现Lac峰。MR灌注成像(MR perfusion imaging,PWl)示脑血流量、脑血容量降低,平均通过时间及峰值时间延迟。1例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提示白质纤维束完整性未受损。1例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提示病灶区可见扩张的小静脉血管影。5例激素治疗后MRI复查病变范围缩小,2例误诊为胶质瘤,术后病理证实为脱髓鞘假瘤。结论 :脑内脱髓鞘假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点,临床遇到占位病变不典型时应考虑到脱髓鞘假瘤的可能,对疑似病理可以进一步行高级影像学检查以帮助鉴别诊断,如波谱、灌注等,必要时经临床治疗后观察,以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对患者造成不可复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对下丘脑错构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对下丘脑错构瘤的MRI表现和临床表现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下丘脑错构瘤的MRI和临床表现资料。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1.8-12岁。全部病例在3岁前均出现临床症状,其中2例在6个月前出现症状,临床表现为性早熟7例,痴笑样癫痫4例。8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MRI表现为鞍上下丘脑区结节或肿块,直径为9.12mm,呈类圆形、不规则形,均以宽基底附于第三脑室底部、灰结节和乳头体,T1WI上与脑灰质信号一致,T2WI上呈稍高信号,信号均匀,增强后均未见肿块强化。结论下丘脑错构瘤是导致儿童性早熟的常见原因之一,MRI是目前诊断下丘脑错构瘤的最佳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直径与其血流动力学、形态学及瘤壁强化(AWE)的关系。方法 对前瞻性纳入的85例UIA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高分辨率MR管壁成像(HRMR-VWI)及四维血流MRI (4D flow MRI),观察其100枚UIA的血流动力学、形态学及AWE,计算UIA纵横比(AR)、大小比(SR)、顶颈比(DNR)、高宽比(HWR)、强化率(ER)及壁面切应力(WSS);比较直径<7 mm (n=78)及≥ 7 mm (n=22) UIA各参数的差异。结果 直径<7 mm与≥ 7 mm UIA患者既往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史、动脉瘤相关症状、SR、DNR、形态、AWE、ER及WS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SAH史、UIA的SR、形态及ER为其直径≥ 7 mm的独立危险因素。WSS与UIA直径、SR及ER均呈负相关(r=-0.70、-0.67、-0.63,P均<0.001)。观察者间判断AWE的一致性极高(Kappa=0.87),测量ER及WSS的一致性均好(ICC=0.946、0.871,P均<0.001)。结论 既往SAH史,UIA的SR、形态及ER均为其直径≥ 7 mm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与灌注成像(MSCTPI)探讨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37例经临床证实的脑梗死病人行CTA和MSCTPI检查,发病时间16-78 h。通过灌注分析软件确定低灌注的区域,计算低灌注梗死区域的总数。应用曲面重建法(CPR)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 IP)观察血管整体形态,根据颈动脉狭窄率及粥样斑块的CT值进行分组。结果37例患者中,颈动脉正常组5例,轻、中、重狭窄组分别为17、11、4例;钙化斑块组13例,中、低等密度斑块组10例。中、低密度斑块组低灌注区域[(4±2)个]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2±1)个]与钙化斑块组[(3±1)个],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狭窄率同3种密度斑块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A联合MSCTPI不但可以清楚地观察颈内动脉的血管形态变化,同时还可获得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信息。  相似文献   
9.
儿童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8例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s)MRI的影像特点。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儿童幕上PNETs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8例患儿均行颅脑MRI常规平扫,其中6例进一步行颅脑增强扫描,1例行MRI颅脑及全脊柱增强扫描。结果:8例肿瘤均位于幕上,包括顶叶3例,顶颞叶1例,顶枕叶1例,三脑室1例,前颅窝底和中颅窝底各1例。病灶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T1WI上8例均呈不均匀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上3例呈高信号,4例呈稍高信号,1例呈等信号。肿瘤伴有囊变5例,出血4例。病灶内见流空血管3例。肿瘤周围无水肿6例,轻度水肿1例,中度水肿1例。7例颅脑增强扫描示肿瘤明显强化6例,轻度强化1例,其中1例中颅窝底肿瘤伴有脑池、侧脑室室管膜下及全脊柱蛛网膜下腔广泛结节种植强化灶。结论:儿童PNETs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根据肿瘤部位、边界、信号、水肿、增强特点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Sturge-Weber综合征,又名脑颜面血管瘤病或软脑膜血管瘤病,为先天性神经皮肤发育异常,临床少见[1].作者收集本院2004年8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CT、MRI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