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影像与病理诊断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及病理学的诊断要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11例经手术切除、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胰腺实性一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比较其影像和病理学特点。结果 (1)本病多发于30岁以下女性,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2)CT、MRI表现为肿瘤内有实性和囊性结构,可分为3型;特征性表现为“浮云征”。(3)肿瘤大部分位于胰腺,多有完整包膜,不伴有胆总管扩张。(4)病理学特点为肿瘤实性部分由实性区、假乳头区及两者过渡区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囊性区由坏死、液化、陈旧性出血组成。(5)肿瘤的囊实性结构是形成“浮云征”的病理基础。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有相对特征性的影像和病理学表现,术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病人定量动态负荷前后膝关节软骨T2时间变化情况,分析MRIT2mapping序列反映软骨基质生物力学变化的灵敏度.并验证高磁场条件下人体关节负荷装置的有效性。方法10例膝关节OA病人,其中男性3例.女性7例:年龄4l~66岁.平均年龄57-3岁。依托人体下肢关节力学负荷装置,对其施加膝关节动态负荷。负荷前后行膝关节MRIT2maDping成像,将膝关节轴向负荷区软骨分为4个部位:胫骨平台内、外侧软骨区及股骨内、外侧髁软骨区.分别测量各部位软骨负荷前后的T,时间。对负荷前膝关节内、外侧软骨分级评估进行卡方检验,对同一软骨区动态负荷前后的T2时间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负荷前膝关节内外侧软骨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A病人负荷前后T2值,胫骨平台内侧软骨区分别为(39.59±4.17)ms、(40.14±4.49)ms(f=0.426,P=0.680);胫骨平台外侧软骨区(38.85±6.72)ms、(41.25±6.54)ms(t=1.704,P=0.123):股骨内侧髁软骨区(36.44±5.72)ms、(40.63±4.90)ms(t=1.783,P=0.108);股骨外侧髁软骨区(39.30±5.78)ms、(46.14±5.03)ms(t=2.826,P=0.020)。结论OA病人负荷后膝关节局部区域软骨区T2时间延长.自行设计的动态加压装置适合在高磁场条件下完成加压及MRI检查,有一定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节内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关节内骨样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7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关节内骨样骨瘤临床、X线、CT及MR的表现特点。结果:髋关节13例,膝关节1例,肘关节1例,肩关节1例,椎间关节1例。5例具有典型的夜间疼痛加重。17例中X线显示瘤巢6例,周围骨质硬化7例,关节肿胀9例。CT显示瘤巢17例,周围骨质硬化12例,关节肿胀11例。14例行MR检查,显示瘤巢6例,关节肿胀11例。结论:关节内骨样骨瘤以髋关节好发,其临床表现常不典型。难以显示瘤巢而关节积液明显是X线和MR误诊、漏诊的原因。CT能最好地显示瘤巢,是能获得准确诊断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男,13岁,江苏人,左侧膝部疼痛5个月。左膝关节正侧位片显示左胫骨近侧干端破坏性病变(图1),在当地医院行病时刮除和异体针植入术,病理诊断为巨细胞瘤,术后疼痛加剧。并出现软组织肿胀,3个月后摄左膝关节正侧位片示左胫骨上端病变的范围更大,骨质破坏和骨皮质中断更明显,并出现软组织肿块(图2),转我院诊治。  相似文献   
5.
股骨颈骨样骨瘤的临床与MRI表现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股骨颈骨样骨瘤的临床及MRI表现特点、误诊和漏诊的原因,进一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7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股骨颈骨样骨瘤的临床和MRI表现特点。 结果 4例具有典型的夜间疼痛加重,13例为髓关节的疼痛,疼痛持续时间为1月~24月,平均9.2月。14例临床诊断为髓关节炎,3例诊断为股骨颈骨髓炎;MRI显示瘤巢10例,股骨颈髓腔水肿17例,关节肿胀17例,其中3例MRI诊断为骨样骨瘤,14例MRI诊断为髓关节炎,诊断的准确率为17.64%。 结论 由于股骨颈骨样骨瘤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瘤巢小而难以被发现且髓关节积液明显,是MRI误诊、漏诊的原因,提高对其的认识有助于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目的探讨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PNETs)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方法分析10例骨pPNETs的临床和X线、CT及MR影像资料。结果pPNETs多以局部疼痛(9例)伴肿块(7例)为主诉。X线示溶骨性骨质破坏8例,伴有不规则硬化和轻度膨胀的溶骨性骨质破坏1例,未见异常1例;7例见软组织肿块;均未见骨膜反应。7例CT扫描中,边界不清的溶骨性骨质破坏6例。伴有不规则硬化和轻度膨胀的溶骨性骨质破坏1例,均有软组织肿块形成,2例伴有细小的点状钙化,均未见骨膜反应;10例MR扫描中,9例在T1WI呈等信号,1例呈中等偏高信号;在T2WI和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8例呈不均匀中、高信号,2例呈均匀高信号;均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形成;4个疗程化疗以后,肿瘤有明显缩小。结论骨pPNETs以溶骨性骨质破坏伴明显的软组织肿块、无骨膜反应为主要表现,缺乏特征性,但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病变的范围、治疗措施的制定和治疗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骨原发性淋巴瘤影像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骨原发性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骨原发性肿瘤,本文通过对文献的复习,并结合一组38例的病例分析,系统地介绍骨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X线、CT和MRI的表现特点,认为它具有发病年龄相对较大(平均年龄大于30岁)、临床上以局部疼痛和肿胀为主而全身症状轻或无,病理上绝大多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影像学上以骨皮质破坏的范围小而软组织肿块大、骨膜反应轻、MR的T2WI呈中等信号为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分析38例病人行MRI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弥漫性32例,其中28例表现为关节内滑膜弥漫性增厚,在T1WI上23例呈中等信号,5例呈多发的结节状低信号,在T2WI上12例呈中等信号,11例呈低信号,5例呈多发的结节状低信号;其余4例表现为关节内局限性肿块形成,在T1WI上均呈中等信号,在T2WI上2例呈中等信号,2例呈低信号。局灶性6例,表现为软组织内的肿块形成,在T1WI、T2WI上5例呈中等信号,1例呈低信号。结论: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病人的MRI可表现为滑膜的弥漫性增厚和局限性肿块形成2种,其典型的表现是在T1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  相似文献   
9.
MR扩散加权成像在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 DWI对骨肉瘤新辅助化疗效果评估的价值.方法 36例原发性骨肉瘤患者新辅助化疗(顺铂+甲氨喋呤+表阿霉素+异环磷酰胺)前、后进行常规MBI、DWI.检查采用1.5 T超导型MR仪,测定化疗前、后肿瘤内活性肿瘤组织、坏死区及肿瘤平均ADC值变化.术后病理肿瘤坏死率评估按Huvos标准分级.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法检验化疗反应不同2组病例的各项指标.结果 36例化疗后肿瘤内活性肿瘤组织和坏死区的ADC值分别为(1.06±0.30)×10-3mm2/s和(2.39±0.44)×10-3mm2/s,坏死区ADC值明显高于活性肿瘤组织,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5,P<0.05).25例化疗反应良好组肿瘤平均ADC值由化疗前的(1.18±0.19)×10-3mm2/s增加至化疗后(2.27±0.20)×10-3mm/s,11例化疗反应不佳组的平均ADC值从化疗前(1.45±0.11)×10-3mm2/s增加至化疗后(1.83±0.16)×10-3mm/s,两组间化疗前后ADC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1,P<0.01).结论 DWI能够区分新辅助化疗后骨肉瘤内活性肿瘤组织与坏死组织,进而对骨肉瘤化疗效果的评估有一定价值,结合常规MR检查,对手术计划的制定、术后化疗方案的选择及判断患者预后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OA)的软骨磁共振表现(MRI),评估软骨MR成像对于OA诊疗评估的意义.方法:对56例40~70周岁确诊膝关节OA病例和45例无症状志愿者行X线检查并进行K-L评分后实施软骨MR成像:①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成像(FSE T2 WI);②三维脂肪抑制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D-FS-SPGR)并采用最大信号强度法(MIP)进行三维重建;③脂肪抑制质子加权序列(Fs-PD).分别比较:①软骨平均厚度;②软骨缺损分布区域并进行直径测量和Noyes分级;③软骨下骨质水肿表现,并统计分析两组磁共振表现差异.结果:①OA病例组膝关节X线平片K-L积分显著高于病例组(Z=-5.39481,P<0.001);②病例组膝关节软骨整体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③病例组膝关节软骨缺损所涉及的关节面区域多于对照组(Z=-6.23,P<0.001);软骨缺损的Noyes分级水平(Z=-8.336,P<0.001)和软骨缺损直径(Z=-8.42,P<0.001)也大于对照组.④病例组膝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软骨下骨质水肿,而对照组所有膝关节均没有出现软骨下骨质异常信号.结论:40~70岁OA患者的膝关节软骨相对同年龄无症状人群显著变薄,且软骨缺损程度大.结合合适的评价系统,软骨磁共振成像可以有效地应用于OA临床诊断和治疗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