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荧光示踪法研究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采用荧光示踪法研究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的可行性,并初步观察静脉回流规律。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每只取耳静脉血0.ImL,分离RBC并用FITC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已标记的RBC阳性率及荧光强度,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取20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动物双侧后肢内侧分别建立4cm×3cm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模型(n=10)和顺行岛状皮瓣模型(n=10),血管蒂长3cm。将一侧后肢随机设定为实验组,皮瓣制备后注射已标记的RBC悬液5pL;对侧为对照组,不注射示踪剂。实验组按顺行和逆行皮瓣分成两组,即顺行皮瓣组和逆行皮瓣组,每组10个;再根据注入示踪剂途径不同,分为动脉和静脉2个亚组,每亚组5个皮瓣。注射示踪剂5S后取下皮瓣立即冷冻,取连续的3张冰冻切片(5~7pm),其中2张行HE染色和GENMED染色,另]张不染色直接压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分布。结果流式细胞仪分析FITC标记的RBC阳性率在99%以上,荧光强度均≥10。;倒置荧光显微镜下标记的RBC呈均匀分布的绿色荧光,荧光强度均匀、稳定。冰冻切片显示实验组皮瓣蒂部均出现荧光,对照组未见荧光。顺行岛状皮瓣组荧光主要分布在静脉腔、静脉壁、动脉内膜和外膜;逆行岛状皮瓣组荧光分布在动脉内膜、外膜和静脉壁。结论荧光示踪剂可用于静脉回流研究,顺行岛状皮瓣静脉主要通过静脉腔、静脉壁、动脉内膜和外膜回流;逆行岛状皮瓣静脉主要通过动脉内膜、外膜和静脉壁的“迷宫式途径”回流。  相似文献   
2.
报告105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其中男103例,女2例。年龄4~19岁,平均65岁。32例有阳性家族史。文中对DMD的临床表现,血清酶、肌肉病理、组织化学、电镜检查等特点进行了讨论。对其中4例骨骼肌进行肌纤维膜冷冻断裂电镜检查。结果表明,本病肌膜的E面和P面的膜蛋白颗粒密度降低,与2例正常骨骼肌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支持本病发病机理中的“膜缺陷”学说。  相似文献   
3.
率先在国内应用PCR技术扩增Wilson病(WD)基因内部D13S301位点的微卫星多态,通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对80名正常中国人进行了检测,结果具有12种不同长度的等位片段,多态信息含量(PIC值)为0.883,表明该位点在中国人群中具有长度多态性及较高的应用价值。应用该位点对10个WD家系进行连锁分析,在24名无症状个体中检出12名基因携带者,7名正常纯合子及2名症状前患者,进一步证实该位点可用于WD的症状前诊断及杂合子筛选。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25例,其中多发性肌炎21例,皮肌炎2例,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2例。从临床表现、生化检查、肌电图及肌肉活检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的诊断条件。本组均采用皮质类固醇治疗,5例合并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临床治愈4例,显著好转10例,好转5例,无效2例,死亡4例。  相似文献   
5.
应用对应于Dystrophin基因缺失热区的二对PCR引物和一对内对照无关引物,在同一反应体系中扩增,检测66例DMD/BMD患者。发现其中25例存在17号或49号外显子缺失,与同时采用cDNA探针杂交检测出的35例基因缺失相比.检出率达71.4%。说明该扩增系统能够作为快速筛查缺失型DMD/BMD患者的有效手段。这对指导合理选用探针,尤其在产前诊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干预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是指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经过强的松标准治疗无效者或经强的松的标准疗程治疗能缓解,但经常复发(1年内复发3次或半年内发作超过2次以上)者,约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39.9%-53.8%,目前西医常采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虽近期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易复发并存在诸多副作用。鉴于此,临床医学研究者对中医药干预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症的研究越来越多,并积累大量的经验,本文就近5年来其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肌炎免疫机制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患者骨胳肌组织损伤的免疫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荧光一步法和免疫组化SP法分析25例PM/DM肌组织中免疫球蛋白IgG、IgM、补体C3和浸润肌组织单核细胞的分布与定位。结果PM和DM肌组织中IgG、IgM、C3的阳性率分别为60%、33.3%、20%和70%、40%、50%,以IgG为主(P<0.05),分布于肌组织血管壁、肌膜和肌浆中,补体C3在DM血管壁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80%PM和7O%DM肌组织有单核细胞浸润,PM以T淋巴细胞为主,Ia+活化TS细胞占多数,主要分布于肌内衣,DM以B淋巴细胞为主,多分布在肌柬衣血管周围。结论免疫反应在PM和DM发病机理中占重要地位,PM以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为主,DM以体液免疫特别是补体介导的血管损害为主。  相似文献   
8.
用荧光法研究^ωN-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对大鼠脑缺血后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和小脑中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显示L-NNA可明显减少缺血10min不同脑区NO的含量(P〈0.05或P〈0.01);左旋精氨酸可部分逆转L-NAA的使用,使NO的含量增加(P〈0.05或P〈0.01)。提示L-NAA可减少脑缺血时NO的过量生成而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成酶在肾功能衰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一氧化氮 (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含量及其意义。方法 测定 1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及 4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 NO和 NOS含量。结果  1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NO、NOS含量高于正常人组 ;2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NO、NOS含量低于正常人组 ;3慢性肾功能衰竭 NO、NOS与高血压、血肌酐和病程有一定相关性 ,即重度高血压、血肌酐≥ 70 7.2 μmol/L 和病程≥ 5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 NO、NOS明显降低。结论 肾功能衰竭时 NO变化具有双向性 ,作用具有双重性。  相似文献   
10.
Wilsondisease(WD)isanautosomalrecessivedisorderofcoppermetabolismwithaworldwidefrequencyofbetween1/5000and1/30000inlivebirth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