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6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176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52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285篇
口腔科学   41篇
临床医学   588篇
内科学   410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155篇
特种医学   194篇
外科学   421篇
综合类   1124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379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515篇
  11篇
中国医学   359篇
肿瘤学   25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92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318篇
  2011年   387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370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芷酒炖前后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白芷酒炖前后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百分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白芷生品中初步检测出53个峰,鉴定出36个成分;从白芷酒炖中检测出32个峰,鉴定出26个成分;与生品成分比较,酒炖白芷中有22种成分未测到,但新增了12种成分,表明酒炖白芷中的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均发生了变化。结论白芷酒炖后由于受热及辅料黄酒的作用使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并存在成分转化,本研究为白芷酒炖的炮制机理及其在都梁丸中应用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儿科门诊静脉滴注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情况,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2004年10月~2005年4月儿科门诊静脉滴注的所有患儿,对其使用抗感染药物的情况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7岁是使用抗感染药物的高峰年龄组,抗感染药物应用占同期输液患儿的98·2%,抗感染药物使用频率高低顺位依次是:第三代头孢类、抗病毒类、青霉素类、第一代头孢、中药、第二代头孢和氨基甙类。抗菌药物与抗病毒药物同用占56·14%,抗菌药物二联用药占9·51%,抗菌药物三联用药占0·19%。结论加强护理管理,是促进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有效途径,包括正确给药、细致观察、合理用药、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正压压膜式间隙保持器的临床应用特点和效果.方法:选择60例5.9~10岁的乳牙过早缺失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正压压膜式间隙保持器,对照组用带环式丝圈间隙保持器.分别从患者对保持器的接受程度、保持器的制作、椅旁操作时间、固位效果及其保持疗效和因保持器本身问题导致的复诊率进行对比研究,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在对保持器的接受程度、保持器的制作、椅旁操作时间、美观、防止对合牙过度伸长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在固位效果及其保持疗效和因保持器本身问题的复诊率上有差异,但是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正压压膜式间隙保持器是一种美观舒适,制作简单,戴用便捷、固位好,疗效佳,便于观察恒牙萌出程度的间隙保持器,它为口腔医师进行保持缺隙治疗时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ffects of different rewarming rates and maintenance of light hypothermia on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rabbits after limb blast injury, coupled with seawater immersion. Methods First, the model of limb blast injury coupled with seawater immersion was reproduced [the animals were immersed to low body temperature of (31.0±0.5℃)]. Then, 24 adult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Ⅰ [the rapid rewarming group, n=6, rewarmed to (38±0.5)℃ at a rate of (8.94±0.93)℃/h], group Ⅱ [the slow rewarming group, n=6, rewarmed to (38±0.5)℃ at a rate of (3.88±0.22)℃/h], group Ⅲ [another slow rewarming group, n=6, rewarmed to (38±0.5)℃ at a rate of (2.18±0.12)℃/h], and the H group [the hypothermia group, n =6, rewarmed to (34 - 35)℃ at a rate of (4.49±0.66)℃/h and kept at that temperature till termination of the experiment]. Regulation of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warm transfusion were used to restore body temperature to target levels and maintained there for 6 hours.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at 5 different times, I.e. Pre-injury time(T0), post-immersion time (T1), the time when rewarming started (T2), 3 h after rewarming (T3), and 6 h after rewarming (T4). Tissue samples from heart, liver, intestinum, lung and kidney were also collected. Levels of TNF-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IL-1β (interleukin-1β) and IL-6 (interleukin-6) in plasma and MPO (myeloperoxidase) in homogenate were detected. Results Following rewarming, TNF-α, IL-1β, IL-6 concentrations in the plasma of the animals in group Ⅰ and group 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when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animals in group Ⅱ and group Ⅲ (P<0.05, P<0.01), and MPO activity in homogen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when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animals in group Ⅱ and group Ⅲ(P<0.01, P<0.05), an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could be seen between group Ⅱ and Ⅲ (P>0.05). Conclusions Rapid rewarming and maintenance of light hypothermia could obviously elevate TNF-α, IL-1β, IL-6 concentrations in plasma and MPO activity in homogenate, following limb blast injury coupled with hypothermia induced by seawater immersion, while slow rewarming (with a rewarming rate of 2-4℃/h) could significantly inhibit TNF-α, IL-1β, IL-6 levels and PMN activity.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 5 0 0例经尿 11项试纸检查阴性的标本 ,沉渣镜检发现尚有 6 7例阳性 ,阳性率为 13.4 %。提示尿沉渣镜检 ,不失为泌尿系统疾病检查的必要手段不应忽视及偏废  相似文献   
6.
目前,冠状动脉造影已成为诊断冠心病,明确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程度的重要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可达定量水平,为估计病人预后、决定药物使用及介入性治疗提供了更为确切的指标。由于介入性诊治属有创性,存在一定的风险,且术后需卧床制动,因此,绝大多数病人对该术存在担心恐惧等心理,加之术中、术后所承受的不适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术的成功及病情变化,为减轻病人恐惧与担心,增加手术的成功率,认真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自2000年6月我科开展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治护理以来,对病人心理特征不断进行观察分析,现将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人脑外伤后皮层核因子-κB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人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挫伤皮层中的表达情况,包括表达位置、表达强度和表达时相。方法 挫伤区皮层的标本来自24例TBI患者,取样时间为伤后5h-5d,利用凝胶电泳迁移分析法(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和免疫组化技术测定NF—κB的活性和表达强度。结果 在人TBI后的挫伤区皮层中,NF—κB表达明显上调,表达高峰为伤后48—72h,NF—κBP65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中表达,NF—κBP50主要在神经胶质细胞和少量神经元中表达,NF—κBP65的表达强度高于NF—κBP50。结论 NF—κB在人TBI后的挫伤区皮层中表达上调,提示其可能在TBI后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杭涛  江时森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2,15(5):456-457,461
腺嘌呤核苷酸载体(ANT)是一种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转运蛋白,它在组织细胞能量产生和消耗的耦联中起关键性作用。作者就ANT的功能和表达情况及其与心力衰竭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骨钙素酶免疫测定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检测血清骨钙素。方法:应用了3种检测模式,根据检测灵敏度、剂量反应曲线的形态进行分析,选择出合适的模式进一步应用于临床血清标本的骨钙素检测。结果:所采用的骨钙素单克隆抗体是钙离子依赖型的。固相抗原竞争法适合于临床定量测定骨钙素。最低可测限为1.4μg/L;20μg/L骨钙素样品批内CV=3.98%,批间CV=12.67%。测定正常献血员140名(年龄17-45岁),第5-95百分位点的骨钙素含量,男性为7.5-15.0μg/L女性为7.0-17.5μg/L。70例疑有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骨钙素含量2.91-30.20μg/L,以第95百分位点的骨钙素含量为cut-off值,升高5例。与进口试剂盒(Novocalcin,USA)相比较,有较好的相关性,r=0.81。结论:固相抗原竞争法酶免疫测定可以灵敏地检测血清中骨钙素含量,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经治的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一类颅神经疾病的肿瘤性病因,对其临床表现特点、发病机制和处理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以面肌痉挛、三又神经痛主诉就诊的患者术前MRI检查发现肿瘤性病因19例,占同期显微手术治疗1032例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中的1.8%。其中男7例,女12例。三叉神经痛16例,面肌痉挛3例。术前诊断胆脂瘤8例,脑膜瘤5例,听神经瘤6例。结果肿瘤获全切,病理诊断同术前一致。术后除一例胆脂瘤致三叉神经痛部分缓解外,余症状均消失,平均随访4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颅神经疾病的肿瘤性病因并不少见,在本组三叉神经痛中高达6.3%(16/253)。其临床特点是发病年龄较轻,病程较短,症状较重,三叉神经痛倾向于不典型发作。临床医师应保持警惕,术前应常规MRI检查。一旦发现肿瘤应争取及时手术可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