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存在于人脑中一个约600 km长,具备协同作用且相互连接的血管网内。在此血管网系统中,脑动脉、小动脉和毛细血管为大脑提供O_2、能量和营养,而脑静脉将CO_2和代谢废物从大脑中排出。脑几乎没有能量储备,必须通过血流持续供应O_2和能量。脑血管的适应性调节机制有助于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对临床流行病学课程的认知和学习习惯情况,评价其学习效果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果提供相关数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法,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20级全体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填问卷方式收集调查资料。分析不同类别研究生对课程认知情况、学习习惯的差异,探讨影响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连续变量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分类变量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McNemar检验。结果 共纳入652名研究生进行分析,硕士研究生409人(62.7%),博士研究生243人(37.3%)。博士研究生听说过临床流行病学(χ2=19.99,P<0.001)、之前学过临床流行病学(χ2=9.20,P=0.002)、对本课程感兴趣(χ2=11.41,P=0.001)、认为本课程重要(χ2=10.71,P=0.001)、课前预习(χ2=11.21,P=0.001)、课后复习(χ2=3.29,P=0.001)及课堂积极讨论(χ2=11.64,P=0.001)的比例高于硕士研究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授课前全体研究生测验题总分平均为(5.50±1.62),授课后总分平均为(7.47±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9,P<0.001)。统招研究生授课后成绩提高程度高于在职研究生,硕士群体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P<0.001),博士群体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P=0.351)。结论 不同类别研究生对临床流行病学知识点掌握程度在授课后均得到提升。但仍需针对不同类别研究生学习基础及短板的差异,改进相应的教学模式及过程,包括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规范学习习惯等,从而提升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电动气压止血带采用不同衬垫材料的止血效果和术后止血带副损伤情况。方法 :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分别采用石膏棉纸、一次性治疗巾、棉垫和纱布作为衬垫材料,对四组患者的止血带副损伤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石膏棉纸组和棉垫组止血带副损伤的发生率最低,使用电动气压止血带时,衬垫材料选择石膏棉纸和棉垫最为适宜。结论:手术室患者患肢使用电动气压止血带除了根据肢体的粗细要选择合适的袖带,同时应该首选石膏棉纸和棉垫作为衬垫。  相似文献   
4.
囊性病变多在常规体检中发现,一般无需处置,有癌变风险或在随访过程中体积增大产生症状的病变可行聚桂醇消融术进行治疗。本文对消化系统囊性病变聚桂醇消融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消融方法、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了整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口服缓、控释多单元型制剂因其具有多方面的优点而在药剂领域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微丸压制成片剂已成为一种具有缓、控释优点和多单元型制剂优点的剂型。本综述就微丸压片工艺的研究进展做一个回顾和总结。影响微丸压片的因素主要有聚合物衣膜,微丸丸芯材料和压片的辅料等。微丸的膜材的性能是微丸压片最主要的参数,丸芯和压片稀释剂也必须经过筛选,以保证微丸衣膜在压片过程中不发生破裂,片剂保持良好的硬度和崩解,均匀的含量和释药特性。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考察自制(受试)与进口(参比)盐酸多西环素调释胶囊两种制剂的药动学与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按交叉单剂量双周期试验设计,随机单剂量口服含100mg多西环素的两种制剂。以HPLC内标法测定各时间点的多西环素血药浓度,计算两种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评价其生物等效性。结果:受试和参比制剂的Cmax分别为(859.2±253.1)和(917.2±220.6)μg/L,tmax分别为(3.8±0.8)和(4.4±1.8)h,t1/2分别为(18.9±2.8)和(18.0±3.5)h,AUC0-72分别为(18.2±5.9)和(18.7±3.9)mg·h/L,AUC0-inf村分别为(18.7±5.9)和(19.2±3.9)mg·h/L,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4.56%。结论:自制与进口盐酸多西环素调释胶囊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表达,及其与心肌间质损伤和心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Sprague-Dawley(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强力霉素组,每组8只。分别建立改良的Langendorrf离体心灌注模型,测定左室收缩峰压及压力微分,氯胺T法测定胶原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Ⅰ/Ⅲ胶原比例,酶谱法测定冠脉回流液不同时间点的MMP-2及其酶原(pro-MMP-2)。Westernblot检测心肌MMP-2的表达。结果:MMP-2活性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即明显升高,且其活性与心功能的恢复呈明显的相关性。心肌胶原含量和Ⅰ/Ⅲ比值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强力霉素组表现出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MMP-2在心肌缺血再灌注间质损伤中起关键作用,应用MMP-2抑制剂可能成为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Moyamoya病,最早于1957年由日本学者Takeuchi和Shimizu提出,是一种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大脑中动脉起始处内膜缓慢增厚、动脉管腔逐渐狭窄以致闭塞、脑底穿通动脉代偿性扩张为特征的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