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差速贴壁+Thy1.1抗体及补体纯化法的应用较多,细胞换液过程中使用含血清的培养基主要针对成纤维细胞的去除,而对神经元的去除作用不明显。 目的:根据神经元体外培养需要血清的特性,拟利用无血清培养基在体外建立一种分离培养嗅鞘细胞的简单方法。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6/2009-0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成年SD大鼠10只,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方法:在差速贴壁+Thy1.1抗体及补体纯化法的基础上,剪开大鼠颅骨,显露位于颅腔前方的嗅球,取出2只嗅球,在显微镜下去除嗅球表面的软脑膜和毛细血管及外周组织,保留富含嗅鞘细胞的嗅神经层和嗅球颗粒层,剪成1 mm3小块分离获取单细胞悬浮液,调整细胞密度至1×107 L-1,接种在用poly-l-lysine包被的培养瓶或培养板中,于37 ℃、体积分数为5%的CO2培养箱中培养,第3天用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换液培养。 主要观察指标:嗅鞘细胞的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分析、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结果:培养前3 d细胞数目无明显增加,甚至减少;然后细胞数目逐渐增多,13 d细胞基本长满;传10代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胞浆内出现许多空泡,细胞增殖速度减慢或停止。纯化培养10 d后,培养板内双极和三极细胞均呈GFAP,NGFR p75阳性。 结论:在差速贴壁+Thy1.1抗体及补体纯化法的基础上,利用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进行换液培养可使嗅鞘细胞迅速增殖,是一种效率较高的体外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研究多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细胞移植对颅内疾病的治疗,对植入细胞在损伤脊髓中的成活、分化、迁移、结构重建等了解有限.目的:探讨局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替代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建立SD大鼠脊髓横断损伤模型,伤后即刻分别向损伤区局部移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或无钙镁磷酸缓冲液.在术前和术后1 d,1周,2周,3周,4周和8周进行BBB评分,观测大鼠的运动功能,并于移植后1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处的存活情况,移植后4周进行损伤脊髓的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测.结果与结论:移植后第1~8周细胞移植组BBB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1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在细胞移植组大鼠脊髓远端检测到BrdU阳性细胞,术后4周脊髓损伤处发现有神经纤维.证实通过损伤后立即局部注射的方式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进大鼠脊髓损伤区,细胞可在损伤区存活;存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在损伤局部形成神经元通路,从而促进脊髓神经纤维传导功能的恢复,并促进高位脊髓损伤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经眉弓锁孔入路治疗颅内病变(附29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经眉弓锁孔入路治疗颅内病变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290例颅内病变的手术经验。病变位于鞍区279例,颅前窝9例,第三脑室2例。均行经眉弓锁孔入路病变切除术。结果病变全切除214例(73.8%),次全切除76例(26.2%)。206例术前视力障碍病人中,术后1周内视力有所改善158例(76.7%)。术后出现暂时性尿崩24例(8.3%);脑脊液鼻漏5例(1.7%),经保守治疗后恢复。107例功能性腺瘤病人中,术后1周内分泌恢复正常水平56例(52.3%),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1例无功能垂体腺瘤病人术后第5天死于心肌梗死。对180例病人术后随访1年,复发15例。结论经眉弓锁孔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调节细胞增殖、移行、分化和生存的作用,也可以下调已知轴突再生的抑制因子如蛋白聚糖等,帮助轴突克服这些抑制因子,对神经纤维再生有重要作用。 目的:观察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周围神经移植治疗大鼠高位脊髓损伤的可行性及效果。 方法: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108只随机抽签法分为自体神经组、自体神经联合生长因子组、高位脊髓横断组。咬除大鼠T8~10棘突、椎板,显露硬膜囊,水平切断高位脊髓并切除3 mm,显微镜下确认无神经纤维相连。自体神经组、自体神经联合生长因子组取双侧第8~10对肋间神经各2 cm,将肋间神经交叉移植入高位脊髓缺损处(近端白质与远端灰质、远端白质与近端灰质),分别以纤维蛋白凝胶、含有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纤维蛋白凝胶固定植入的肋间神经,缝合硬膜。高位脊髓横断组断端间旷置。术后90 d,行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检测观察神经电生理恢复情况。术后76 d,生物素葡聚糖胺顺行神经示踪观察运动传导束恢复情况。术后60 d,后肢BBB运动功能评分观察肢体运动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高位脊髓横断组大鼠均未引出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波形。自体神经组、自体神经联合生长因子组均可引出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自体神经联合生长因子组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平均潜伏期和波幅、BBB评分均明显优自体神经组(P < 0.01)。自体神经组和自体神经联合生长因子组在损伤区有较多生物素葡聚糖胺标记阳性神经纤维通过,明显多于高位脊髓横断组(P < 0.01),自体神经联合生长因子组多于自体神经组(P < 0.01)。提示自体周围神经移植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更好地恢复高位脊髓损伤后大鼠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享硬脑膜外血肿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50例硬脑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31例,意识障碍消失,失语和语言不清者好转,意识清楚,肌力好转;病情加重7例,经二次手术后好转;死亡12例,包括院前抢救5例。结论:硬脑膜外血肿是临床急症,及时诊断,有效治疗,才能挽救生命,减少致残。  相似文献   
6.
7.
大鼠嗅球嗅鞘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纯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差速贴壁+Thy1.1抗体及补体纯化法的应用较多,细胞换液过程中使用含血清的培养基主要针对成纤维细胞的去除,而对神经元的去除作用不明显.目的:根据神经元体外培养需要血清的特性,拟利用无血清培养基在体外建立一种分离培养嗅鞘细胞的简单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6/2009-0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成年SD大鼠10只,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在差速贴壁+Thy1.1抗体及补体纯化法的基础上,剪开大鼠颅骨,显露位于颅腔前方的嗅球,取出2只嗅球,在显微镜下去除嗅球表面的软脑膜和毛细血管及外周组织,保留富含嗅鞘细胞的嗅神经层和嗅球颗粒层,剪成1 mm3小块分离获取单细胞悬浮液,调整细胞密度至1×107L-1,接种在用poly-l-lysine包被的培养瓶或培养板中,于37℃、体积分数为5%的CO2培养箱中培养,第3天用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换液培养.主要观察指标:嗅鞘细胞的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分析、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结果:培养前3 d细胞数目无明显增加,甚至减少;然后细胞数目逐渐增多,13d细胞基本长满;传10代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胞浆内出现许多空泡,细胞增殖速度减慢或停止.纯化培养10 d后,培养板内双极和三极细胞均呈GFAP,NGFRp75阳性.结论:在差速贴壁+Thy1.1抗体及补体纯化法的基础上,利用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进行换液培养可使嗅鞘细胞迅速增殖,是一种效率较高的体外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8.
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等地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以来,疫情已波及全国各省份,预防和控制已进入关键时期。脑血管急重症患者具有不能自理、意识障碍、家属陪护较多、医疗干预措施多、医护操作多、术前准备时间短、手术时间长、患者在院时间长等特点,如何在疫情期间做好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救治,同时做好患者、家属和医务工作者的防护工作,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该共识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的内容,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将脑血管外科患者分为“普通患者”“可疑患者”及“疑似或确诊患者”等三类,并从“择期和限期患者诊治”“急诊患者诊治”“门急诊、病房、重症监护室环境消毒”“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治疗原则”及“手术室和导管室”防控、终末消毒流程等方面阐述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措施,以期为全国各级医院脑血管外科同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研究多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细胞移植对颅内疾病的治疗,对植入细胞在损伤脊髓中的成活、分化、迁移、结构重建等了解有限。 目的:探讨局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替代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建立SD大鼠脊髓横断损伤模型,伤后即刻分别向损伤区局部移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或无钙镁磷酸缓冲液。在术前和术后1 d,1周,2周,3周,4周和8周进行BBB评分,观测大鼠的运动功能,并于移植后1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处的存活情况,移植后4周进行损伤脊髓的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测。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第1~8周细胞移植组BBB评分均髙于对照组;术后1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在细胞移植组大鼠脊髓远端检测到BrdU阳性细胞,术后4周脊髓损伤处发现有神经纤维。证实通过损伤后立即局部注射的方式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进大鼠脊髓损伤区,细胞可在损伤区存活;存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在损伤局部形成神经元通路,从而促进脊髓神经纤维传导功能的恢复,并促进高位脊髓损伤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26例口咽癌患者采用经口入路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口咽癌切除手术的护理配合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12月在本院行口咽癌手术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经口机器人辅助手术(Transoral Robot-assisted Surgery,TORS)治疗口咽癌的护理配合流程,包括机器人器械物品准备、手术室布局、体位安置及护理配合。结果:26例口咽癌患者均采用TORS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未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手术护士完善术前准备,充分了解手术方式及患者体位安置要点,熟练掌握达芬奇机器人的操作和排除故障方法,是经口机器人辅助口咽癌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精准、高效的护理配合可缩短手术时间,保证口咽癌患者的手术安全,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