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53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骨科组于1985年5~10月份为4例患下肢高分化低度恶性肿瘤的病人,在化疗的配合下施行肿瘤局部大块切除,吻合血管的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创面等综合治疗,早期获得了满意的效果.4例病人中有2例患小腿软骨肉瘤,1例小腿脂肪肉瘤和1例髋部纤维肉瘤.背阔肌肌皮瓣较适用于修复软组织缺损大的创面,其大而扁平的肌肉部分几乎能完全覆盖缺损,外形亦常较满意.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效果。②方法 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56例,随访8~26个月,观察治疗结果。③结果 56例病人术后对位、对线均满意,股骨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9.9周,胫骨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7.7周,2例延迟愈合。无主钉或锁钉断裂.无肢体短缩、功能障碍发生。④结论 交锁髓内钉是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一种理想、可靠的内固定方法,其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 比较不同方式吻合神经的再生情况。②方法 将 72只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2 4只。分别以端端吻合、部分端端吻合、端侧吻合方式吻合颈 7近端与颈 6远端 ,观测手术后 4、8、12、16周各组再生纤维轴突数目及有髓轴突截面积。③结果 术后 4、12、16周部分端端吻合组再生轴突数目及截面积与端端吻合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F =3.75、3.18,P >0 .0 5 ) ;端侧吻合组术后 4、8、12、16周再生轴突数目及截面积均低于端端吻合组及部分端端吻合组 ,差异有显著性 (F =8.2 3~ 4 5 .71,q=5 .2 5~ 16 .4 8,P <0 .0 5 )。④结论 神经部分端端吻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角蛋白人工腱膜预防全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黏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角蛋白(keratinsubstance,KS)人工腱膜材料用于预防全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黏连的效果。[方法]Wistar大白鼠60只,随机分3组,每组20只,咬除T。:全椎板,造成2rnrnX8rnlffl大小的椎板缺损,加入不同处理因素,A组:空白对照组;B组:人工腱膜组;C组:白体腱膜组。术后2、4、8,12周处死动物,各时间点大体观察采用Rydell瘢痕黏连程度评级标准评分。完整取出T。:节段,包括椎旁肌。经HE染色后,镜下组织学观察采用改良Nussbaum标准行评分。同时切取2,4、8、12周人工腱膜组硬膜外瘢痕组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所测数据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取a〈0.05作为统计显著差异的标准。[结果]KS人工腱膜材料无毒性和排异反应:A组的Rydell评分,改良Nussbaum评分高于B、C组(P〈0.05),B组C组比较无差别(P〉0.05)。B、C组与对照组比较,均能够明显减少椎板切除术后的硬膜外瘢痕形成。[结论]硬膜外瘢痕黏连主要来自硬膜后方的血肿和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的增殖。KS人工腱膜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无局部及全身的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物理屏障作用。将l(S人工腱膜放置在椎板缺损处,能够有效的防止纤维组织侵入椎管,预防硬膜外瘢痕黏连。在动物实验中,KS人工腱膜能够安全有效的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黏连。  相似文献   
5.
自1989年2月~1995年3月,对23例手部烧伤后重度虎口挛缩行瘢痕切除及虎口开大后,选用带旋髂浅血管蒂的腹股沟皮瓣移植重建虎口,术后均取得了满意效果。虎口挛缩的程度为0°~25°。虎口开大后达80°~90°。虎口区瘢痕切除后皮肤缺损最小8cm×5cm,最大12cm×6cm,平均10cm×5cm。皮瓣切取面积最小14cm×7cm,最大18cm×8cm,平均16cm×7cm。术后皮瓣断蒂时间为2~3周,23例皮瓣均完全成活。对重度虎口挛缩应用带旋髂浅血管蒂的腹股沟皮瓣移植重建虎口是一种简单易行、成功率高的方法。因其具有供区部位隐蔽,皮肤质量好,不损伤肢体重要血管及可早期断蒂等优点,极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基底膜蛋白多糖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其分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随机分为基底膜蛋白多糖抑制剂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低氧状态下基底膜蛋白多糖抑制剂组(C组)、低氧状态下对照组(D组)。各组分别进行相应处理,培养24、48、72、96h。采用细胞增殖检测方法(CCK-8法)和ELISA法,检测并比较各组成骨细胞增殖和分泌BMP-2的变化。结果培养24、48h,A组与B组比较、C组与D组比较成骨细胞增殖活性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4.51~18.04,P〈0.05);培养72h,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培养96h内,A组与B组比较、C组与D组比较成骨细胞分泌BMP-2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6.61~30.50,P〈0.05)。结论在成骨细胞增殖早期基底膜蛋白多糖对成骨细胞增殖活性有显著影响,并对成骨细胞分泌BMP-2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1998年至今,应用中指指浅屈肌腱移位术重建桡神经损伤后指总伸肌功能12例,优良率达91.7%,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12-41岁,平均20岁。损伤部位:均是发生在臂部的桡神经损伤。损伤原因:切割伤4例,碾压伤3例,各种绞伤5例。手术与受伤间隔时间最短为3周,最长为1年。随访时间:3个月-2年,平均8个月。1.2 手术方法 臂丛麻醉下,臂部上气囊止血带。取中指近指间关节侧方纵切口切开,找到指浅屈肌腱止点切断。再取腕部横切口和腕背“S”纵切口,于腕…  相似文献   
9.
有研究显示 ,骨与假体界面或骨水泥与骨界面的松质骨不正常而引起固定失败[1 ] 。我们通过观察了解固定假体的股骨近端的骨质情况。1 .资料和方法 :股骨头坏死患者 1 8例 ,按照文献 [2 ]的标准分为Ⅲ~Ⅳ级 ,其中男性 1 2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50岁 ,其中酒精引起的 6例 ,激素引起的 5例 ,其他为原因不明 ,全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为 1 8个骨性关节炎的患者 ,其中男性 1 0例 ,女性 8例 ,平均 62岁 ,均没有股骨头坏死的X线依据 ,也全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每个患者的股骨头切除后放在1 0 %的福尔马林缓冲液中浸泡。并从下列 4个部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用锁定跟骨钢板治疗新鲜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治疗34例男性闭合性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年龄19~42岁,平均34岁;左足14例,右足20例;高处坠落伤22例,车祸伤1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21天,平均13天.术前均对伤足摄正、侧位X线片及跟骨的CT轴位片.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16例,Ⅲ型18例.采用扩大外侧入路对34例患者进行手术,骨折复位后利用锁定跟骨钢板完成骨折内固定.结果 2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0个月,平均20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B(o)hler角由术前平均7.41°±4.08°改善至术后第7天的29.74°±5.56°和术后3个月的30.00°±5.53°;Gissane角由术前平均163.71°±9.31°改善至术后第7天的122.59°±14.11°和术后3个月的125.85°±19.31°.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6~12周.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撞击或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未出现骨折移位或内固定失败等情况.术前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系统的踝-后足评分为(17.68±9.34)分,术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为(74.79±4.01)分和(74.28±17.92)分.结论 应用锁定跟骨钢板治疗新鲜跟骨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operative management of 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calcaneus using locking plates. Methods From October 2004 to October 2006, 34patients with close 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calcaneus were fixed with Calcaneal locking Plates through the extensive lateral approach. The right foot was involved in 20 patients. The mean age was 34 yesrs with a range of 19 to 42 years. Accordiing to Sanders' classification system, there were 16 patients in style Ⅱ and 18 in style Ⅲ The mean interval between injury and operation was 13 days Standard reduction and fixation techniques were performed to realign all components of the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 using a locking calcaneal fracture plate. The result were evaluated with AOFAS (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 Ankle Society) ankle-hindfoot scale. Results Twenty-eight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The follow-up duration ranged from six to forty months, with the mean of twenty months. angle and were measured at, The average B(o)hler angle was 29° and 30° and the average Gissane was 122° and 125° seven days and three months after operation. Bone union was achieved in all cases. All incisons had healed smoothly. No patient sustained lateral impingement syndrome or soft tissue complications The mean AOFAS scores that was measured three months and six months after operation was 74.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alcaneal locking plates through extended lateral approach is proved to be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 offering the combination of good reduction and early rehabili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