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对于压缩程度大于1/3的严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微创内固定,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且植骨可靠,在达到伤椎复位、植骨与稳定目的的同时,尽可能地保留了脊柱运动单位和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减轻临近节段退变。目的:研制一种内镜下经椎体侧方入路复位单椎体内植入器,评价其应用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根据成人胸腰椎椎体的解剖学测量数据研型号的单椎体内植入器。选取6具成人新鲜胸腰椎尸体标本,制作L1压缩性骨折模型,分为对照组、骨折损伤组、单椎体内植入器组、AF复位内固定组及前路钢板内固定组,分别进行三维运动范围实验。结果与结论:生物力学测试表明,单椎体内植入器组在胸腰椎前屈及左右侧屈方向上与AF内固定组及前路钢板组运动范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后伸及左右旋转方向上运动范围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可见单椎体内植入器设计新颖,在前屈及左右侧屈方向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但在后伸及旋转方向缺乏稳定性,需加以改进或辅以外固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前路手术的疗效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随访分析2003年8月至200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颈前路手术治疗的7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MRI测量硬脊膜囊矢状径并计算膨胀恢复率,JOA法(17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况及术后疗效,并统计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随访6—57个月,平均27.3个月,术后改善牢为优47例(59.5%),良11例(13.9),优良牢为73.4%。术后改善率与病程、年龄、术前功能评分、膨胀恢复牢、T2WI是否高信号有关。结论脊髓型颈椎病一旦确诊即需手术处理,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疗效确切。病程、术前评分、膨胀恢复率及T2WI高信号影响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前路手术的疗效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随访分析2003年8月至200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颈前路手术治疗的7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MRI测量硬脊膜囊矢状径并计算膨胀恢复率,JOA法(17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况及术后疗效,并统计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随访6~57个月,平均27.3个月,术后改善率为优47例(59.5%),良11例(13.9),优良率为73.4%.术后改善率与病程、年龄、术前功能评分、膨胀恢复率、T2WI是否高信号有关.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一旦确诊即需手术处理,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疗效确切.病程、术前评分、膨胀恢复率及T2WI高信号影响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报告桡动脉腕部皮支穿支蒂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对15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皮肤软组织缺损情况,应用桡动脉腕部皮支穿支蒂皮瓣修复,皮肤缺损面积为2.5 cm×2.8 cm~4.6 cm× 9.5 cm,皮瓣切取面积为2.8 cm× 3.0 cm~ 4.8 cm×9.7cm.结果 术后1例皮瓣出现蒂部卡压症状,经行血管探查、减压术后存活,余14例皮瓣及供区植皮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6~ 1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质地及功能满意.结论 桡动脉腕部皮支穿支蒂皮瓣血管相对恒定,外形美观,手术操作简便,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脂肪纤维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7月,收治周围神经脂肪纤维瘤患者5例,其中单纯正中神经瘤变3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瘤变2例、合并巨指1例,采用周围神经松解、瘤段切除、周围神经束间瘤变组织显微切除等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7~24个月,行瘤段病变切除1例术后出现神经支配区感觉缺失;行周围神经松解2例,术后手指麻木症状消失;行周围神经束间显微切除2例,无明显神经支配区感觉缺失.结论 通过CT、MRI、手术观察以及术后肿瘤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周围神经脂肪纤维瘤,但目前治疗手段有限,周围神经束间瘤变组织显微切除是一种在最大限度保存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可切除较多瘤变组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贺用礼 《中外医疗》2011,30(19):75-75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采用不同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断裂及骨不连发生,优良率达90.1%。结论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术中应根据胫骨平台骨折的不同特点选择相适应的内固定方式,同时应争取早期解剖复位,骨缺损植骨、稳定固定和早期非负重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组织工程骨的支架材料,力学性能和体内血管化问题仍没有很好解决,因而制约了临床的广泛开展.目的:观察生物衍生骨体外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化工程骨修复兔桡骨一骨膜缺损的血管化进程和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的骨头制各生物衍生骨;体外分离和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再将诱导的成骨细胞接种到生物衍生骨支架上制成组织工程骨.取大白兔25只,制成骨膜桡骨缺损模型,其中5只兔不做处理为空白组;另外20只兔左前肢为对照组单纯植入生物衍生骨,右前肢为实验组植入组织工程骨术后2,4,8,12周分别取5只兔标本,观察血管面积和缺损区植入骨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与结论:术后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液循环丰富,血管面积较大,12周血管面积趋于稳定,接近正常状态;2,4,8周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管面积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8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修复区的血管网排列规律,12周形态结构已接近正常骨组织,力学性能明显增强.结果证实生物衍生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有较好的血管化进程和力学性能,是修复骨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寻找理想的支架材料是目前骨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着重阐述了几种骨组织工程材料的特点及应用现状,分析各材料的优缺点,展望了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7月-2008年3月,我科采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各种原因所致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面积:5cm×7cm~8cm×14cm。随访6~12月,效果满意。结论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血运可靠,穿支点比较固定,手术操作简便安全,且不牺牲重要血管,是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下侧方入路单椎体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应用解剖上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12具脊柱胸腰段保存完整的成人尸体标本,垂直于矢状面将克氏针钻入T11-L4椎体侧方中央,观察脊神经的走行方向、冠状面上各克氏针与其后方经过的上位脊神经的距离、胸腰段椎体节段血管在椎体侧方的走行位置、椎体高度、椎体后缘与腔静脉、主动脉的距离,测量椎体侧方手术安全区。结果冠状面上T10-L3脊神经均走行于下位椎体侧方中线(克氏针)的后方,胸腰段椎体节段性血管紧贴椎体侧方自内上斜向外下走向,本手术路径无法避开,胸腰椎侧方存在手术安全区,左侧手术区较右侧更安全。结论内镜下侧方入路单椎体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解剖学上是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