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应用皮质体感诱发电位、皮质运动诱发电位和皮质脑电图定位功能区,提高毗邻脑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影像学检查筛选18例中央回及其毗邻部位的胶质瘤患者,经功能磁共振成像和脑磁图初步定位功能区;术中以皮质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进一步确定脑功能区、脑电图明确致痼灶位置,避开功能区切除肿瘤和(或)致痼灶;术后于瘤腔内植入放射性同位素125I和缓释型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结果18例患者中1例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手术后第6、12和24个月疗效评价,无进展生存期平均为11个月;客观有效率分别为13/18、9/18和6/18;疾病控制率15/18、13/18和10/18。手术前和术后第6、12、24个月时的Karnofsky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4.13±12.88)、(78.20±15.13)、(62.35±13.21)和(46.57±16.93),各观察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8例(肌力下降2例、感觉减退3例、肌力与感觉同时减退1例)。结论采用术中神经电生理学监测方法定位功能区及致痼灶,可在保留功能的情况下指导切除中央回及其毗邻部位胶质瘤。术后瘤腔内行间质放化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期、减少肿瘤复发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及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对长期随访的45例接受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和9例接受脑深部电刺激丘脑底核(STN)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和临床分析。结果1例DBS病人术后无效,调整电极后效果满意,射频毁损术及DBS术后短期效果均满意,本组显效47例(87%),有效7例(13%),总有效率100%。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开”状态下提高38%,“关”状态下提高49%。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评分:“开”状态下症状改善率52%,“关”状态下改善率72%。随访结果:射频毁损者复发率为17.8%,DBS者无复发。结论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及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满意,精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微电极记录可提高手术的准确性。DBS具有非破坏性、可双侧同期手术、术后可调节等优点,但价格昂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皮质体感诱发电位、皮质运动诱发电位和皮质脑电图定位功能区,提高毗邻脑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影像学检查筛选18例中央回及其毗邻部位的胶质瘤患者,经功能磁共振成像和脑磁图初步定位功能区;术中以皮质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进一步确定脑功能区、脑电图明确致癎灶位置,避开功能区切除肿瘤和(或)致癎灶;术后于瘤腔内植入放射性同位素125Ⅰ和缓释型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结果 18例患者中1例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手术后第6、12和24个月疗效评价,无进展生存期平均为11个月;客观有效率分别为13/1 8、9/18和6/18;疾病控制率15/18、13,18和10/18。手术前和术后第6、12、24个月时的Karnofskv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4.13±12.88)、(78.20±15.13)、(62.35±13.21)和(46.57±16.93),各观察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8例(肌力下降2例、感觉减退3例、肌力与感觉同时减退1例)。结论采用术中神经电生理学监测方法定位功能区及致癎灶,可在保留功能的情况下指导切除中央回及其毗邻部位胶质瘤。术后瘤腔内行间质放化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期、减少肿瘤复发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如何使手运动区脑肿瘤的手术治疗达到肿瘤切除与功能保留的最大化并获得最佳的风险/效果比[1],正逐渐成为手运动区脑肿瘤手术的发展趋势和治疗原则[2].手运动区是指与手运动功能密切相关的皮质和皮质下纤维传导束,是中央前回突向中央沟弯曲反折成的一个"Ω"形的"结区",该区使中央前回在此处的面积扩大了几倍,白质纤维传导束在该区也较别处密集,这与躯体运动中最精细复杂的手部运动相适应,手运动区的解剖和功能特点为该区的手术的精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具有多模态影像融合三维重建功能的iPlan Stereotaxy软件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显微血管减压(MVD)术前评估中的准确性。方法分析从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MVD治疗的PTN患者共54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完善颅脑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和三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序列扫描, 将扫描数据导入iPlan Stereotaxy软件进行影像配准融合并重建出患者的血管、三叉神经和脑干三维立体影像, 根据重建的三维立体影像, 对责任血管类型和神经血管关系进行术前评估。最后, 以术中对责任血管类型和神经血管关系的探查结果为金标准, 采用Kappa检验判断术前评估结果与术中探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iPlan Stereotaxy软件重建的三维立体影像在术前评估责任血管类别以及责任血管与三叉神经的接触位置、接触方向和接触程度方面, 与术中探查结果比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Kappa值分别是0.923、0.878、0.946和0.841, P均<0.01。结论术前应用iPlan Stereotaxy软件进行MVD术前评估的结果与术中探查结果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