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考查青少年网络交往行为与人格特征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青少年网络交往行为量表》和《卡特尔16PF量表》对广州市2所中学和1所大学749名学生的网络交往行为进行测查。结果青少年网络交往行为与人格特征总体上相关并不显著,人格特征在网络依赖、上网频次、上网动机、上网内容以及网络行为高低分组维度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差异。结论人格特质对网络交往行为的影响作用随年级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职生大五人格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检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为改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修订版),对分层整群抽取的575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神经质、外倾性、宜人性、责任心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生活满意度显著相关(P0.01);2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外倾性、责任心、宜人性(β=0.16,0.18,0.25,0.25,0.18;P0.01)可有效预测个体的生活满意度;3外倾性、责任心和宜人性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部分是通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为中介的。结论高职生人格特质不仅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还会间接通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少年认知偏差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方法以中小学生认知调查量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为工具,随机抽取广州市3所中学653例中学生进行研究。结果(1)认知偏差问题总体检出率为35.4%,严重认知偏差检出率为2.9%,“过度完美”、“苛求善待”是主要认知偏差问题;(2)中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4.3%,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0.15%,“情绪不良”、“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是主要心理健康问题;(3)认知偏差与心理健康相关显著,维护自我、获得关注、苛求善待、消极态度对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联合解释率是16.7%。结论青少年认知偏差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本研究提示可利用认知调节来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窦凯  聂衍刚  王玉洁  黎建斌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0):1195-1197,1200
目的 探讨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检验性别变量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为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修订版)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广州市初一至高三学生1077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均分及各因子分与心理健康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值均<0.05).回归分析发现,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POS)中只有表达快乐/兴奋情绪效能感(HAP)对偏执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β=-0.075,P<0.05);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NEG)的3个因子对心理健康各因子均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β值为-0.201~-0.069,P值均<0.05).性别在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对心理健康影响中起调节作用.结论 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心理健康.与男生相比,女生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越低,越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少年危机脆弱性、自我压弹力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市3所中学653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危机脆弱性测验问卷、自我压弹量表为工具进行调查。结果危机脆弱性总分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各因子呈显著的正相关,自我压弹力与心理健康中除强迫症状、偏执、心理不平衡外的因子及总分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危机脆弱性与自我压弹力呈显著的负相关。危机脆弱性对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预测率为14.3%。结论青少年危机脆弱性、自我压弹力对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尊量表对423名民办高校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民办高校大学生自尊存在显著的性别、城乡和文理科差异(t=2.69,-3.07,-3.19;P均<0.01),无显著年级差异(F=0.46,P>0.05);②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自尊之间存在显著相关;③对支持的利用度和客观支持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自尊有较好的预测效果(R2=6.6%)。结论性别、城乡差异、文理科及社会支持状况可能是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自尊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聂衍刚  李祖娴  万华  胡春香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2):1464-1467,1470
目的 探讨生活压力事件、人格特质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为青少年攻击行为的预防和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攻击问卷、青少年大五人格特质问卷和生活压力事件问卷,对从广州市整群随机抽取的4所中学的84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青少年生活压力事件、人格特质和攻击行为的关系.结果 青少年攻击行为在年级、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青少年和师长同伴交往的压力对他们的攻击行为表现影响最为广泛,而神经质、宜人性与外倾性对青少年的攻击也有广泛的预测力.青少年体验到的压力会通过影响神经质、宜人性和严谨性3种特质影响其攻击行为的发生.结论 生活压力事件和攻击行为存在显著相关,并且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宜人性和严谨性在生活压力事件和攻击行为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特点。方法采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修订版),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广州市1691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体呈波浪式发展趋势,性别和年龄的主效应显著,年级与性别、年级与家庭居住地、性别与家庭居住地的交互作用都显著(P〈0.05);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各维度均存在年级差异(P〈0.01);青少年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1)。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部分维度存在城乡差异(P〈0.05)。结论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体发展水平较好,但高三学生发展水平较低需引起教育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少年"现实-理想"自我差异、沉思反应和抑郁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和改善青少年抑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法对广州市和汕头市共计81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青少年"现实-理想"自我差异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P0.01);在"现实-理想"自我差异维度中,家庭自我差异、体貌自我差异和社交自我差异能显著正向预测抑郁(β=0.09~0.21,P均0.001);沉思反应在青少年"现实-理想"自我差异和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青少年"现实-理想"的自我差异越大,越倾向于产生沉思反应,并进一步引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0.
对父母婚姻关系的知觉与大学生婚恋观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大学生对父母婚姻关系的知觉与其自身婚恋观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35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对父母婚姻关系的知觉与大学生的婚恋观显著相关(r=0.190,P〈0.01),对父母关系知觉的3个维度高低分在大学生婚恋观上有显著差异(t=3.74,P〈0.001);②大学生婚恋现在家庭结构(F(1,59)=5.904,P〈0.05)、年级(F(3,328)=3.629,P〈0.05)和恋爱次数(F(3.328)=4.962,P〈0.01)上存在差异;③对父母婚姻关系的知觉的亲密度和矛盾性分别能预测大学生婚恋观的情感表达(2.9%)、对婚姻的期待(8.6%)和恋爱稳定性(1.7%)。结论父母婚姻关系对大学生婚恋观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和预测作用.双亲家庭大学生的婚恋观在年级和恋爱次数上有不同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