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对重度颅脑损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主要炎性反应介质的研究,探讨重度创伤伴失血性休克对机体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7例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其他部位多发伤的患者,其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均≥16分。根据是否伴有失血性休克将患者分为两组:重创无休克组(B组)和重创伴休克组(C组);另外,随机选取1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A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入院后的第1天(T1)、第3天(T2)、第5天(T3)、第14天(T4)晨间空腹抽取静脉血6~8ml。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白介素一2(IL-2)、白介素一6(IL-6)和白介素-10(IL-10)的水平。结果:在实验组中TIL-6的血清水平峰值出现在伤后第3天,IL-10的峰值出现在第5天,之后渐降低,二者峰值较对照组(A组)明显增高(P〈0.05或P〈0.01),且二者在C组各时点的水平往往高于B组同时点的水平;IL-2的水平则是降低的,最低点出现在第5天。结论:在实验组中IL-6的血清水平峰值均出现在伤后第3天,IL-10的峰值出现在第5天,之后渐降低,二者峰值较对照组(A组)明显增高(P〈0.05或P〈0.01),且二者在C组各时点的水平往往高于B组同时点的水平;IL-2的水平则是降低的,最低点出现在第5天。  相似文献   
2.
鞍区肿瘤术后水钠失衡的诊断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术后水钠失衡的诊断、临床治疗情况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44例病人,术前、手术当日及术后每日定时检测血钠、尿钠、尿比重及尿量等的变化,区分诊断,有针对性的治疗,观察预后。结果144例鞍区肿瘤手术,术后发生水钠失衡89例。包括尿崩症74例,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16例,脑性盐耗综合征6例,73例在2~4周内恢复。结论对于鞍区手术,术前激素替代,有效纠正病人状态;术中注意保护下丘脑—垂体轴结构和功能,术后监测血钠、尿钠、尿比重、尿量及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区分诊断,有针对性地及时正确处理是改善此类病人预后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显微手术切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10例,病灶位于桥脑8例,延髓2例。6例桥脑、延髓背侧的海绵状血管瘤,采用枕下正中经四脑室底入路切除; 4例桥脑外侧和腹外侧的海绵状血管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结果病灶均镜下全切除,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4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在1周至3个月内恢复,1例患者术后因肺内感染死亡。患者术后随访3-58个月,复查MRI均未发现病灶复发,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在正确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心率变异(HRV)分析对判断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后预后的价值。方法:20例PDA患儿作为PDA组,其中18例用蘑菇伞,2例用弹簧圈;选10例健康小儿为对照组。采用TLC3000A12导动态心电分析仪对20例患儿均于术前1周、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进行24 h动态心电监测,行HRV分析,采用时域分析方法,选用的指标包括:①总体标准差(SDNN),②均值标准差(SDANN),③差值均方根值(RMSSD),④PNN50。结果:PDA患儿术后1周HRV值增加,与术前1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DA患儿术后1个月HRV值增加,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与健康小儿HRV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3例PDA患儿术后1周、1个月、3个月HRV持续降低,与术前或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发生心律失常,但心脏彩超正常。结论:PDA术后1周患儿自主神经活动调节明显改变,术后1个月自主神经活动接近正常; HRV分析是判断PDA封堵术预后一种新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在急性重型脑外伤的临床疗效。介绍重度脑损伤的经验。分析和探讨急性特重度颅脑损伤在救治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救治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对38例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救治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存在问题进行探讨。结果本组38例采用GOS结果分析及1年随访,1级18例(入院后2 h死亡11例,术后死亡7例),2级3例,3级5例,4级5例,5级7例。结论对绝对适应证的特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颅内血肿、脑水肿、脑肿胀、脑疝GCS评分在5分以下患者,及时、恰当、规范的采取标准去骨瓣减压及血肿清除,对术前、术中、术后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中枢性低钠血症时,血清抗利尿激素和心钠素变化对于区分不同类型的中枢性低钠血症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动态观察152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的患者血清中抗利尿激素和心钠素的变化,根据浓度曲线区分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和脑性盐耗综合征,针对性的治疗。结果在112例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中,血清抗利尿激素浓度于发病后逐渐升高,于72小时达高峰170±25 pg/ml,后逐渐下降;血清心钠素浓度也于发病后逐渐升高,于36小时达高峰280±15 pg/ml,后逐渐下降。在49例脑性盐耗综合征(其中9例为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治疗中出现脑性盐耗综合征)中,血清抗利尿激素浓度于发病后逐渐升高,于72小时达高峰135±23 pg/ml,后逐渐下降;血清心钠素浓度也于发病后逐渐升高,于48小时达高峰440±35 pg/ml,后逐渐下降。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后中枢性低钠血症可以检测血清中的抗利尿激素、心钠素浓度曲线,以此来区分诊断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及脑性盐耗综合征,指导临床有针对性地治疗,减少误诊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