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9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膀胱癌是我国泌尿外科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占第一位的肿瘤,约80%为浅表性移行细胞癌。但是,目前常规的病理学检查无法为临床提供指导性的治疗意见。细胞增殖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检测膀胱癌增殖活性对于判断其恶性程度、预见其生物学行为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具有重大意义。Kj-67抗原(简:Kj-67)是近年来受  相似文献   
2.
膀胱肿瘤893例临床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①目的分析膀胱肿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探讨各种影响预后的参数。②方法对我科1952~1995年44年间收治的893例(1131例次)膀胱肿瘤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③结果几十年来膀胱肿瘤的发病情况有明显增高的趋势,上皮性肿瘤占膀胱肿瘤的93.6%,其中膀胱移行上皮肿瘤、鳞癌和腺癌各占88.3%,5.3%和3.6%;在173例非浸润性膀胱肿瘤中,复发70例(42.8%)、复发并浸润或转移41例(24,8%);膀胱肿瘤的总体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7.0%,67.0%,其中Ta~T1,T2,T3和T4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1.9%,81.9%,43.3%和14.3%,各期肿瘤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0.001)。非浸润性癌的期别和级别与其复发和浸润无显著性关系(P>0.05)。④结论膀胱肿瘤的浸润深度是决定肿瘤预后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 探讨c myc基因产物的表达在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 (AILD)及非霍奇金病 (NHL)发生中的意义。②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4 6例AILD和 2 0例NHL病人中c myc蛋白的表达 ,同时选择 15例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作为对照研究。③结果 AILD ,NHL及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组织中c myc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2 .6 1% ,85 .0 0 % ,4 0 .0 0 % ,AILD及NHL组织中c myc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组织 (χ2 =8.2 0 6 ,P <0 .0 5 ;P =0 .0 11)。④结论 c myc蛋白的过度表达与AILD和NHL的发生有关 ,同时c myc蛋白的表达并不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现象 ,而是对细胞增生活跃程度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Wnt信号中β-catenin基因第3外显子突变及蛋白异常表达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s)发生中的作用。方法①对15例SPTs石蜡包埋组织进行DNA提取,PCR扩增,PCR产物纯化、测序,对β-catenin基因第3外显子进行突变分析。②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SPTs组织中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①β-catenin基因第3外显子在15例SPTs组织中有12例发生了一个碱基的错义突变,突变率为80.0%,表现在密码子32位(5例)、33位(3例)和37位(4例)。②15例SPTs组织中有13例β-catenin蛋白呈细胞核表达,异常表达率为86.7%。结论Wnt信号中β-catenin基因突变及蛋白核内聚集在SPTs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与细胞周期G1→S调控点相关的P185 ,rasP2 1,P5 3,P16 ,P2 1,Rb ,nm2 3H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②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LSAB)法检测上述蛋白在 2 1例正常子宫内膜、19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样病变 (EIN)及 45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③结果 P185 ,rasP2 1,P5 3蛋白表达率由正常内膜、EIN至内膜癌逐渐升高 ,P16 ,P2 1,Rb ,nm2 3H1结果相反。在子宫内膜癌中 ,P185与rasP2 1呈正相关 (r=0 .36 3,P <0 .0 5 ) ,与P5 3,P2 1呈负相关 (r=- 0 .44 8,- 0 .30 3,P <0 .0 5 ) ,rasP2 1,P5 3与P2 1均呈负相关 (r=- 0 .36 5 ,- 0 .32 2 ,P <0 .0 5 ) ,P16 ,P2 1与Rb呈正相关 (r=0 .36 1,0 .44 1,P <0 .0 5 )。P185单因素分析为一预后保护性因素 (χ2 =5 .86 ,P <0 .0 5 ) ;P5 3的表达与临床各参数均有关 ,与ER ,PR的表达呈负相关性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表明 ,P5 3异常表达均提示预后差 (χ2 =2 1.39,P <0 .0 5 )。④结论 与细胞周期G1→S调控相关的P185 ,rasP2 1,P5 3,P16 ,P2 1,Rb ,nm2 3H1蛋白异常表达均参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 ,且其中部分基因相互关联 ;P5 3可作为独立预后因素 ,其阳性表达提示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葡萄胎p53、p21~(CIP1)及p185蛋白表达与恶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葡萄胎p5 3、p2 1CIP1及p185蛋白表达与恶变的关系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葡萄胎标本中p5 3、p2 1CIP1及p185蛋白的表达 ,以侵蚀性葡萄胎及绒癌为对照 ,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葡萄胎组p5 3、p2 1CIP1、p185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5 % (35 / 10 0 ) ,71% (71/ 10 0 )及 36 % (36 / 10 0 ) ,与恶性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完全性与部分性葡萄胎 ,完全性葡萄胎恶变组与非恶变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恶变组p2 1CIP1表达有降低趋势。结论 :p5 3、p2 1CIP1及p185蛋白表达改变与葡萄胎恶变无确定关系 ,但可作为晚期现象出现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中 ,其中p2 1CIP1蛋白表达降低提示滋养细胞有向恶性转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气管内化学感受器瘤并大咯血一例朱富高纪祥瑞王岩青患者,男,35岁。因反复咯血10天于1996年3月9日收入呼吸内科。10天前感喉部异物感并咳出直径约1cm血块,此后反复咯血,每日1~3次,每次50~100ml。无咳嗽、咳痰、憋敢及发热等。在当地医院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缝隙连接蛋白基因 4 3(connexin4 3,Cx4 3)和E 钙黏附素 (E cadherin ,E cad)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探讨喉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icTureTM二步法 ,检测有 5年以上随访资料的 6 0例喉癌组织和 10例癌周正常喉组织中Cx4 3和E cad的表达 ,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Cx4 3和E cad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上 ,10例癌周正常喉黏膜组织均呈阳性表达。 6 0例喉癌患者中 ,70 0 % (4 2 / 6 0例 )的喉癌Cx4 3呈阳性表达 ,按喉癌的临床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喉癌复发情况分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5 11、6 4 1、3 86 ,P值均 <0 0 5 ) ,与喉癌的组织学分级差异有极显著性 (χ2 =15 0 9,P <0 0 1) ,与喉癌患者的生存期无统计学意义 (χ2 =2 6 5 ,P >0 0 5 ) ;4 1 7% (2 5 / 6 0例 )的喉癌组织中E cad表达减低 ,按喉癌的临床分期、喉癌复发情况分组及生存期分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6 0 9、5 35、5 14 ,P值均 <0 0 5 ) ,与喉癌的组织学分级、颈部淋巴结转移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χ2 =15 0 7、6 6 5 ,P均值 <0 0 1)。同一标本中Cx4 3和E cad基因表达有显著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r=0 6 3,P <0 0 0 0 1)。结论 喉癌存在Cx4 3和E cad基因的失活及蛋  相似文献   
9.
血型物质(Blood group Substan-ce)亦称同族抗原(Isoantigen),研究该物质在细胞癌变过程中的变化对阐明癌变机理及癌转移发生机制,监测癌肿的临床预后均有一定意义。目前,  相似文献   
10.
术前癫痫与星型细胞瘤病理分级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术前癫痫发生率与星型细胞瘤和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995年至2000年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47例星型细胞瘤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癫痫的发生率在不同生物学行为的星型细胞瘤问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发生术前癫痫者的生存期与无癫痫者生存期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结论术前癫痫在低侵袭性星型细胞瘤中发生率较高,并且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