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7篇
神经病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治疗硬脊膜外动静脉瘘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合手术治疗的2例硬脊膜外动静脉瘘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1例因误诊2年,出院时下肢肌力恢复至3级,上肢肌力恢复至4级,感觉障碍平面下降至胸12平面。另1例治愈。结论 硬脊膜外动静脉瘘临床罕见,易误诊,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脊髓电刺激术(SCS)治疗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CA)步态障碍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SCS治疗的1例6型遗传性SCA(SCA-6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成功实施SCS,电极靶点设置在T9~11硬脊膜外间隙,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将电极调整至生理中线处。术后复查胸椎CT并三维重建示电极位置满意,术后2周开机行电刺激,制定个体化调控方案。术后1个月,开机状态下,病人步态不稳及平衡障碍明显改善。术后7个月,Tinetti步态与平衡试验量表评分由术前14分提升到24分;Barthel指数由40分提升至80分。术后1年,Tinetti步态与平衡试验量表评分达到25分,Barthel指数提升至85分。结论 我们探索性地将SCS应用于SCA病人,术后病人步态及平衡障碍显著改善。这为步态障碍病人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有效的治疗方式。由于目前国内尚无相关报道,这方面的经验尚少,需进一步开展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验证SCS治疗步态障碍的疗效,并探索最佳靶点位置、刺激参数等,以更好地帮助共济失调病人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脑深部脓肿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的7例脑深部脓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为单发脓肿,1例为多房性脓肿;脓肿位于中脑1例,丘脑1例,基底节区1例,颞叶深部2例,额顶叶深部2例.术后5例脓肿消失,意识恢复清醒;1例虽意识恢复清醒,但最终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引导下射频热凝毁损术(RF-TC)治疗脑室旁灰质移位症(GMH)所致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脑室旁GMH所致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特表现以及脑电图诊断为脑室旁GMH所致药物难治性癫痫,行机器人辅助SEEG记录精确定位致痫区及传导途径,并在SEEG引导下行RF-TC治疗。所有电极偏差在3 mm误差范围以内,术后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无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1例癫痫完全控制,1例癫痫发作频率减少80%。结论 脑室旁GMH是导致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原因之一,SEEG引导下RF-TC治疗的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齿状突切除术后前路与后路C1~C2经关节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为临床选择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方案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 基于前期已构建的全颈椎有限元模型,进一步构建齿状突切除模型,继而在齿状突切除模型中分别构建前路C1~C2内固定模型及后路C1~C2内固定模型,在ABAQUS 6.12.-1软件中计算手术模型各个节段前屈-后伸、左右旋转及左右侧弯的活动度及内固定应力情况。结果 齿状突切除造成C1~C2节段前屈活动度增加幅度达55%,后伸活动度增加128.2%。前路与后路在C1~C2节段的内固定效果基本相同,均可明显限制C1~C2节段的活动度,使其处于相对固定的状态。前路及后路 C1~C2内固定最大应力均位于前屈方向。结论 齿状突切除会明显降低C1~C2节段的稳定性,前路或后路C1~C2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均可明显限制C1~C2的活动度。前路与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手术对C1~C2固定效果基本相同,但术后应尽量避免过度的前屈。齿状突切除后直接前路行C1~C2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减少变换体位带来的风险,相对方便直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像后处理技术辅助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影像后处理技术辅助乙状窦后入路MVD治疗的10例PTN的临床资料。9例应用3D-Slicer软件三维重建技术、1例利用DSA影像后处理技术定位关键孔,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结果 无手术死亡病例,无术后出血、感染、皮下积液;术后出现暂时性眩晕伴听力下降1例。9例术后疼痛即刻缓解;1例未缓解,二次术后疼痛消失,出现感觉麻木。术后随访6~24个月,无复发;1例仍有感觉麻木,无面瘫、听力下降、行走不稳。结论 利用影像后处理技术可精确定位关键孔,并完整游离骨瓣,为MVD提供足够的显露空间,有助于减少感染、脑脊液漏发生率,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唤醒麻醉下皮层及皮层下电刺激联合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治疗累及岛叶胶质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0年6月唤醒麻醉下皮层及皮层下电刺激联合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治疗的7例岛叶胶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皮质下电刺激显示6例出现运动反应,7例肿瘤切除达到功能边界.术后复查MRI显示肿瘤全切除6例...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