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抑郁症患者的就诊途径、初诊症状及诊治措施作统计分析。结果:多数抑郁症患者未能获得及时正确的诊治。在群众中加强精神卫生宣传刻不容缓,非专科医师尤其基层医务工作者应掌握一定的精神病学知识,尤其对抑郁症更应有一定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2.
编辑:一般认为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副反应较少,但随着应用的增加,发现也可出现某些不良反应,药物依赖即为其中之一。碳酸锂副反应更为多见。现综合9个单位24位作者所写的11篇有关这方面的来稿,报道如下。1依赖陈宝生、唐建良、沈汉祥:对1995年10月~199...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对5例误诊为惊恐障碍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对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期间被诊断为惊恐障碍来我院接受门诊或住院治疗、后被诊断为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结果男性4例,分别为:厨师、搬运工、车床工、退休中医,女性1例,为16岁高中学生。年龄16~78岁,中位数40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抑郁障碍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线粒体损伤检测及其意义。 方法收集72例抑郁障碍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51名同期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所有受试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线粒体功能损伤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结果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3+、CD4+、CD45+及CD4+/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类型抑郁障碍患者CD4+差异有显著性(P<0.05);Pearson相关检验结果显示,抑郁障碍患者SDS评分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5+水平均呈负相关(r=-0.233,-0.436,-0.347,P<0.05),与CD8+水平呈正相关(r=0.496,P<0.05)。两组抑制性T细胞(Ts)线粒体损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抑郁障碍患者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表达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失衡,部分患者出现T淋巴细胞线粒体损伤。  相似文献   
5.
背景 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发生率较高,影响中学生身心健康,寻找改善中学生NSSI行为的方法对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分析皖西地区中学生心理素质与NSSI行为的关系,并考查应对方式在心理素质与NSSI行为之间的作用路径。方法 于2020年11月—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皖西地区22 872名在校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青少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ANSAQ)、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简化版)(APSS-SV)以及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CSSMSS),分别评定中学生的NSSI行为、心理素质以及应对方式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考查中学生各量表评分与NSSI行为发生频率的相关性。运用Amos 23.0检验应对方式在中学生心理素质与NSSI行为之间的作用路径。结果 共21 718名(94.95%)中学生完成有效问卷调查。检出7 798名(35.91%)中学生存在NSSI行为。中学生ANSAQ总评分、CSSMSS中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与NSSI行为发生频率均呈负相关(r=-0.219、-0.179,P均<0.01),消极应对方式评分与NSSI行为发生频率呈正相关(r=0.093,P<0.01)。中学生心理素质对NSSI行为发生频率的直接效应为-0.136,应对方式在心理素质与NSSI行为发生频率之间的间接效应为-0.084,其中,积极应对的效应值为-0.122,效应量为55.45%;消极应对的效应值为0.038,效应量为17.27%。结论 应对方式可能是中学生心理素质与NSSI行为之间的作用路径,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可能是中学生心理素质影响NSSI行为的独立路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和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遴选8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n=41)和氨磺必利组(n=41),利培酮组给予利培酮治疗,氨磺必利组给予氨磺必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精神症状、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知力不良型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75例强迫症患者根据自知力的三个维度评分分为研究组(自知力不良型组)22例,对照组(自知力完整组)53例,均常规应用氯米帕明治疗,观察8w。于治疗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两组焦虑抑郁的严重程度,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w、4w、6w、8w末采用强迫症状量表评定两组患者强迫症状及药物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强迫症状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强迫症状量表总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续呈持续性下降,研究组治疗前及治疗6w、8w末强迫症状量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知力不良型强迫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强迫症状较严重,对药物治疗反应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六安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以及其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荧光法检测34例健康成人和5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8种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IL-6、IL-13、IL-4、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a、IL-1RA]的浓度。结果治疗前精神分裂症患者IL-6、IL-10和TNF-α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精神分裂症患者IL-1a、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治疗前低(P0.05)。结论 IL-6和TNF-α与精神分裂症的病情相关,IL-10在精神分裂症早期抗炎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于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的增效作用。方法将50例强迫症随机分为两组,氯米帕明与利培酮组及单独使用氯米帕明组,均治疗8周。采用强迫症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合并利培酮组有24例完成试验,氯米帕明组有25例完成试验。治疗8周后,两组Y—BOCS平均总分有明显下降,合并利培酮组优于氯米帕明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A、HAMD的评分均显著下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利培酮对于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丁螺环酮与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并和阿普唑仑进行了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