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基底动脉顶分叉部动脉瘤的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操作技巧。回顾分析3例经颞下入路手术治疗基底动脉顶分叉部动脉瘤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手术过程。其中2例动脉瘤完全夹闭,1例因保护穿支动脉而残留部分瘤颈。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均恢复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别为2分、0分、1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为65分、100分和95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对于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12例小脑出血患者,行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以GOS评分,观察患者预后。结果12例中9例恢复良好,1例呈植物人状态生存,1例术后1d内死亡,1例死于肺感染。结论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对于小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发生于颅内脊索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组织学类型、手术方法、辅助治疗及远期预后.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67例颅内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介绍2例斜坡复发脊索瘤.结果 发生于颅底鞍斜区的脊索瘤临床表现复杂,主要表现为颅内站位效应及肿瘤对周围神经损害,首发症状以头痛、视力下降、耳鸣、耳聋及后组颅神经受损症状为主,病理分型:普通型即经典型脊索瘤56例,软骨型脊索瘤8例,去分化型3例.影像学表现67例患者均行CT及MRI检者表现为欠规则肿块影,以膨胀性生长为主,颅底多有骨质破坏肿块与周围软组织边界清楚,2、5年复发率为37.3%、67.1%.结论 手术治疗为主要方法,但术后复发率高,根据病变位置、涉及范围选择不同手术人路,必要时联合入路可增加全切几率,尽可能全切除肿瘤对预后至关重要,术后放疗可延缓肿瘤复发时间、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摘要】〓外伤性脑损伤后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继发炎症、脑血肿、脑肿胀、脑水肿、颇内压升高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学变化。在颅脑创伤中,继发性颅脑损伤是引起急性病情恶化和招致病人死亡、致残的主要原因。颅脑创伤后会出现葡萄糖代谢障碍,从而影响神经元的代谢和能量来源。生酮饮食是一种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低蛋白的饮食治疗方案,机体主要依靠脂肪而不是碳水化合物来供应能量,已用于临床抗癫痫的治疗,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国际公认。近来有报道证实颅脑创伤后生酮饮食可以延缓细胞调亡,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并能减轻脑水肿。现就酮体代谢对颅脑创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时状态,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以我院2002-07/2007-07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62例,根据其发病时的状态分为睡眠状态组、日常随意状态组、日常不随意状态组、情绪变化状态组及运动状态组5组。结果:脑梗死患者大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71.12%),但在环境和情绪等变化状态下发病率为61.94%。结论:对于环境、情绪等变化下发病的脑血管病应予加强鉴别。  相似文献   
6.
杨浦区70至90年代恶性肿瘤死亡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上海市杨浦区1974~1977、1984~1987、1994~1997年三个不同年代的死因统计资料,分析了恶性肿瘤的死亡动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恶性肿瘤干预措施和确定卫生工作重点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资料来自本区各医疗机构所填报的死亡报...  相似文献   
7.
研究背景目前针对青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甚少,尤其国内尚无相关文献报道,本文旨在探讨16~29岁青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发病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共对2008年1月-2012年10月住院治疗的211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其中年龄16~29岁的青年颅内动脉瘤患者41例,约占同期总病例数的1.93%(41/2119)。影像学检查共发现42个动脉瘤,前循环35个、后循环7个,以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所占比例最高,约为30.95%(13/42);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各占14.29%(6/42);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所占比例较低,仅为4.76%(2/42)。位于Willis环分叉部及近侧大动脉上的动脉瘤共34个占80.95%、动脉周围支上者8个占19.05%,其中直径≤5mm者45.24%(19/42)、6~10mm者30.95%(13/42)、11~24mm者7.14%(3/42)、≥25mm者16.67%(7/42)。结论青年(16~29岁)颅内动脉瘤男性患者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动脉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前交通动脉是青年颅内动脉瘤的好发部位,以巨大型、后循环动脉瘤及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所占比例较高。青年(16~29岁)颅内动脉瘤的流行病学及影像学特征与儿童颅内动脉瘤相近,与成人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s, ROU)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病,患病率居口腔黏膜病之首。各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约每5人中就有1人至少发生过一次口腔溃疡,且不论男女,任何年龄均可发生。本病呈周期性复发,且有自限性。目前,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此病与患者免疫功能、遗传、环境污染、维生素缺乏、心里应激等多种因素相关[1]。临床治疗以减少复发次数,延长间歇时间,减轻疼痛,促进愈合为主要治疗目标。ROU又称为复发性阿弗他口炎、复发性口疮。动物实验显示,ROU家兔处于明显的免疫抑制状态[2]。我院2013-03至2015-03共对86例ROU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非典型性脑膜瘤(atypical meningioma,AM)及恶性脑膜瘤治疗中的经验,分析与其预后相关的主要临床因素。方法整理2004-10—2014-02就诊于我院的96例非典型性及恶性脑膜瘤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及远期生活质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 score,KPS评分)、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病理结果等。结果 96例患者中68例非典型性脑膜瘤和28例恶性脑膜瘤。80.9%非典型性脑膜瘤患者和67.9%恶性脑膜瘤患者手术达到SimpsonⅠ~Ⅲ级切除;31例(44.1%)非典型性脑膜瘤患者和19例(71.4%)恶性脑膜瘤患者术后进行放疗。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恶性脑膜瘤患者总生存期较非典型性脑膜瘤更短,手术结合术后放疗的无进展生存期长于单纯手术治疗。结论对于非典型性脑膜瘤及恶性脑膜瘤,手术全切肿瘤非常重要,且术后放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探讨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血浆触珠蛋白表达变化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间的关系.共观察4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其中19例于发病后3~14天出现症状性脑血管痉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显示血浆触珠蛋白水平[(0.29±0.14) g/L]低于24例无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患者[(0.78±0.48)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8,P=0.000).提示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血浆触珠蛋白水平降低可能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