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68侧手解剖学鼻烟窝的血管等有关结构的局部解剖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发现如下规律有参考意义。1.桡动脉手背行程变异主要表现在鼻烟窝,且多出现在左侧,右侧少见。2.拇主要动脉的虎口浅支的解剖学特点是:位置浅,外径在0.7~1.7mm 之间,出现率为14.7±4.29%,且多与掌浅弓有吻合。处理虎口有关结构宜注意。3.拇主要动脉在手背的走向与拇长伸肌腱大致相同,故可作为拇主要动脉在手背的表面位置;在掌侧拇主要动脉两个终支与拇长屈肌腱的局部关系较恒定,可作为在掌侧寻找桡侧支和尺侧支的良好标志。  相似文献   
2.
对40侧成人尸体的闭孔神经及其髋关节支进行了观测。结果是:闭孔神经由 L2、3、4神经前支组成者有34侧,占85.0±5.64%。40侧闭孔神经的髋关节支共有68支,平均每关节有1.7支。其中40侧闭孔神经的后支都有分支至髋关节的前内侧部,多数有闭孔动脉的关节支伴行。前支的髋关节支,仅见10侧。根据闭孔神经的髋关节支分出的解剖位置、行程及其分布,对为解除闭孔型髋关节疼痛切除神经术,认为腹部入路,有神经来源及位置恒定,显露较易,属腹膜外手术等优点,但应注意70.0±7.25%的后支关节支,在闭膜管入口上方0~25mm 处已由后支分出,并留意闭膜管入口处神经与血管的关系。髋关节的神经支配虽有多个来源,从临床资料认为,髋关节的疼痛与闭孔神经的髋关节支关系最为密切,故在外科较常采取切断闭孔神经的髋关节支,以解除髋关节的疼痛。因此,熟悉闭孔神经髋关节支的局部位置,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有关闭孔神经的组成、分支、神经束的排列等,钟世镇~2,司心成~3等先后已有报导。但对其髋关节支较为系统的研究,国内尚未见到。本研究旨在积累国人和提供临床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正常时,呼吸道黏膜对吸入气体具有加温、湿化作用,气管切开后,由于呼吸道改路,丧失了正常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温度和湿度的调节功能,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人工气道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入还可以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导致气道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并总结21例额窦前后壁凹陷粉碎骨折患者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神经外科术治疗的额窦前后壁凹陷粉碎骨折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手术情况及患者预后来总结其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结果21例患者术前诊断明确,术后3个月复查无脑脊液鼻漏,无颅内感染。结论 CT薄层扫描在额窦骨折诊断中意义重大。术中彻底刮除额窦黏膜,严密缝合硬膜破口,保持额窦开口通畅,用骨水泥再造额窦顶,额部颅骨骨膜覆盖骨水泥再造的额窦顶,与额肌、硬膜严密缝合,可以有效地防止脑脊液鼻漏、颅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应用64层MSCT观测成人内听道底及其相关的解剖结构,为临床应用提供影像解剖学依据。方法筛选2011年4—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采用64层MSCT扫描的乳突气化良好、无中耳或内耳病变且无眩晕等平衡功能障碍症状的40例共80耳成人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MSCT图像上观测:横嵴,横嵴至前庭内侧骨壁的距离( D1),面神经管迷路段、上前庭神经管、下前庭神经管和后壶腹神经管(单管)各管的长度、宽径,以及后壶腹神经管的内听道开口(单孔)至前庭内侧骨壁的距离(D2)。结果80耳的横嵴、面神经管迷路段、上前庭神经管、下前庭神经管和后壶腹神经管、单孔在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均能显示。其中横嵴局部解剖位置清晰、稳定,位于内听道底的中部,内侧缘自前内向后外走行,D1为(1.56±0.55)mm(0.55~2.67 mm)。面神经管迷路段长度(2.60±0.34)mm(1.54~3.27 mm),宽径(0.91±0.23)mm(0.50~1.58 mm);上前庭神经管长度(3.39±0.52) mm(2.50~5.06 mm),宽径(1.03±0.19)mm(0.74~1.62 mm);下前庭神经管长度(1.35±0.27) mm(0.74~2.17 mm),宽径(1.34±0.25)mm(0.85~2.34 mm);后壶腹神经管长度(3.88±0.84) mm (2.58~6.00 mm),宽径(0.63± 0.12) mm (0.42~0.98 mm)。 D2为(2.50±0.72)mm(1.37~5.01 mm)。结论64层螺旋CT能较好地显示位于内听道底的横嵴以及面神经管迷路段、前庭上神经、前庭下神经、后壶腹神经各骨管和单孔的走行及形态特征,为内耳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术前评估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体质量和身高与脑胶质瘤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对本院经临床确诊的100例脑胶质瘤患者(胶质瘤组)和100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通过结构化面试,了解受试者在21岁时的身高和体质量,成年后最低和最高体质量以及受试前5年的体质量,并分析比较其与脑胶质瘤发生的相关性。结果21岁时体质量过低(体质量指数< 18.5 kg/m2)与脑胶质瘤的发生风险呈负相关。这种保护相关性在男性和女性中均可观察到,但仅在女性达到统计学意义(OR 0.63;95% CI为0.42~0.80)。成年身高,近期体质量和成年期体质量变化与脑胶质瘤发生无相关性。结论成年早期低体质量与日后脑胶质瘤发生的风险降低相关。  相似文献   
9.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16岁,因枕部摔伤后头痛、头晕2 h入院。2 h前从高约2 m的梯子上后仰摔下,头后枕部着地,伤后有数分钟意识丧失,清醒后头痛、头晕。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不能回忆受伤经过,右枕部有3 cm×4 cm头皮肿胀区,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 mm,对光反射灵敏,颈软,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头颅CT示:右枕颅骨线性骨折,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淋巴系统扩散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报告1988年1月~1991年12月放射治疗鼻咽癌患者1456例,其中发生远处淋巴结转移者82例。根据淋巴系统的解剖特点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可见:锁骨上区淋巴结(直径0.5~2。0cm)22例,倾向于血源性转移为主;颈淋巴结(>5.0cm)19例,则倾向于淋巴系统转移为主;②鼻咽癌的远处淋巴结转移与颈内静脉淋巴结转移有关:③作者探讨了3例同侧颈淋巴结、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发生同侧肺转移的病例。根据肺淋巴结引流的解剖特点,提示这类肺的转移可能为淋巴结逆行性转移所致。作者还对鼻咽癌淋巴结转移提出了一些治疗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