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并分析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治疗14 d后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对照组为82.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后PaO2较对照组高,PaCO2较对照组低(P0.05),而pH值与对照组接近(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沉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显著,较常规治疗疗效明显提高,可改善微循环、纠正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目前肿瘤生物免疫治疗已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另一种新的治疗模式。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以及新的实验体系和新的技术方法的不断改进,人们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尤其是抗肿瘤方面的应用)的研究取得了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对DC的免疫学活性、体外诱导扩增、功能、抗肿瘤机制和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血清专用培养基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C)分离培养树突状细胞的优化方法。方法:取正常成人新鲜血液,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利用连续贴壁的方法获得单个核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基经人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白介素-4(rh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产生成熟DC,倒置显微镜观察树突状细胞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标志物表达水平。结果:连续贴壁法无血清专用培养基体外分离培养人外周血DC,所获得DC数量和纯度均都多于以往一次贴壁分离含10%胎牛血清RPMI培养基培养的DC。培养1周的DC高表达CD83、HLA-DR、CD80、CD86、CD83 HLA-DR 及CD80 CD86 。结论:采用无血清专用培养基连续贴壁法可分离培养数量较大、纯度较高的人外周血来源的DC。  相似文献   
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以睡眠时反复呼吸暂停、间歇性低氧、睡眠结构紊乱和反复微觉醒为特征,伴或不伴低通气的临床综合征。OSAHS是一种发病率较高,威胁人类健康,与全身各系统相关联的常见病,认识OSAHS早期诊治,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噻托溴胺粉吸入剂在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25)吸入噻托溴胺粉剂18 ug/次,1次/d;对照组(n=25)按需使用异丙托溴胺气雾剂,观察两组用药前、后3、6个月肺功能的变化,通过6 min步行试验(6MWT)观察运动耐力的变化,评价药物疗效。结果:用药3个月后治疗组FEVl、FVC、FEVl/FVC、FEVl占预计值百分比比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运动耐力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后3、6个月肺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噻托溴胺可以改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与运动耐力,安全可靠,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树突状细胞(DC)与人肺癌细胞A-549融合所得疫苗在制备过程中的生物学特性,总结高效制备融合疫苗的方法。方法应用GM-CSF和IL-4优化的方法制备肺癌患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以获得DC,寻找DC制备率最高时间段;同时应用PKH672GL(绿色荧光)和PKH262GL(红荧光)分别标记DC和肺癌细胞A-549细胞,筛查最佳的融合比例。结果应用GM-CSF和IL4优化法进行DC制备第7天所得百分率为(66.26±5.13)%,高于其他时间(P<0.05);通过对比不同融合比例DC与人肺癌细胞A-549,显示1:1时所取得的融合百分率为(35.15±2.16)%,高于其他比例(P<0.05)。结论在DC制备过程中制备第7天所得DC百分率最高,应选取此时作为提取DC的最佳时间;同时DC与人肺癌细胞A-549以1:1比例相融合所得疫苗百分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以睡眠时反复呼吸暂停、问歇性低氧、睡眠结构紊乱和反复微觉醒为特征,伴或不伴低通气的临床综合征。OSAHS是一种发病率较高,威胁人类健康,与全身各系统相关联的常见病,认识OSAHS早期诊治,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的迅速发展,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疫苗在肺癌的生物免疫治疗上已取得可喜的成果。本文主要对DC疫苗抗肿瘤机制及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DC)联合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LAK)细胞对肺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常规诱导出DC、LAK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和增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细胞表型上变化鉴定这两种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经抗原冲击和未经抗原冲击后其表型变化;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法把DC-LAK细胞和DC-LAK-A549细胞作为效应细胞,肺腺癌A549细胞作为靶细胞,进行杀伤试验。结果:①体外诱导单个核细胞培养出DC和LAK细胞。②共培养后DC-LAK细胞的免疫表型表达增加。抗原致敏DC联合LAK细胞(DC-A549-LAK)组的免疫表型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更有显著性意义。③共培养细胞在增殖倍率上有显著意义。④MTT显示共培养后的LA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活性增强,抗原致敏后DC-A549-LAK抗肿瘤效应增强更显著。结论: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出具有典型形态和免疫表型的DC和LAK细胞。DC和LAK细胞共培养细胞,增殖活性、免疫表型、杀伤活性方面高于单纯培养的LAK细胞。抗原致敏后DC-A549-LAK抗肿瘤效应增强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