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综合评价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疗效与副反应.方法 对86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应用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治疗,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量表评定,分析其疗效、耐受性及副反应.治疗第4周SCL-90总分、躯体化、抑郁及焦虑因子分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两组之间总分及各因子分降低没有明显差异,西酞普兰组副反应低于文拉法新组,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对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都有明显的效果,前者的药物反应相对较轻,患者的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分裂样精神病(SFP)由G*Langfeldt于1937年首先创用,现已被<中国精神疾病分类> 第2版(CCMD-Ⅱ-R)[1]列为诊断条目,它是将症状标准、严重程度标准和排除标准都符合精神分裂症(SP)诊断标准而病程不足的患者诊断为SFP.目前,临床上对SFP的诊断归属主要存在3种观点:①SFP是精神分裂症(SP)的过渡诊断;②S FP是SP的临床亚型;③SFP是SP谱系疾病中具有自身特点的疾病单元.为了探讨SFP的诊断归属,我们对1组SFP患者进行随访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我们于1998年10月至12月对1990年1月1日~1992年12月31日首次发病住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出院时符合CCMD-Ⅱ-R诊断标准的SFP患者共103例进行随访.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项目根据首次住院病历,应用自制调查表1.调查入选病例的一般情况、病前性格、发病诱因、前驱症状、起病形式、家族史、主要症状、BPRS总分、临床疗效、自知力恢复情况和症状消失时间;根据门诊病历,再次住院病历和随访书信,应用自制调查表2 .调查入选病例的病情复发情况、最后诊断、门诊复诊频率、目前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剂量( 按沈鱼村主编<精神病学>中药物效价比率折算成氯丙 嗪等值量). 1.2.2 诊断标准维持或改变诊断根据CCMD-Ⅱ-R诊断标准. 1.2.3 资料分析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 2 结果 2.1 诊断转归 103例SFP,男60例,女43例,平均年龄(33.7±7.5)岁,维持诊断SFP 47例,占45.6%;改诊SP49例,占47.6%,改诊为情感性精神障碍7例,占6.8%, 均为再入院后改诊.  相似文献   
3.
吴本波  焦传安  盛太安 《临床荟萃》2001,16(24):1124-1124
抗精神病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占有相当的比例 ,而抗精神病药物引起心电图改变已有一些文献报道[1~ 4 ] ,其中氯氮平和氯丙嗪的比较报道较多 ,而氯氮平和舒必利则不多见。本文就氯氮平和舒必利所致心电图的改变作一比较研究 ,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所入选 10 3例病例均为我院 1998年 3月至 1999年 2月出院患者 ,均符合CCMD 2 R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样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入院前心电图检查正常 ,且排除有心血管系统疾病。氯氮平组 6 4例 ,其中精神分裂症 5 1例 ,分裂样精神病 13例 ;男 35例 ,女 2 9例 ;年龄 18~ 6 2岁 ,平均 (…  相似文献   
4.
目的: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为一种假定的血管内皮衍生超极化因子(endothelium-derived hyperpolarizing factor,EDHF),本研究探讨外源性H2S,即外源性假定的EDHF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动物行为功能、脑组织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用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学改变。结果: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i.v.)0.195、0.390、0.780mg/kg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状态,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脑含水量,显著地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MDA含量和LDH活性,并不同程度地改善大鼠脑病理组织学的变化。结论:NaHS可明显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性损伤,提示外源性ED-HF(H2S)有抗脑缺血再灌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某医学院校学生的睡眠现状并行记忆检测,探讨失眠对医学生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采用睡眠日志、阿森斯失眠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埃普沃斯嗜睡量表等对该校一年级学生行睡眠质量筛查,进一步明确失眠诊断后利用自由词回忆(即刻回忆、延时回忆)、类别产生和运动序列任务检测学习记忆能力。结果: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93份(96.5%)。结果显示,失眠学生所占比例为12.4%,与以往研究一致。失眠组的即刻回忆、延时回忆和运动序列任务成绩均显著差于对照组(Z=4.152,3.695,4.020;P0.001),而类别产生任务成绩无组间差异(Z=0.106,P=0.683)。分层研究显示,抑郁倾向组的即刻回忆、延时回忆和运动序列任务成绩均差于单纯失眠组(Z=5.152,4.695,3.275;P0.001)。随访3年后学习成绩排名显示,失眠组学生的成绩排名较对照组学生有明显下滑(Z=3.357,P0.001)。结论:该医学院校失眠学生占有一定比例,失眠对学生学习记忆有一定影响,且有抑郁倾向的失眠学生记忆受损更明显,长期以往进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1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米氮平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 P<0.05)。观察组连线测验A、数字广度、数字符号及视觉再生等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总的健康、活力、社会功能和心理卫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机体疼痛和情绪角色方面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可靠,可提高有效率,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强迫障碍(OCD)患者的成人依恋类型和述情障碍程度,并探索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和多伦多述情障碍20条目量表(TAS-20)对OCD患者35例(OCD组)及健康人35名(对照组)进行测评,比较2组量表得分及相互关系。结果:OCD组的依恋回避得分和依恋焦虑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OCD组的不安全型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0.160,P=0.000);OCD组在述情障碍总分、情感辨别不能因子分和情感描述不能因子分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OCD组中的依恋回避与情感辨别不能、情感描述不能之间存在正相关,依恋焦虑与情感辨别不能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OCD患者中不安全依恋占多数,且普遍存在述情障碍。  相似文献   
8.
83例分裂样精神病病人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分裂样精神病的诊断及转归。方法 对 1990~ 1992年首次发病住本院治疗的分裂样精神病人进行了随访。结果 共随访了 83例 ,随访间隔首次住院时间为 7.14± 0 .6 8年。发现 36例改诊为精神分裂症(43 .4% )、4例改诊为情感性精神病 (4.8% )。结果提示难以对首次发病的分裂样精神病人进行转归预测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猜疑症状较情感性精神病人严重 ,分裂样病人的复发及再住院次数少于前两类病人 :首次发病的病期少于 1个月者较病期超过 1个月者起病快 ,再住院次数少、装相作态症状明显。结论 作者认为分裂样精神病作为一种提示良好预后的精神分裂症亚型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利培酮和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利培酮和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利培酮进行治疗,疗程为8周,采用BPRS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的BPRS评分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进行2周、4周、8周的治疗后其BPRS评分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X2=3.93,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为86.67%(52/6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为70%(42/60),二者相比差异显著(X2=4.91,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利培酮和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帮助其重新建立健康和正确的认知模式,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其病情的痊愈,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 敌杀死是我国1982年从法国引进的一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现将该药所致精神障碍1例报告如下: 患者蒋某,女,36岁,已婚,农民,文盲。平素夫妻感情较好,9天前因小事与丈夫争执,口服敌杀死约50克,企图自尽。当即被发现送往当地医院抢救,经洗胃,肌注阿托品(总量4mg)后嘈心,头昏,烦躁等症扶好转回家,意识一直清晰。5天前反复出现烦躁不安,夜不成寐,自言自语,打人骂人,撕衣甩物,近2天持续兴奋躁动,胡言乱语,被约束在凉床上送来就诊,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检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